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婷
電視新聞評論作為一種節目類型滲透到各檔新聞節目中,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成為新聞資訊節目的骨架、支撐和旗幟。但在新聞節目的評與論中,有些節目卻做的不盡人意。新聞評論節目該如何做,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認為:電視新聞評論應該圍著事件說,瞄著關鍵評。
圍著事件說,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牽強附會地延伸、故意去聯想,尤其不要主觀臆測、隨便放大,甚至將螞蟻的問題升格為動物的問題,一看見風吹草動,就聯想到蝴蝶效應。不往“深處”鉆,是主張說簡單的話,言簡明的理,不要凡事故作高深,動輒上綱上線,擺出一副說教的面孔,甚至將簡單的東西說得復雜、玄妙,令人莫名所以。2009年《民生直通車》的一條新聞《“造福路”為何成了“傷心路”》,說的是袁州區天臺鄉庚溪村一條剛修一年的水泥路就出現了諸多問題,經過調查記者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并在結尾處加上了幾句為農民辦事也要注重質量的評論。這種圍繞一件老百姓關心的具體的事情去評論,顯得親切、自如,也能從簡單中見道理,于事實中出結論。
圍著事件說,要有明確的觀點,有內在的邏輯。比如我們讀一些大家的文章,其旁征博引、汪洋恣肆令你大開眼界,但無論說了什么,目的都是為了闡明他想說的道理。這樣的就事說事,展開來說的是其中的道理。展開的方式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比如對2010年12月5日谷青陽醉駕撞死5人的事件,央視《新聞1+1》在評論的時候既說了事件本身,也橫向聯系到了當年官員因醉駕而引發的多起事件,很好地將“必須立即管住官員醉駕”的意思說清楚了。在12月11日的《新聞周刊》中,有一條名為“被開荒的荒地”新聞,說的是上海郊區一些農民在開發商買下但卻閑置的土地上進行開荒種菜的事情,從農民開荒種菜線索往上延伸反映了開發商囤地的現狀,而橫向展開又說出了市民歡迎綠色蔬菜的事實。這樣簡單的一條新聞,最后的點睛之語是:不能忘記土地最原始、樸素的作用,那就是種植。
瞄著關鍵評是以“圍著事件說”為基礎的,養成認真說事的習慣,底蘊就慢慢生成,思辨就逐漸養成,看問題就不會簡單和片面,下結論也能客觀和公正。然而,有些電視新聞評論看起來是在一樁樁說事,但生搬硬套、現學現用專業術語、權威話語的痕跡,讓人感覺淺顯和稚嫩。說的是一件事,如果思辨性不足,邏輯性不強,評論抓不到關鍵,啟發性也就無從談起。如果少用一些鯰魚效應、馬太效應、蝴蝶效應,而用平時話語講樸素道理,用邏輯思辨析事件關鍵,效果也許會有所不同。
無論是據事論事的剖析,還是縱覽風云的說理,都有一個關鍵的、根本的目的,就是引導受眾的價值取向。事實上,正是一樁樁的說事,改變著我們的時代,喚醒著受眾的意識。當代,很多改變都來自于一樁樁的事,如孫志剛事件、周老虎假照、趙作海案件等,很多流行語也來自于一樁樁的事,如躲貓貓、釣魚執法等。而蝸居、強拆、礦難等關鍵詞,因為同樣事件的反復出現,事實的普遍存在,則更深更廣地吸引著受眾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