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有方 董海生 張鳳敏 姜衛星 張浩 趙健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消化道腫瘤。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三位,胃癌的最主要的轉移方式之一是經淋巴道轉移,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主要作用介導腫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和增殖,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侵襲,nm23是腫瘤轉移抑制基因,而該基因缺失或者突變,均會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本試驗通過VEGF-C和nm23在胃癌組織中表達情況來探討其預后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手術切除及胃癌標本52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行化療和放療。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48.2歲;其中Ⅰ期10例,Ⅱ期24例,Ⅲ期18例,此外取24例癌旁正常組織作為對照。
1.2 方法 兔抗人多克隆VEGF-C抗體,S-P試劑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染色方法參照試劑盒說明,分別用
1.5%正常兔血清和0.01 mol/L PBS液取代第一抗體作為替代對照和空白對照。抗nm23基因產物單克隆抗體由美國Santa Cruz公司生產,免疫組化染色采用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標記法(LSAB)。試劑盒有丹麥DAKO公司生產,按產品說明書試驗。TBS代替第一抗體作陰性對照。
1.3 結果判定 nm23陽性染色為位于細胞漿的棕黃色顆粒或團塊,當陽性染色的癌細胞<30%時定為陰性表達,即低表達;≥30%時為正常表達[1]。選染色均為癌細胞最密集區,在400倍視野下,以著色細胞占視野細胞總數的多少分為0~3級。0級:0;1級:<25%;2級:26% ~50%;3級:>50%。1級以上為陽性,0級為陰性。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m23和VEGF-C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組織中的表達的關系 nm23在癌細胞和癌旁正常胃組織中都可見陽性表達,但nm-23在52例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23例(44.23%),低于正常組織的83.33%(P<0.01);VEGF-C在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33 例(63.46%),顯著高于正常胃組織的 29.17%(P <0.01)。2.2 nm23低表達與胃癌生物學行為的關系 52例胃癌組織中nm23低表達有29例,低表達率為55.77%,而淋巴結轉移組中有26例,其中低表達有10例(38.46%);在分化程度差組中,胃癌20例中低表達有5例(25.00%)。有淋巴結轉移組陽性率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組(P<0.01)。在分化程度差組明顯低于分化程度高組,而nm23低表達在性別、腫瘤大小和TNM分期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VEGF-C高表達與胃癌生物學行為的關系 52例胃癌中,VEGF-C陽性表達33例(63.46%),淋巴結轉移組中,有淋巴結轉移者26例中,VEGF-C表達有19例(73.08%),有淋巴結轉移者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P<0.05)。分化程度組中,分化程度差20例中,VEGF-C高表達18例(90%),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VEGF-C表達在腫瘤大小、患者性別、TNM分期關系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nm23低表達、VEGF-C高表達與臨床各因素關系 n=52,例(%)
2.4 相關性分析 在29例nm23低表達陽性患者中,有24例VEGF-C為陽性表達。23例nm23低表達陰性患者中,VEGF-C為陰性表達8例。提示nm23低表達與VEGF-C高表達呈正相關關系(r=0.61,P <0.01)。
3.1 nm23 1988年nm23基因由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Steeg等[2]應用克隆雜交技術首先從小鼠的黑色素瘤細胞中分離得到。該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17q22,產物為152個氨基酸組成的17 kd核內及胞漿蛋白,該蛋白與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tide diphosphate kinase,NDP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目前認為nm23可能是一種具有NDPK功能的基因,并由此可能抑制腫瘤的轉移能力,NDPK一方面參與細胞骨架微管蛋白的多聚化以調節細胞運動,并參與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來調節細胞分化,另一方面通過影響G蛋白的信號傳遞發揮負調節作用[3-5]。nm23基因表達與多種腫瘤好轉呈負相關[4]。本研究發現:胃癌組織中nm-23的表達(55.77%)顯著低于正常組織的87.5%(P <0.05)。在組內比較中,nm-23在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nm-23基因在抑制腫瘤細胞的活性,在胃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本實驗說明,nm-23基因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活性,該基因缺失、突變或失活均會促進胃癌的發生及轉移,可以作為腫瘤預后的一項指標。
3.2 VEGF-C VEGF-C通過旁分泌方式特異地作用于表達VEGF-C的血管內皮細胞,使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增殖,從而形成新生血管。在沒有血管形成時,大多數腫瘤生長的直徑很少超過1 mm。目前研究VEGF-C作用機制是選擇性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膜上2種受體:flt-1、KDR,通過磷酸肌醇特異性磷酸酯酶c使胞內IP3濃度升高而發揮作用。VGEF-C的表達與腫瘤復發、轉移呈正相關,可以作為腫瘤預后的預測因素之一。目前研究VEGF-C在術前預測甲狀腺癌[6]、結腸癌的淋巴結轉移方面的可能性;而胃癌方面結論仍有爭論;有研究發現人胃癌細胞中VEGF-C的表達與性別、年齡、大小無關,但與腫瘤細胞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7]。狄茂軍等[8]經研究發現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達隨臨床分期的升高其表達有增強的趨勢,但均未達到統計學意義的差別。Onogawa等[9]研究發現,VEGF-C表達與胃癌漿膜浸潤、淋巴結轉移有關。Amioka等[10]通過研究胃癌標本發現VEGF-C與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有關,VEGF-C陽性組胃癌淋巴管密度明顯高于陰性組。因此,在胃癌的生長及轉移過程中,VEGF-C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表明,在有可能影響胃癌生物學行為的因素當中,VGEF-C高表達在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亦可能與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有關,這需要以后進一步研究。最新研究患者應用抗VEGF-C抗體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這也從另一方面提示VEGF-C在腫瘤發生轉移中的作用。
1 張聲,葉樂華,杜華.P53過表達和nm23低表達與胃癌淋巴結轉移關系的探討.中華腫瘤雜志,1995,17:418-420.
2 Steeg PS,Bevilacqua G,Kopper L,et al.Evidence for a novel gene association with low metastatic potential.J Natl Cancer Inst,1998,80:200.
3 Demirbas S,Sucullu I,Yildirim S,et al.Influence of the c-erbB-2,nm23,bcl-2 and p53 protein markers on colorectal cancer.Turk J Gastroenterol,2006,17:13-19.
4 Steeg PS.Perspectives on classic article: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J Natl Cancer Inst,2004,96:E4.
5 Wang LB,Jiang ZN,Fan MY,et al.Changes of histology and expression of MMP-2 and nm-23-H1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612-1616.
6 鞏有方,趙現斌,張浩,等.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CD105、VEGF-C表達與其轉移的關系.中國醫師雜志,2009,11:1253-1255.
7 錢立元,魏源水,張翼,等.VEGF-C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與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915-918.
8 狄茂軍,王衛星,蘭明銀,等.VEGF-C與VEGFR-3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臨床消化病雜志,2008,20:150-152.
9 Onogawa S,Kitadai Y,Amioka T,et al.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 D(VEGF-C and VEGF-D)in early gastric carcinoma: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Cancer Lett,2005,226:85.
10 Amioka T,Kitadai Y,Tanaka S,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expression predicts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s invading the submucosa.Eur J Cancer,2002,38:141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