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斌
亂象叢生美容整形業(上)
吳 斌

在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可能接受整形美容手術,整形美容手術的安全性關乎大眾的利益。
面對近年來接連發生的整形美容致殘致死事件,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認清亂象,探討對策,以維護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避免類似悲劇的再度發生。
近年來整形美容手術事故投訴率增多,成為醫療事故的重災區之一,并頻頻發生整容者死亡的悲劇。
眼袋割壞,眼瞼外翻
一名年過不惑的女士經朋友介紹到某醫院進行去眼袋手術,結果醫生下手太“重”,眼袋去多了,導致該女士下眼瞼向外翻,眼睛難以完全閉攏。該女士非常痛苦:白天眼白外翻,“瞪著”眼睛看別人,導致熟人都問她怎么變“兇”了,夜里則難合眼安睡。
臉蛋削壞,慘變“馬臉”
一名30來歲的新加坡女士,慕名到北京某醫院進行下頜骨改造,結果接骨過度,兩側臉頰不再有自然的弧線,成為筆直兩道,完全成了一張失敗的“馬臉”。這個女士的下頜很難完全修復,專家只得在極其有限的基礎上,盡可能改出稍小幅度的下頜來彌補。
術后感染,頜骨壞死
20歲出頭的阿玲(化名)自小上頜有點外突,讀書時有些同學悄悄譏諷她為“齙牙妹”。出來工作之后,她就一直夢想著把自己變得漂亮點。
兩三年前,攢夠了錢的阿玲走進了一家美容院,醫生說她只需磨掉一點上頜骨,突出的前牙就可以收進去,能“修”出一個漂亮輪廓。可是,阿玲手術后傷口感染,上頜骨最終壞死,美容院拿出二三十萬元“私了”。術后,阿玲的嘴巴越來越癟,像個七八十歲的癟嘴“阿婆”,最后只能到口腔醫院去做上頜重建手術。
她的上頜骨因感染和缺血融掉了一部分,雖然可用醫學材料幫她重建恢復功能,但畢竟是假的,用起來怎么可能不受影響?這就像是個斷了腿的人裝上個義肢,只能省著點用。
術中出血,緊急轉院
王貝,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嘻哈的打扮和RAP歌曲是她的標志,同時她還十分擅長舞蹈。2005年她曾參加了超女成都唱區的比賽,最終獲得唱區11名的成績。她還參加過“夢想中國”、“快樂女聲”等選秀節目。一直以來,支持者雖然不多,但是王貝卻始終擁有一些小眾粉絲。
2010年11月13日上午,24歲的王貝走進武漢中澳整形醫院(實為“武漢中墺醫療美容門診部”)接受面部磨骨手術(顴骨、下頜角)。手術中,手術部位大出血,血液通過王貝喉部進入氣管,造成窒息。被院方送到161醫院搶救,于15日3時26分呼吸衰竭死亡。
由于王貝遺體于11月28日火化,死因成謎。在相關報道中,媒體質疑王貝的主診醫師并無“醫療美容主診醫師培訓合格證”。
巨資整容,差點搭命
據千龍網報道,27歲的小云(化名)是江蘇鹽城人。她一直是個讓人羨慕的女人,家庭美滿,事業有成。
2010年7月7日,小云卻因美容而躺進了浙醫二院重癥監護病房,渾身插滿了管子,頭部腫脹,裹滿紗布,完全看不出她先前清秀的模樣。
原本她只想去杭州華山整形醫院做個整形美容手術,沒想到花了6萬多元,卻差點連命都搭進去。
經診斷,小云是外力導致的顱內出血,腦血管堵塞,大腦被淤血壓迫,左側腦腫脹。術后,小云沒有自主呼吸,只能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小云的姐姐說,醫生告訴她,小云是在打磨顴骨時,被磨破了顴骨兩側的血管,導致腦內淤血。但由于整容的這家醫院沒有CT設備,醫生沒有發覺,還以為是麻醉過重,延誤了搶救時間。
“最后一次整容”,窒息死亡
據《新京報》報道,2010年11月12日上午,家住北京市朝陽區、48歲的陳華(化名)獨自前往北京榮軍醫院,進行去咬肌和頰脂肪墊去除手術。
據海軍總醫院的《24小時內入院死亡記錄》顯示,陳華“于外院行下頜角縮窄手術,術后突發口內出血,量較多,引發窒息,緊急行氣管切開術,由于手術時倉促,致氣管切開過多。氣管切開后置入麻醉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為行氣管修補,11月12日21時,急救車將其送入海軍總醫院急診急救,送來時病情危重。經搶救無效于11月13日2時08分死亡,死亡原因:窒息。”
