□ 本刊記者 曉航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正式成立
□ 本刊記者 曉航
2011年2月15日,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作重要講話,當選會長蔡敏勇和行業協會代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分別致詞,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孫偉林、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會長蔡敏勇、副會長熊焰共同為協會揭牌。國家有關部委、相關行業協會、地方國資委、產權交易機構以及業務合作單位的代表出席了大會,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郭建新主持會議。
黃淑和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幾年來產權交易市場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國有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要求協會的運作要牢牢把握規范化、市場化的方向,抓住當前市場發展的良好機遇,把協會辦成適應市場發展的創新型協會;要維護市場誠信和市場秩序,發揮政府與會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是由民政部批準成立,由國內從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社團組織,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機構會員有66家,均是省級以上國資委選擇確認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
國務院國資委一直致力于推動各地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的整合,減少交易機構之間的無序競爭。在國務院國資委的主導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規則實現了全國統一,市場規范程度和整體形象得到提升。同時借助信息化手段,使交易規則在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各個具體操作環節上真正得到執行,以信息化促進規范化,減少人為因素對產權交易過程的影響和干預。


現在已經形成了較為有效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管機制。一是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管體制。國資委作為牽頭單位,會同財政部、發改委、監察部、工商總局、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建立了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監督檢查機制和對產權交易機構規范操作情況的綜合評審機制,定期對產權交易機構進行綜合評審。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國有產權交易的動態監測,目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測系統已實現了與全國26個省市國資委和產權交易機構的聯通。三是建立了對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定期監督抽查和產權轉讓公告備案制度,確保相關規章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貫徹執行。


針對全國26個省(區、市)的統計結果表明,2010年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掛牌轉讓國有產權921億元,比評估結果增值143億元,平均增值率17.8%。其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公開轉讓國有產權531億元,比評估結果增值56億元,平均增值率為11.5%。由于產權交易市場在促進企業國有產權有序流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各類公有產權在產權交易市場中的流轉,現在一些地方紛紛探索將包括金融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法院涉訴資產等各類公有產權和公共資源也納入到產權交易市場公開轉讓。
協會將督促會員機構嚴格遵守國家關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交易的相關法規、政策,通過制定行規行約、行業標準、機構自律守則等,加強行業自律,推動我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市場的規范和健康發展;通過統一發布行業相關信息,促進行業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國有產權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通過引導會員機構在國家政策法規的框架下開展業務創新,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市場服務。此外,協會還將開展產權交易理論和市場動態研究、從業人員業務培訓、行業對外業務交流與合作,以及市場信息統計分析和咨詢等服務。
協會的成立,將有利于產權交易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推動國有產權的有序流轉和優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