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芳

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說過:“戰略家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進攻。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家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替的任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位著名的管理學專家認為,作為領導者,在其綜合素質上,有三方面是屬于核心能力的,即決策、用人、專業。而這三方面側重點又各不相同:對于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決策,占47%;其次是用人,占35%,專業只占18%。
市場就如同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誰在經營管理決策上善于籌謀、具有前瞻性,誰就有可能在市場上領先一步,搶占到制高點,并保持永不落后市場的結局。而相反,如果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缺乏長遠思想和深謀遠慮,其結果只能是永遠當“追隨者”,永遠在別人后面當“跟屁蟲”。
決策比執行更重要
西方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管理的核心。它對企業決策者的能力要求是快速判斷、快速反應、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及快速修正。決策能力是領導者為維持企業生存必須具備的素質??茖W決策是領導者知識素質的綜合體現,也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決策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成敗影響十分巨大,據美國蘭德公司估計,世界上破產倒閉的大企業,85%是因領導者決策失誤所造成的。
從一家跨國公司經營的視角來看,谷歌玩弄了幾個月的“退出中國市場”游戲是玩砸了。從事件全程來看,這家公司的決策者對東道國法規缺乏尊重,高估了本公司的市場影響力,高估了母國政府支持其叫板中國政府的決心和能力,還錯誤高估了其中國粉絲的能量??墒牵瑹o論是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還是CEO埃里克?施密特,谷歌決策者本來都絕不缺乏聰明才智,他們為何會作出如此錯誤的判斷和決策?答案也許就在他們頭頂的眾多光環之中:被美國《計算機世界》雜志列在“全球50大互聯網最重要人物”榜單首位;是《探索》雜志“科學界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第一名;被哈里斯網上評估公司評為美國十大好評公司第三名……
市場占有率不過百度一半的谷歌退出,對中國網絡搜索市場并無實際影響,更何況我們看到搜狗等搜索引擎已在積極行動填補谷歌留下的市場空間,但包括谷歌在內別國企業決策的失誤及其根源,值得我們細加體味思索。與美國社會類似,近些年來中國社會對領導者的崇拜也頗為過度,雖然沒有出現《上帝與拉里?埃里森的不同》這樣為吹捧領導者個人而褻瀆社會基本信仰的書名,但對領導者無原則的一味吹捧已經司空見慣??墒?,這樣的環境果真有利于他們成長?這值得我們每一位企業界人士深思。
適時做出權衡
在市場環境下,企業或組織的決策往往會帶來一連串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后果。管理者的決策會對其組織成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管理者的決策正確與否,往往決定著企業或組織的興衰存亡。多數情況下,處于市場中的企業或組織會受到“關聯方”的影響。例如,母、子公司之間存在無法擺脫的裙帶關系;總、分公司之間存在著連帶責任,屬于關聯方;企業與客戶之間也存在密切的關聯方關系……在市場中你會發現許多關聯方。請當心,你的“關聯方”有時也會在有意無意之中把你“拖下水”。
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在2000年網絡最火爆的時候,投資FM365網站超過1億元人民幣,決定運營門戶網站;TCL董事長李東生2005年投資法國湯姆遜;順馳地產董事長孫宏斌2005年決定百億規模擴張,后來都證明這些決策都是錯誤的,惠普前總裁卡莉堅持收購康柏,讓“惠普之道”轉型,今天看來不失遠見和正確。由此進一步說明,一個成功領導者,必須有決策的勇氣和魄力,必須有承擔決策失敗的勇氣和魄力,必須有正確決策的能力和素質。
許多領導事無巨細都要謀劃一番,這種工作精神可佳,這種方法卻是不科學的,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受精力限制根本謀劃不過來。這跟我們受古人一句話的影響較深有關。古人說:“凡事謀定而后動”。這句話就不科學,因為它沒有區分大事、中事和小事一律讓人謀劃。在一個企業,樹葉性的問題數以萬計,樹枝性的問題數以千計,樹杈性的問題數以百計,樹干性的問題可就不多了。上面已經說到,樹干性的問題雖然不多卻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對古人的這句話做一下修正,即修正為“凡大事謀定而后動”較好,修正為“凡大事謀好而后動”就更好了。謀好就是要做到科學。好決策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
領導者或經理人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對一些事物做出分析、判斷和決策,不少經理人比較注重效率,希望能夠以雷厲風行的風格幫助企業盡快拿出方案或者計劃。在筆者的咨詢生涯中遇到過不少因為計劃制作的不夠周詳而導致企業受到損失的案例,也遇到過不少因為太過謹慎而失去了市場機會的實例;經過總結,這些朋友基本有這么兩個特點:一是一有什么想法就立即付諸實施,但在還未經過對所考慮事情的周密思考,俗話說沖動是魔鬼;第二種就是悠悠哉哉推遲或者根本就不做出決策,這都是不好的現象。
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說過:“戰略家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進攻。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家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替的任務?!辫b于此,決策者必須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并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抉擇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在市場面前立于不敗之地。那么,如何提高市場決策準確度呢?
決策者的市場走訪:決策者必須經常走出辦公室去了解一手資料,了解大家為什么不執行,是員工的問題還是命令本身有問題,市場上遇到了什么困難?
信息收集和上傳通道:僅僅靠走訪了解市場一線情況雖然直觀,但不全面,還要建立更多的信息通道:下策是設立一些可能會流于形式的市場信息日報表,中策是建立信息平臺,上策是專業信息崗位的設置。
決策的產生:根據多方信息的反饋,加上領導的專業研判,也許還要再配合專業的數據分析模型,下一步的市場或管理方案就產生了。
決策的校準:科學的校準有三個步驟:權限控制、議會控制、實踐驗證。
總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決策之難有時難于上青天。很多東西,總也無法完全掌握,無論思考的多細膩,布置的多周密,也總有想不透的一環,總有意外在等著你。但科學細致的思考卻會讓你事半功倍,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