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欣
電視劇衍生節目是指圍繞某部熱門電視劇而特別制作、播出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的內容都與該電視劇有關,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來關注電視劇,并且幫助觀眾加深對電視劇的了解和理解。如2010年7月29日晚,30集大型紅色經典電視劇《江姐》在央視一套播出。與此同時,央視專門制作的專題片《解密<江姐>》也開始在每晚的21:45播出。《解密<江姐>》共分十集,每集約十分鐘,包括《走近江姐》《英雄譜》《魔窟》《敗類們的下場》《犧牲》等。這一專題片不僅幫助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江姐的真實生活,最大程度地揭秘江姐不為眾人所熟知的歷史和背景,而且提高了觀眾對電視劇《江姐》的收視興趣,可以說是一種常見的電視劇衍生節目。另外,安徽衛視的《三國三人行》《紅樓三人行》、北京衛視的《有一說一聊<手機>》、重慶衛視的《龍門陣·現場》三國特別節目等,都屬于電視劇衍生節目。
前些年,圍繞電視劇專門制作的節目很少,一般只是對編劇、導演、劇中演員的訪談,而且大多由電視臺其他固定節目來完成,不會單獨新設一個欄目。近年來,隨著電視劇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省級衛視之間為了爭奪觀眾,在共同播出同一部電視劇的時候,為了突出特色,提高收視率,往往自己再制作專門的節目,來配合電視劇的播出。這樣,就有了電視劇的衍生節目。
電視劇歷來是電視臺吸引觀眾的重要節目類型。近年來,各家電視臺圍繞電視劇的爭奪越來越激烈。2009年3月,北京、上海東方、江蘇、云南四家衛視共同獲得了《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首播權,根據合同約定,應于同一天同步推出該劇,每天播出兩集。但各家衛視為了自己的利益各出奇招,費盡心機留住觀眾,擾亂了正常的播出秩序。為了規范電視劇的播出秩序,廣電總局2010年3月下達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衛視綜合頻道電視劇編播管理的通知》(俗稱“限播令”),規定從2010年5月1日開始,晚間19:30—24:00同一部電視劇播出不得超過三集,同一部劇每天播出不得超過六集(節假日可適當增加),電視劇全天播出總量不得超過節目總量的45%。“限播令”使衛視之間的電視劇“搶播風”得到有效遏制。
我國電視臺的廣告收入一半以上依賴電視劇獲得,因此,各衛視對熱播劇格外青睞,為了獲得好的電視劇,電視臺不惜出高價。如新版《三國》,重慶、江蘇、安徽、天津四家衛視各自僅買劇一項就投入4000萬元。2010年5月2日起,這部95集的史詩巨制開始在這四家衛視首播。為了避免類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惡性競爭給彼此帶來的傷害,四家衛視與出品方簽訂了“播出協議”。協議規定,《三國》的播出時間都限定在19:30—22:30的黃金時段內,每天只能播出兩集,嚴格按照劇集順序播出,不允許提前超進度搶播、跳播;非黃金檔可以重播一次,但只能在首輪全部播完后進行,并且播出時間不得在19:30—22:30之間。在這些播出限制下,各家衛視吸引觀眾的最后一個砝碼就是電視劇衍生節目了。
宣傳活動。宣傳活動是出現較早的衍生節目形式,一般在電視劇播出之前舉辦,目的是制造聲勢,擴大宣傳。如北京衛視2009年4月1日在黃金時間推出熱播劇 《潛伏》,在前一天晚上,北京衛視播出了堪稱豪華的播出慶典,邀請到了劇組主創人員以及與《潛伏》關系密切的“龍潭三杰”的后人,為觀眾講述了創作感受及戲里戲外的奇聞軼事。2010年新版《三國》播出前,獲得首播權的四家衛視更是各顯其能,幾乎同時啟動了對該劇的密集宣傳。如在《三國》正式播出前一天的5月1日,天津衛視播出了一場“開播盛典”,邀請《三國》導演高希希以及劉備、關羽、孫權、周瑜、呂布等角色的扮演者來到晚會現場,講述各自對劇中人物的理解及拍攝過程中的花絮,并現場展示了劇中的鎧甲、丈八蛇矛等。江蘇衛視充分利用自己“東吳建業舊地”的優勢,坐鎮南京,在東吳文化上下工夫,大打“遺跡牌”。安徽衛視除了在5月1日晚上播出了100分鐘的《三國首映禮》,5月2日《三國》開播日當天,更推出了18個小時的“三國”特別節目,包括零點開始的《說三國 三國到》、《三國》開播倒計時特別節目、《非常靜距離》三國特別節目以及《魯豫有約》特別節目等,為新版《三國》的開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北京電視臺與中影集團、華錄百納合作拍攝的新版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早在2006年就開始舉辦“呼喚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不僅選出了劇中重要角色的扮演者,而且為電視劇造勢。這也可以算作另外一種別具風格的衍生節目。在《紅樓夢》確定于2010年9月2日播出之后,北京衛視從8月份開始,就不斷在頻道中插播節目的拍攝花絮、專家名人訪談等,提前為《紅樓夢》“預熱”。