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衛生局相關領導會見死者家屬,進一步了解了事件經過,并將死者相關病歷、搶救報告等資料帶走調查。一名家屬的朋友表示,家屬方已收到賠償金,放棄了對榮軍醫院追究責任。
全身麻醉,沒有醒來
46歲的張莉(化名)在北京某醫療美容診所做美容時,接受了靜脈注射的全身麻醉。這次麻醉后她再也沒有醒過來。后經查明,該美容診所不具備采用靜脈麻醉的資質,為張莉注射的是另一醫院麻醉科的“走穴醫生”。最終,法院判決診所賠償張莉家屬60余萬元,后當地衛生局僅對該診所處以3000元罰款,對“走穴”醫生予以“責令暫停6個月執業活動”的處罰。
韓式隆鼻,留下后遺癥
上海女孩媛媛(化名)的命運因一次失敗的整容手術而改變。在接受了“駝峰+韓式隆鼻+韓式重瞼”手術后10天,她的鼻部皮膚紅腫脹痛,并有帶血分泌物從切口流出,被診斷為鼻部感染。由于門診部沒有將病情及時控制,媛媛因此而留下了后遺癥。隨后她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癥,需要終身服藥。經過調查,法院最終判決門診部在對媛媛實施鼻矯形術及術后發生感染治療過程中存在過錯,但其過錯與媛媛精神疾病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只賠償原告2.4萬余元。
……
關于我國每年因為醫療美容的致死事故有多少起的問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趙振民說:并沒有詳細的統計數字,不過非官方的不完全統計是,從1980年代后期到2007年或2008年,總共約有20萬例的醫療事故。
另據北京衛視 2010年12月10日《天下天天談》節目披露,全國每年有2萬多起因整容而毀容的事例。

孔子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但是這是他兩千多年前說的話了,顯然不適用于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形美容已經成為大眾化的需求。
整形美容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治病救命的外科手術,它是一種必須型的醫療消費,如兔唇、外傷造成的形體損傷等的整形美容。另一種是求美的整形美容,如單眼皮變雙眼皮、改變臉形、隆胸、抽脂等。求美的整形消費是一種自主選擇的消費,這種自主選擇的整形消費由多種因素促成。
提高社會競爭力
這是選擇求美整容最為重要的原因。
超女王貝接受面部磨骨手術,就是“為了提升演藝事業”。同王貝一樣,當今中國還有許許多多青年男女希望通過整形手術“脫胎換骨”,從而獲得一個姣好的容貌和身材,以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
應屆畢業生小張:我覺得相貌比實際工作經驗要厲害得多,重要得多。
大學生:現在處于就業壓力競爭這么大的一個社會中,你改變了自己,給自己留一條比較好的路,我覺得是值得的。
家長:這回做好了以后,明年暑假再做一下,我和我女兒都認為外形漂亮很重要,今后找工作或者找男朋友都很重要。
大學畢業生李萍:最近兩年熬夜看書,然后眼袋就出來,就想整整眼睛,讓自己更精神一點。
一位業內醫生爆料,現在多數演員歌手在入行前都會進行微整形,去掉臉上的瑕疵。在競爭無比激烈的演藝圈,整容沒有對錯,但長相抱歉就是你的錯了。一家位于建外SOHO的某演藝公司公關人員表示,漂亮臉蛋是門檻,公司挑選培養新人時,人造美女和姿色平平的女孩兒競爭力不言而喻。在中戲門前,型男索女川流不息。談及是否有畢業生在進入演藝圈前整容,一位主持班的男生糾正說,有些同學在入學之前就已經整容了。
北京某著名藝校快畢業的大四學生說:“我們班就差我沒做了,其他同學都動過。老師找我談,說你找個放心地方,別做出事就行。”

