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
勞資和諧變奏曲
在落到紙上或貼在墻上的彰顯企業文化的文字中,我們經??吹竭@句話:“員工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問題是這句話可能永遠只停留在紙上或墻上—企業根據自身的短期需求隨意決定員工的去留;建立越來越詳盡而嚴格的考核、控制系統;和工會處于永無休止的對峙狀態……
工會就是在這種勞動關系矛盾的情況下誕生的。勞動力作為非一般意義上的“資產”,在對抗資方侵犯自身權益的過程中,由個體形成為群體,為維護自身權利而斗爭。勞動力和資本之間的矛盾演變為其代表之間的矛盾,形成勞資關系的主體,他們共生共存,有其內在的運動規律。
工會的成熟是以市場經濟法治化為標志的。市場經濟法治化使得資方就發展企業、保障勞動者權益和提高勞動者生活質量對工會有所承諾;工會同樣就激活企業、支持企業生產經營和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對資方有所承諾。那么,即使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入、各項勞動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的新形勢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仍然需要工會發力,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改善職工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譜寫出一曲勞資和諧變奏曲。
在李濱生看來,我國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面臨難得的機遇,但新的風險和挑戰、各種矛盾和問題也在滋生。如果勞動關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社會穩定,進而影響我國繼續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一個時期以來,在一些地區和企業,勞動爭議有多發趨勢,有的甚至導致職工群體性事件,集中暴露了企業勞動關系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從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入手。在這方面,工會組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苯衲陜蓵陂g,中華全國總工會新聞發言人李守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長期以來,中華全國總工會一直致力于推動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并且成效突出。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總率先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倡導企業與職工和衷共濟共渡難關,全國9萬多家企業參與進來,有效地協調了勞動關系,實現了勞資共贏。
今年,全總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進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全國工會正開展的幾項重點工作,包括大力推進“兩個普遍”工作,解決職工民生問題;推動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積極配合人大開展執法檢查;發揮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作用,堅持民主管理、廠務公開;建設和傳播以職工為本的先進企業文化職工文化等,都從不同的切入點著力推進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一社會工程。
勞動關系矛盾趨于復雜化態勢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李濱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勞動關系總體上是穩定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影響勞動關系和諧的問題仍然較多。從目前情況看,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長、促發展的舉措,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果明顯,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為勞動關系總體穩定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勞動法律體系的逐步健全,為協調勞動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各級黨政、工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各界重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形成了保持企業勞動關系穩定的社會基礎。
李濱生指出,“從發展趨勢看,“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和貿易摩擦加大,外向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職工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等,有可能給勞動就業、工資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帶來新的沖擊,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非正規就業人員的權益實現還存在種種問題,勞動關系矛盾趨于復雜化態勢。”
李濱生認為,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既是工會組織的重要任務,更有賴于各級黨政發揮主導作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全總的帶領下,各級工會將進一步加大調研力度,深入基層,認真傾聽職工呼聲,積極向黨政部門提出預防和化解勞動關系矛盾的意見建議;加大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力度,整合資源,加強聯動,最大限度把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推動建立黨政主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等共同參與的重大集體勞動爭議應急調解協調機制,排查和妥善處理重大勞動爭議隱患。
工會應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
其實,早在幾年前,全總就開始著力發展和諧勞動關系。自2003年到2006年,在全總的倡導下,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一些地市創建活動覆蓋企業達到50%以上。
在創建和諧勞動關系過程中,全總還發布了衡量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八個標準。一是嚴格依法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勞動用工行為規范;二是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三是依法保障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四是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它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五是尊重和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六是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組織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七是維護女職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特殊權益;八是建立健全工會組織,支持工會,依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開展工作,依法繳納工會經費。
據了解,這八項標準既是對企業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工會提出的要求。
去年以來,一些地方的外資企業連續出現集體停工事件,工會要依法維護職工權益,支持職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勞動關系矛盾。
李濱生說,工會要在推進社會對話,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方面有新的作為。
一是要進一步積極推動法律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保險法、企業民主管理條例、企業工資條例等的制訂,工商保險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的修訂,配合全國人大加強對勞動法律的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勞動關系領域關系的各違法行為。
二是不斷加強工會的建設,中國工會提出要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不斷提高工會的組建力和職工入會率,大力推動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集中的地區,建立區域性、行業性的基層工會聯合會,加強和改進產業工會的工作,積極開展培訓,提升工會干部進行協商對話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重點推進企業勞動關系的協調工作,要依法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力爭到2012年在已經建立工會的企業全面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協商公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的建立健全,提高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等制度的建制率,健全勞動爭議調處機制,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活動,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中華全國總工會一直致力于推動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并且成效突出。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總率先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倡導企業與職工和衷共濟共渡難關,全國9萬多家企業參與進來,有效地協調了勞動關系,實現了勞資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