伴隨性節目。這一類衍生節目主要是揭示電視劇故事背后的歷史真相,相關人員講述創作心得,或對劇中人物、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評價。這些節目有的是新辟欄目,如2010年5月10日《手機》在北京衛視播出時,北京衛視特別打造了專題訪談《有一說一聊<手機>》,在每天兩集電視劇之間播出,讓《手機》的觀賞更具趣味;有的則是利用原有欄目制作特別節目,如重慶衛視拿出原有的王牌欄目《龍門陣·現場》,特邀英達、買紅妹參與主持,制作三國特別節目,與新版《三國》同步播出。
北京衛視于2009年4月1日播出電視劇《潛伏》時,該劇已在其他臺播出過,并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為了能再次吸引觀眾,北京衛視進行了播出形式上的創新,他們抓住了觀眾的收視心理,對該劇進行深度開發,推出了共15期的系列節目《潛伏秘密檔案》,于每晚播出的兩集《潛伏》電視劇之間播出。該節目以《潛伏》劇情為基礎,以“邊看邊聊”的形式,向觀眾全面介紹劇中涉及到的歷史背景、事件細節及典故,更為觀眾奉獻了一批從未播出過的刪減鏡頭及拍攝花絮。除了這些獨家視頻外,《潛伏》的主創人員、各界專家以及當年真實潛伏的老英雄,也在節目中就劇情展開討論。這些內容對于“潛伏迷”來說還是有較強吸引力的。《潛伏秘密檔案》不僅為電視劇《潛伏》吸引了更多的觀眾,而且節目本身搶得了一份市場份額。
新版《三國》播出期間,安徽衛視推出了新節目《三國三人行》,這檔每期十分鐘的節目以梁宏達、紀連海和阿憶三位“名嘴”閑聚聊天的方式,共同探討大眾感興趣的或者具有爭議性的三國話題,在每晚兩集《三國》播出之后放送。該節目突出的是知識性和趣味性,視角獨特,觀點新穎,讓人覺得既開心又有回味。一些“雷評”雖然頗具爭議,卻受到網友的追捧,節目收視率在全國省級衛視中名列前茅。基于《三國三人行》的成功,新版《紅樓夢》播出期間,安徽衛視又推出了《紅樓三人行》,并與觀眾相約,新《水滸傳》播出時,再推出《水滸三人行》。可見衍生節目如果做得成功,不僅可以為電視劇增加收視熱度,本身也會產生良好的收視效果。
優秀電視劇因兼具播放規模和收視效益兩方面的優勢,一直是國內電視臺搶奪收視份額、分享廣告市場的利器,自然也受到各省級衛視的高度重視,獨播劇、首播劇這類新的競爭方式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幾家衛視整合資源聯合首播,這本來對于電視媒體而言是一種探索性的嘗試。然而,幾家衛視共同購買一部劇很難有較大差異的播出方式,這就對各家的平臺有了更大的考驗。決定電視劇收視率的因素有很多,對于幾種幾乎沒有差別的播出方式,觀眾的選擇一般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依據自己平時的收視習慣;二是選擇插播廣告最少的;三是選擇衍生節目合自己口味的。為了鎖定觀眾的遙控器,各家衛視在播出的每一分鐘都“斤斤計較”,插播廣告的時間一般相差無幾,這時,衍生節目的好壞就成為決定收視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衍生節目顯示出電視臺頻道經營意識的增強。隨著衍生節目的出現,相關的衍生產品也初露端倪。如隨著安徽衛視《三國三人行》大受歡迎,有出版社重金打造根據節目整理出的雷評三國“經典語錄”,書中除了完整記錄節目的內容外,還將爆料節目制作的幕后花絮,并隨書贈送節目DVD和現場錄制劇照,供粉絲收藏。江蘇衛視因被網友昵稱為“荔枝臺”,于是別出心裁地將三國人物形象與荔枝元素相結合,不僅制作了三國荔枝人的系列宣傳片,同時三國荔枝人偶、動畫片、網游的開發也在進行中。
電視劇衍生節目對擴大電視劇的宣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衍生節目并不是絕對的制勝法寶,如果制作水平不高,同樣不能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衍生節目是因為電視劇而生,一般會尋找電視劇中的“賣點”來制作衍生節目,也就是說,電視劇衍生節目必須以有影響、內涵豐富的電視劇為基礎。但是目前大制作、影響力持久的電視劇并不多,可“衍生”的資源有限,所以,衍生節目大多只是限于電視劇的宣傳、主創人員的訪談,真正有創新的節目還不多見。與國外相比,我國衍生產品的設計、生產更是處于萌芽階段,要真正形成產業還面臨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