如今,隨著人們經濟承受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接受美容整形手術,完善自己的容貌。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容整形正日益變成一種時尚,并且逐年升溫。現在做整容手術有普遍化、低齡化的傾向。有調查顯示,受升學、就業、感情等因素影響,整形人員中在校學生占到了40%左右。
明星為了上鏡
在某整形醫院工作的韓教授透露,因為上鏡的要求,很多明星都會來做整形手術,“有些人的臉上鏡會顯得胖,因此他們會為臉部輪廓整形,瘦臉、收下巴,讓臉部的輪廓感更強。”
明星做美容整形手術的,從面部到身體的要求都有。但相比較來說,有些舞蹈演員會專程前來做身體上的吸脂手術,而一般的影視演員則會做下唇顎角整形、顴骨弓整形、眉弓整形、眉毛移植、睫毛移植、豐唇、隆鼻、修改眼睛的形狀等手術內容。他們有的做其中的四五項,也有的會選擇十幾項手術,分次進行。
源于心理病“整形癖”
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參與承辦的“缺陷美”整形援助熱線于2008年11月15日開通后,接線的心理醫生和整形醫生遇到不少患有“整形癖”的整容者,其中近七成是年輕女性。專家認為,這些“成癮”者,主要抱著兩種心態,一是希望整容手術給生活帶來徹底的改變,將曾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完全歸結為自己的容貌缺憾,整容后如果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就會再次整容。二是這類整形者太過追求完美,對整形美容手術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28歲的“寶寶”曾經是上海的舞蹈演員,她的胸部和下頜都注射過“氨魯米特”,她還進行了100多次其他手術,包括3次臉部提拉,鐳射美白,以及在腳跟植入填充物以試圖增高。她承認自己對整容手術上了癮。
在談及為何“整形癖”人群增多的原因時,華東師大心理學家葉斌表示:首先,的確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有此需要;其次,與網絡資訊的發達也有關系,一些信息會誘導少數人誤以為整形是件很酷的事。葉斌還表示: “整形癖”患者,更關鍵的原因是她們自身的信心缺失。她們錯誤地把恢復自信的希望建立在對自己容貌的改造和重建上,對整形也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整形畢竟不是重塑,當她們感到心理預期沒有達到時,那份盲目的堅持和沖動會驅使她們不斷地用下一次的整形來改變上一次的不足,從而形成不良循環。這其實和全民減肥潮有些類似,其背后有文化因素,亦有商業的推波助瀾。
婚姻求職的雙挫敗
在“缺陷美”整形援助熱線的求助者中,離婚人群占了30%,這個比例之高頗令接線醫生感到意外。尤其令醫生不解的是一個研究生女性竟然也給缺陷美求助熱線打來了電話。37歲的馬女士,當時在上海某大學就讀研究生。三年前,丈夫因外遇堅持要求和馬女士離婚,還嘲笑她容貌丑陋,使得馬女士第一次萌生了整容的念頭。臨近畢業時,因為容貌關系,求職多次碰壁,還有不少冷言閑語刺激,這更堅定了她整容的想法。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她撥通了求助熱線的電話。
華東師大心理學家葉斌介紹,在有愿望整容的群體中,離婚女性占的比例較大,年齡大多在40歲左右。這些女性很容易把婚姻的失敗歸結為自己的年齡和容貌,希望通過整容找回自信。對于離婚女性求助整容比例增高的現象,葉斌如此解讀,這和社會“郎才女貌”的文化氛圍相吻合。這個社會要求男性有實力,女性有美貌,所以那些容貌平平的女性遭遇離婚,總會誤認為自己的婚姻失敗是容貌所致,她們期待通過整容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讓自己有勇氣投入第二次婚戀中。這應該就是為何如今離婚人群整容比例在不斷提高的關鍵原因。
此外,“剩女”也希望通過整容來解決問題。
