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劉輝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重要職責。輿論監督如何恪守人文關懷原則,體現人文關懷呢?要解決輿論監督恪守人文關懷原則的問題,就要解決好如何進行輿論監督的問題,即監督方式方法問題。
首先,輿論監督要有大局意識。輿論監督往往以批評與曝光的形式出現,但輿論監督不等于批評和曝光。輿論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揭示問題,促進問題解決,而不是激化矛盾,使問題更加復雜。這就要求新聞媒體以及記者有理智的態度和明智的方法,找準自己的定位,要以與受眾平等的身份擺事實、講道理;要排除來自各方面的情緒化說法的影響,敘述事實要客觀、清晰,發表評論要冷靜、中肯;要注意采訪對象的平衡,要讓事件和問題的有關各方當事人說話;要注意報道與反饋的平衡,如果被監督者認識并改正錯誤,在他們愿意的情況下,應該進行反饋報道。其次,要提防一種偽人文關懷,即在所謂善意的關懷中隨意侵犯他人隱私,忽視當事人的真實感受,這種隔靴搔癢的關愛和同情,只會對報道對象造成再次傷害。第三,要講究時機。新聞報道時效性的強弱與新聞價值的大小成正比,但對輿論監督報道而言,這個定律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用時機這個詞在有的情況下更為恰當。一個節目什么時候刊播要看當時的政治背景和社會環境,要看刊播后的效果預期分析,同時還要體現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和人文關懷。第四,聯合其他監督力量。我們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還任重道遠的情況下,在新聞法還未出臺的今天,地方臺的輿論監督顯得勢單力薄,記者常常感到被包圍而力不從心,群眾的呼聲有時難以傳播出去。為了壯大力量,我們應該主動尋求與其他監督力量的聯合,以形成合力,沖破阻力。例如,主動尋求與黨委紀檢部門的紀律監督進行聯合,與人大的法律監督進行聯合,與政府部門的行政監督進行聯合,與政協的民主監督進行聯合等。所聯合的各種力量都可以分擔、分解一些壓力。所以,聯合可以使我們的輿論監督更順利、更具權威性,也更能體現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