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娟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卡通形象開始流傳并走紅,如人盡皆知的那只肥嘟嘟、活潑可愛的企鵝,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標志,而是幸運地化身為網民認可的聊天形象。如今,無論是傳統卡通形式還是現代卡通形式,都以其互動性強、滲透力猛、傳播面廣而成為時代的新寵。卡通穿越時空,吸引了不同年齡人士的追捧,卡通形象的“親和力”也為少兒電視節目的創編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那么如何在少兒電視節目中融入卡通表現形式,抓住兒童的審美情趣,提升節目吸引力,使少兒電視節目因卡通更精彩呢?
少兒電視節目角色設置卡通化。
卡通片是當今少年兒童最喜歡的節目類型,這是因為卡通形象通常都是以夸張的造型方式區別其他的造型手段,也因為卡通形象具備滑稽和逗笑的功能。卡通節目能給予低齡兒童漫無邊際的想象力,能消解青少年心理叛逆和煩惱期帶來的情緒,這種欣賞與渴求轉換成參與的欲望。
珠海廣播電視臺《快樂童年》欄目組在構思系列《成語故事》短劇時,借用卡通角色的設置把成語故事晦澀深刻的哲理故事與電視肥皂劇的詼諧幽默結合起來,依靠卡通表現形式拉近現實與歷史的距離,讓小朋友穿上古裝演繹這些小短劇。夸張的表演與形象設置激發了小朋友的收視興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媽咪寶貝餐》節目是現代家庭秀節目,不僅給關注如何烹飪“寶貝營養餐”的各個家庭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也讓精明能干的媽媽們有機會在節目中展示烹飪營養美食的技術。節目中每位家庭成員都打扮成奧特曼、小紅帽、灰姑娘、菜花等卡通人物,增加了孩子、家庭之間的互動,節目充滿趣味。
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出鏡形象卡通化。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希望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成為他們在童話書中看到的人物,善良、美麗、聰明、可愛、勇敢,還擁有像花仙子、白雪公主、奧特曼或芭比娃娃式夸張的外型和舉止動作。這就要求主持人瞄準不同年齡段兒童受眾的需求,打造不同的主持角色,貼近少兒成長發展期的認知和心理習慣,瞬間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中央電視臺很多少兒節目主持人就嘗試著擺脫原有的形象,如扮演成金龜子、紅果果、毛毛蟲、阿偶等角色。南方電視臺《快樂連線六點半》里的兩個大嘴巴卡通手偶,每天和小觀眾嘰嘰喳喳地找答案,灑下一串串歡樂的笑聲。珠海廣播電視臺《快樂童年》欄目的兩位主持人以花兒和朵朵的卡通角色定位,她們活潑大方的主持風格、開朗陽光的性格特征,健康陽光的面目形象,絢麗繽紛的衣裙,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科學泡泡》中的泡泡博士,頭上頂著大大的泡泡,鼻子上架著圓圓的黑框眼鏡,系著花領帶,穿著白大褂,夸張的形象搶人眼球。
可見,少兒節目主持人根據節目類型,在選擇卡通形象出鏡時,可以通過生動、親切的卡通形象打動少兒受眾群體,留下深刻印象。
少兒電視節目創作手法卡通化。從人類心理學角度分析,具象圖形記憶遠勝于對文字和抽象圖形的記憶,而卡通形象更以它簡約精煉、趣味橫生的造型以及高度概括的表現手法,讓人過目不忘。嘗試使用卡通形式創作節目更能一目了然、通俗易懂,表現形式也更新穎獨到。
《快樂童年》欄目為完成珠海市的“凈暢寧美”兒童版形象篇的創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請來一位繪畫老師,將珠海的景致用蠟筆卡通畫的表現形式簡潔描繪出來,再輔以真實圖片渲染,加音效、配音后,效果清新脫俗。為激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更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樹立起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欄目組著力打造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科普探究式游戲節目《泡泡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科普節目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再現科學現象,如人體的秘密、走近食品、季節的面孔等題材,不得不面對血淋淋不便表現的畫面和晦澀難懂的知識架構,運用大量的卡通表現形式就能做到立體化、清晰化、趣味化。
少兒電視節目包裝手法卡通化。
現實生活中我們上QQ,發短信,末尾掛上一個形象可愛的卡通表情,很有意思。很多網絡上的豐富表情結合音效用于少兒電視節目制作中可烘托氣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對少兒電視節目進行卡通化包裝能令人耳目一新。《快樂童年》之前的版頭是寫實的手法,改版后,一位脖子上系著紅圍巾、神氣威風的卡通小超人穿越高山大海呼嘯而來,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上空馳騁。他手拂過的麥子轉瞬金黃,他哈過氣的花兒即刻綻放,這個無所不能的卡通人物在推出后很快獲得小觀眾的認可。卡通賦予人類一切感情、動作,用卡通形式包裝少兒節目,輕松幽默、通俗易懂、情節有趣、想象豐富,能夠贏得少兒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