2011年春節前,上海為新年開運整形的人開始增多。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特地跑去整形的人中,姿色中上的女子不少。她們整形的一致要求是:漂亮且有福氣。高級白領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據悉,李女士情路頗為不順,如今已是“齊天大剩”。李女士最近得高人指點方知,自己被“剩”的最大原因是顴骨過高,乃克夫之相。為此,她特地趕在春節前預約整形,期待以“一臉福相”迎接新年,并等待無限可能的愛情盡快到來。
老年人完善自己的容貌
一名82歲的老太太身體健朗,經常坐飛機出去旅行,然而由于年齡偏大,無奈每次坐飛機前都要被機場人員拉去體檢。為省麻煩,老太太就來到無錫一家整形美容醫院,要求醫院給她做激光美膚除皺。
這家整形美容醫院的王沛森教授說,松弛和皺紋是使人看上去衰老的兩大原因。他指出,眼袋突出、眼角下垂、眼周魚尾紋等都讓人看上去老了好幾歲,因此眼部年輕化的整形最受中、老年人追捧。其次便是額頭和嘴角。眼部老化除了皺紋外,還有上眼皮下垂造成的“三角眼”,嚴重的“三角眼”會遮住視線,使人看不清眼前事物或看東西很累,還會導致額頭紋加深。
該院邵宏教授說,來醫院1/3的求美者是40~70歲的中老年人,其中60~70歲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他表示,老年人對美有追求,又有滿足需求的可能性:因為現在他們大都壽命長、空閑時間多、兒女孝順、經濟富裕。

癌癥康復者追求“身心齊美”
周佩,60歲,癌癥康復學校第一期學員。一身鮮紅的西裝、身材頎長、聲音甜美,如果沒有人提起,很難相信她是一位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的癌癥病人,從39歲發病到現在,她已經活過了20個年頭,用她自己的話說“我今年20歲了”。但當初,醫生給她的存活期只有一年。
60歲的周佩至今依然追求美熱愛美。和其他求美者有所不同,周佩希望通過整形達到“身心齊美”,可以令其夕陽生活更加璀璨。周佩說,雖然至今她還未在自己的容貌上做過改變,只是由于化療造成牙齒松動做過幾顆烤瓷牙,但對于整容她完全能夠接受,只要這樣的手術是科學的,不傷害身心健康。她稱,女人的自信非常重要,尤其是像她這樣的癌癥患者。在她看來,保持一份健康而樂觀的心態和一份頑強的堅持,是戰勝病痛的關鍵。在她的美麗檔案里,周佩寫過這樣一段話:雖然我曾經患過癌癥,但是和其他許多學員一樣,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始終保持著年輕、快樂的心態。對我們來說不僅向外宣傳癌癥不等于死亡,同時將展示康復后的精神風貌,從而激勵更多患者頑強地與疾病抗爭。
在以上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整形美容需求越來越大。
眼下的中國,龐大的整容整形大軍不斷有新的加入者。看看近年來的統計數據,全國整形手術數量,幾乎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長。據來自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不完全統計,僅在2009年國內接受醫療整形美容服務的就達300多萬人次。2009年我國從事醫療整形美容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相關人員達20余萬人,整形美容醫院、診所和科室超過5萬余所,年總營業收入超過150億元人民幣,且利潤增速巨大。目前的醫療整容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巨大的普通的大眾化服務項目。
整形手術作為一門外科手術,它不僅具有外科手術的一般風險,還有其獨特的手術風險。
削骨磨骨手術被過分美化,卻是死亡率最高的整容術
“削骨磨骨”學名“頜面骨整容手術”,簡單來說就是將顴骨降低,以及把下頜骨的兩個下頜角磨成116度的完美弧度,從而把臉型變成錐子臉。頜面整容術是比較復雜、精細的手術,難度大而且風險高。
