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江心

《現代企業文化》:當初,傳化集團從借來的2000元起步,發展成為總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中國企業500強”之一,得益于什么?
蔡陽春:傳化集團是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引領下,迅速成長起來的一家民營企業。從1986年的一口大缸、一口鐵鍋和借款2000元創辦起一個家庭小作坊開始,經過25年的發展,傳化集團發展到目前銷售收入145億、總資產150億的規模;從生產紡織化學品為主的精細化工企業,發展到覆蓋化學、物流、農業、科技城、投資五大事業領域;從幾個人的家庭成員,發展到擁有7400多名員工的現代化企業。
可以說,傳化集團的發展壯大與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一直以來,我們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集團以建設共贏共榮的健康企業為目標,緊緊依靠員工來發展企業,努力營造“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的氛圍,著力構建“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在和諧勞動關系建設上做了持續的探索和實踐。和諧的勞動關系帶來了雙贏,企業效益、職工收入連年大幅增長,傳化集團也成為“中國企業500強”之一。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企業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蔡陽春:社會責任感是傳化集團企業文化的精髓。我們認為,實現企業的自我生存和發展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體現,也是企業履行其他社會責任的基礎。企業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更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我們強調個人和企業都要有遠大的奮斗目標,強調個人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企業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相一致。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做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以誠摯的意愿對顧客和股東負責,讓顧客和股東放心;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態對員工負責,讓員工安心;以莊嚴的承諾對國家與社會負責,推動和諧發展;成員公司及部門對企業的整體發展負責,使企業健康長壽;各級主管對自己的部屬負責,當好教練;二是做有社會責任的傳化人。對自己負責,追求自我完善,成為不斷進取的人;對家庭負責,愛護家人,讓家庭美滿幸福;對同事負責,以真誠的態度,與同事保持親善關系;對企業負責,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把最佳的工作結果交付給企業。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生態”指的是什么?從何而來?
蔡陽春:傳化集團的“和諧生態”是指“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傳化集團和諧的勞動關系,源于企業對員工的理解和尊重,并且營造了濃厚的“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的文化氛圍,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過去我們什么都沒有,有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有了浙江大地創業創新的氛圍,有了全體員工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傳化集團的不斷發展。“企業好了我好”“我好企業更好”,在傳化集團,這是人人共識的道理。企業對員工尊重,營造和諧的環境,能激發員工無限的創造力,否則,員工沒有體貼和體面,何來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好的產品是靠好的心情制造出來的,好的心情是靠好的環境培育出來的,而和諧的勞動關系,便可以營造好環境,可以讓員工有好心情。
關心員工要用真心、恒心,要有主動性,并且要有實際的內容。我們體會到,關心員工的學習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關心好員工的收入和福利保障這三個方面的工作對員工來說是最實際的、是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這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經營者與員工都是企業的主人這種思想理念的形成根源是什么?
蔡陽春:徐冠巨董事長多次強調,只有內心充滿人間真愛,才能創造真正而持久的和諧。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知恩圖報,辦企業如同做人,人要有情有義,企業也要有情有義。當企業家用真心和誠摯對待員工時,員工就會由衷地熱愛工作、關心企業,這是和諧勞動關系的不竭動力。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投資員工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絕大多數員工來到企業,并不只是為了一個飯碗,他們希望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希望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好平臺,建立一個好機制,營造一個好氛圍,讓他們的智慧和熱情競相迸發。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如何從制度上保障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
蔡陽春:首先,傳化集團建立了“文化理念激勵人、發展前景激勵人、作為機會激勵人、企業形象激勵人、工作氛圍激勵人、薪酬分配激勵人、福利保障激勵人”等七大激勵體系建設;二是打造學習型組織,為員工創造多通道的職業發展路徑,建立了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三是完備的“五險”“兩金”(年金和住房公積金)福利保障體系使員工福利走在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前列。同時還建立了“困難員工幫扶基金”,使員工在遇到困難以后又多了一道保障線;四是創造了高品質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員工建設了職工俱樂部、員工餐廳、生活區各式運動場所、員工上下班班車接送等等。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為什么成為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傳化樣本”?
蔡陽春:我們一直強調,企業是員工創造的,唯有員工發展了,企業才能發展;企業發展了,成果要與員工共享,讓員工得到實惠與保障。
那么,如何把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即讓員工充分感受到工作有平臺、作為有機會、發展有空間。在職業發展上,我們不斷做大產業發展平臺,為員工創造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建立員工職工發展的“多通道”,讓各種專業方向的人都有非常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設計好職業發展的“賽馬機制”,讓所有員工有公平的發展機會。在分配上,員工工資的增長不是通過加班和延長勞動時間來實現的,而是通過能力與效率的改善來實現的,為此,傳化集團建立了員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增長同步的機制,形成了制度保證。與此同時,集團高度重視員工的福利保障,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目前,凡是從傳化集團退休的員工都有退休金,有社會保障。傳化集團的這些做法,在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上做出了榜樣,樹立了標桿。
《現代企業文化》:傳化集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生動實踐,給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帶來哪些啟示?
蔡陽春:第一,企業持續發展是勞動關系和諧的前提,和諧的勞動關系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時代賦予民營企業的重大責任。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情與法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應當把二者統一于企業管理的全部實踐;第二,民營企業由于資本性質和分配方式有別于國有企業,勞動者與經營者之間客觀上存在直接的利益矛盾,協調解決這一矛盾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中心任務;第三,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必須在解決勞動者生存問題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員工發展,努力形成以員工發展促企業發展、以企業發展帶員工發展的局面;第四,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企業各方面力量協作配合,其中充分發揮企業黨群組織的作用十分重要。勞動關系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與企業每個人密切相關,因此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同心協力、全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