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榮 周文春
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迅猛,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傳播主體更加多元,傳播速度更加快捷,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傳播內容更加豐富,使得傳統媒體面臨空前的挑戰。廣播人要清醒地意識到,挑戰往往蘊含著機遇,將自身的資源與網絡等新媒體技術優勢結合起來,是廣播應對挑戰,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具體來說,就是要利用互聯網辦好廣播節目,江西人民廣播電臺都市廣播的《家有兒女》節目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開拓和嘗試。
《家有兒女》是江西省第一檔親子、教子廣播節目,致力為每個家庭提供全新的親子理念、權威全面實用的教子方法和親子方式。節目邀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云曉、“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董進宇博士、知心姐姐盧勤等親子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提供指導,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行為,讀懂孩子的內心,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解決親子沖突等困惑和難題,與孩子一起成長。節目開播不久,不僅受到領導專家的肯定,也在廣大家長中產生了較大的反響。這個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利用了網絡的力量,讓節目插上了網絡的翅膀。
作為江西都市廣播重點打造的一檔節目,《家有兒女》主創人員在策劃這檔節目時就非常注意利用網絡來進行前期宣傳。節目與江西最大的親子家庭網站——寶貝島達成戰略合作,大力做好開播宣傳。除了在首頁發布開播公告,網站還專門為節目制作了專題網頁,廣大網友可以從中了解到節目的形式和內容,節目正式開播后還可以查詢到內容預告,在線收聽和點播收聽節目,參與節目論壇留言互動。由于寶貝島的大力宣傳,節目共享了網站的受眾資源,積聚了人氣,慢慢就有網民留言關注節目,并陸續申請加入節目QQ群,節目因此未播先熱。后來的實踐證明,節目與寶貝島的合作好比“借雞生蛋”,是充分利用網站擴大節目目標聽眾的捷徑。
網絡的力量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網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流行的溝通工具。以參與廣播為例,以前用熱線電話,現在不少人則在網上收聽節目、參與節目,年紀越輕,這種趨向越明顯。通過網絡來參與節目,是廣播節目參與方式的一次升級。熱線實現了廣播的開放,使即時的互動成為可能,但熱線參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導致參與者的數量非常有限。有了網絡這個平臺,更多的人可以通過微博、QQ、聊天室、論壇、留言、投票、答題等方式參與到節目中來,更為難得的是,節目主持人、編輯與受眾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基于這種狀況,《家有兒女》節目在做好熱線參與的同時,大力開發網絡參與功能。
第一,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來預告節目。預告節目內容和參與節目的嘉賓,吸引有興趣的受眾提前關注節目,是節目組重要的工作之一。網絡傳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廣播利用網絡這一特點,通過設置不同參與方式吸引不同的參與群體,然后給各個參與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很顯然,通過QQ群、聊天室、論壇等方式參與廣播節目的人,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習慣,要吸引他們來參與節目,發布節目預告時就要投其所好,比如QQ群里最好言簡意賅,但論壇就可以長篇大論。與廣播自己預告相比,網絡預告的優勢顯而易見。廣播自己預告,受時間和形式的限制,通常只能在頭一天簡單地播報第二天的主題和嘉賓。在網絡上,以節目QQ群為例,主持人可以將節目的主要內容和嘉賓情況做詳細的介紹,不但不受時間版面的限制,而且形式也可以圖文并茂、音頻與視頻相結合,動用了一切表現手法來增加預告的效果,極大地彌補了廣播的不足。2010年5月,《家有兒女》策劃了一個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專題,提前兩周在網上上傳了網癮少年的錄音、嘉賓“網絡媽媽”劉煥榮的事跡介紹,吸引了很多家長收聽和參與這期節目。
第二,利用網絡的互動性來豐富節目。2010年4月一期主題為“家長要不要權威”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開始時就在節目QQ群、論壇里號召大家參與調查,節目結束時,由節目編輯綜合調查結果,形成調查報告,再交給主持人,讓嘉賓結合調查報告予以點評。
實踐證明,網絡的互動讓大家可以圍繞同一個問題,發表觀點,提出質疑,互相辯論,這點廣播熱線望塵莫及。2010年5月節目請來10歲的小學生小歆和她的媽媽做節目嘉賓,小歆幾乎拿遍了全國少兒類英語口語競賽大獎,而且經常閱讀高中生和大學生才能閱讀的課外書,節目當天手里就捧著一本《紅樓夢》。節目一開始QQ群里就有很多家長質疑小歆的家長明顯“拔苗助長”,也有些家長卻認為小孩資質好,“拔苗助長”未嘗不可,數十位家長激烈的爭論在節目結束后還持續了兩個小時。
此外,網絡還是改善節目的有效渠道。聽眾對節目有任何的意見和建議,甚至想聽到哪方面的內容,都可以在網上告訴主持人,便于主持人及時了解大家的需要,并適時改進。
第三,利用網絡的良好覆蓋來擴大節目收聽人群。媒體的生命力取決于受眾的多寡,擴大受眾人群既有利于擴大其社會效益也有利于擴大其經濟效益。目前傳統媒體都在利用網絡提升自己在受眾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經常參與的網上聽眾已經成為收聽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有兒女》節目一直注重利用網絡來鞏固并擴大收聽人群,為此節目在實踐中總結出 “請進來”和“走出去”兩套方案。“請進來”就是節目在邀請專家參與節目時,不少嘉賓會把一部分家長也順便請來聽節目。由于這些親子、心理咨詢專家從業多年,他們都有不少忠實的家長客戶,嘉賓參與節目前會告訴家長們《家有兒女》的收聽網址,組織他們收聽節目。如此一來,節目嘉賓就充當了節目的義務宣傳員,他們本身也成為節目的忠實聽眾。我們先后請到來自北京、江蘇、福建、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十幾個省市的近百位專家參與節目,帶動了很多外省聽眾收聽節目。此外,節目組人員也經常“走出去”與兄弟電臺同類節目加強交流與合作,共享專家和聽眾資源。如通過加入河南鄭州電臺《親子課堂》節目的QQ群,《家有兒女》把不少該節目的聽眾發展成為自己的忠實聽眾。
近年來傳統媒體與網絡積極融合的實踐說明,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各大媒體彼此調整,互相競爭,逐步形成今天這種相互疊加、共同發展的格局。廣播迫切需要在現有格局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在調整和重新定位的過程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獲得新的發展機遇與契機。2010年11月,江西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江西廣播網正式開通運營,這是江西廣播應對當前媒體競爭的有力舉措。作為江西人民廣播電臺對外宣傳的官方網站,江西廣播網堅持“臺網互動、臺網一體”,整合全臺媒體資源,致力服務傳統廣播媒體,打造新媒體傳播平臺。有了江西廣播網,《家有兒女》節目又有了一個新的網絡宣傳平臺,可以較以往更加自由自主地通過音頻、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為廣大聽眾和網民提供更貼身的服務和更便捷的交流,從而做出更多更好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