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杰 游贛萍 黃南程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南昌人民廣播電臺隆重推出紅色經典長篇系列廣播小說連播節目《紅星耀中華》,陸續播出《毛澤東》《周恩來》《長征》《解放戰爭》《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紅色經典作品,首部作品《毛澤東傳》于2011年5月2日推出。
節目的播出引起了聽眾的廣泛好評。人們不禁會問,紅色經典緣何走紅?歷史回眸使然。世紀之交,當變革的20世紀遠去,新世紀來臨,人們站在歷史的節點上,開始了回顧與展望,得以更加客觀地看待每一段歷史、每一次變革以及自身的文化傳統。人們系統研究新中國歷史,重新認識主題性廣播創作,“紅色經典”作為中國社會生活中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沉寂之后,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戰爭帶來的民族苦難、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建設熱情、“文革”十年浩劫、改革開放的多元化進程,每一段歷史的風貌和時代的印記都在文藝作品中有所體現。那是包含著歷史的記憶,更有著一代人真切的情感和年輕的激情,在新中國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篳路藍縷的開拓中,人們從中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文化的流變。
藝術價值是評判的基石。作為“紅色題材”文藝作品中的經典之作,“紅色經典”的人物和故事都傳遞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其核心是對民族的熱愛和對信仰的執著,這種精神對現代社會也有啟示和示范作用,并且已經構成了當今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和審美觀的重要元素,具有比普通作品更顯著的藝術高度和社會影響力。
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決定了其題材與歷史和現實的貼近以及創作風格的嚴謹,時代的特殊性決定了作品從內容到形式具有比其他時期的藝術形式更為鮮明的時代印記,這使得“紅色經典”擁有了廣泛的覆蓋面、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價值,聽眾對“紅色經典”廣播小說的關注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正因為這樣,聽“紅色經典”廣播小說,唱“紅色經典”革命歌曲,走“紅色經典”旅游之路,成為了當代人們的高尚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