著名整形專家陳煥然說:“所有面部整容手術中,‘磨骨’是死亡率最高的一個,每年都有求美者因此丟了性命。”人體面部神經豐富,手術過程中很容易損傷血管和神經。磨骨或鋸骨時,如掌握不穩器械可能誤傷面部的動脈或面靜脈。而手術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滲血,由于不易止血,手術過程中會導致呼吸道梗阻;手術后常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的還會發生心搏驟停。另一方面,人面部的兩個顴骨、兩個下頜角,被專家形象地比喻為房子的承重墻,因為面部的全部肌肉,都附著在骨骼結構上。把骨骼去掉一部分,必然要將肌肉從骨骼上剝離開來。一旦沒有了附著點,肌肉受到重力作用下移,臉部就會松垂、垮塌、加速衰老。
早在五六年前,陳煥然就呼吁有關部門謹慎做“頜面骨整形手術”。“這個手術本身就不應該在正常人中大量推廣。‘磨骨’針對的應是一些先天畸形、腫瘤、外傷、頜面骨畸形的人。”整個整容行業本身的風險就非常高,遺憾的是,很多老百姓都有誤區,主觀上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意識。再加上近幾年,錐子臉成了衡量“美麗”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不少女性都對磨骨手術趨之若鶩。
整容整形均有風險,氣胸、呼吸困難等癥狀普遍
整容手術畢竟是手術,手術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美容手術有著不同的風險,例如割雙眼皮(重瞼術)后兩只眼睛不對稱。隆乳術多采用植入假體的形式。在手術過程中,必須對乳房進行內部剝離分層,但如果解剖不合理,很容易損傷肋間隙,導致氣胸、大出血等嚴重后果。在臨床上,曾出現過解剖剝離不合理,將假體塞進了胸腔的案例。一段時間后,隆胸假體硬化、外形欠佳。還有很多整容機構都宣稱能一次性抽脂多少,很多顧客也想迅速達到瘦身效果,盡可能地多抽。事實上,大面積過量抽脂,在麻醉藥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現酸中毒,使人體代謝異常,導致呼吸困難窒息死亡。吸脂術后感染、凹凸不平等。而下頜角手術的風險主要是出血與因出血損傷而出現的咽喉水腫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難等,由此可能引發生命危險。
5%~10%的整容者有后遺癥,劣質整容材料植入容易導致機體壞死
即使是成功的整容手術,也并非絕對安全,5%至10%的整容者都可能會出現后遺癥。特別是有些整容手術,需要將整容材料留在人體內,若整容材料質量不過關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手術后或許不會很快體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后這些惡果才會顯現,例如發生毒性反應等。比如水凝膠(一種聚合化學物)復合體本身無毒,但長時間存留在人體內,就可能分析成單體,產生毒性。輕者紅腫、充血、疼痛、產生硬節,需要通過手術將填充物或硬節取出;嚴重者則會造成感染,使機體壞死,很多用此材料隆胸的人后來不得不切除了乳房。
消費者整容安全意識淡漠,加大風險
許多整形消費者在整形前大多只想到手術成功后所擁有的美麗,而往往忽視了手術的風險。這種對整容安全的忽視,主觀上更加大了整容手術的風險。
“有的消費者求‘美’到了瘋狂的地步,甚至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在乎。”一位就職于某民營整形醫療機構的整形醫生表示。
據該醫生透露,曾經有女患者在做顴骨縮小手術期間正好來例假,為了能夠盡早實現整容,患者向醫生隱瞞了來例假的情況。就在手術完成當晚,患者術后大出血,生命遇到危險。雖然經過奮力搶救,最后總算保住了患者的性命,但也讓醫生和患者家屬捏了一把汗。
“王貝的例子也反映出這個問題。據報道,王貝和她母親同時在醫院接受同樣的整容手術,王貝進行的是面部磨骨手術。做這種手術至少身邊要有家屬進行24小時的陪護,但母女倆雙雙躺在手術床上,誰能照顧誰?”上述人士表示。結果,王貝出了事故后,她媽媽還在同一醫院進行術后恢復,直到第7天才知道女兒王貝去世的消息。
欄目主持:呂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