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紅
從十二月開始到來年的三月份,一年一度的美術高考又拉開了序幕,某考點一天的考生數突破萬人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考生數量可謂是突飛猛進,美術高考的形勢越發緊張。考生看看這架勢也不免心中發毛,家長看了直感嘆:“美術不好考,想要考得好就更難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對于我們藝術班的學生來說,難考也要考,而且要考得好。只有在美術高考中脫穎而出,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優勢。在這里,專業教師的考前訓練方法就顯得尤其重要。
臨近高考,首先要創造一個嚴肅活潑、張弛有度的氛圍。“戰略上要藐視,戰術上要重視”這句話是應對困難的法寶。道理都懂,做起來有時卻是適得其反。很多的學校從高三開學就設立高考倒計時,時刻提醒著學生,學生一踏進教室就被一張強大的心理網緊緊地籠罩,如臨大敵,結果學生在緊張和疲憊中參加高考,一個字——“累”,效果適得其反。其實每個考生都是重視高考的,再人為地制造緊張的氣氛,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重視高考更應該研究戰術,拿出具體的對策,有條不紊地帶領學生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分析近幾年高考的內容,色彩是考試必考的科目,所占的比例是舉足輕重的。色彩的成績關系到美術高考的成敗,因此作為專業老師來說,色彩的教學,特別是考前的訓練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里就把考前色彩訓練中的一點心得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一、要有的放矢,明確色彩考試的目的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明確色彩的考試要求,在考前是絕對有必要的,它能指導我們訓練的方向,使我們不走彎路。考前的訓練相對于平時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由于考生數量的增多和其他一些原因,如今色彩高考的形式從寫生轉變為默寫,內容從常見的水果罐子擴展到其他的靜物。但萬變不離其宗,色彩考查側重的仍然是檢查學生對色調的把握和對色彩關系的處理能力,并在這一基礎上挖掘出一些比較有藝術特色和潛力的學生。
進行過美術專業訓練的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色彩的學習相對于素描來講,似乎更容易上手,對色彩敏感的學生會在剛上手的時候占優勢。色彩似乎是感性的東西,但這種優勢到后期就不一定能長期保持,原因是色感可以經過訓練提高,而對畫面的掌控能力仍然是個理性的過程,它需要作畫者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思考。色調訓練必須得貫穿于整個色彩的教學過程,并且在考前分析的時候不斷地提醒強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確定色調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平時教學不注意,臨時抱佛腳,反而會使學生沒有方向。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考前輔導的熱門圖書,很多學子在很早就展開考前模式的訓練,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除了能幫助獲取考分之外幾乎挫傷了有關藝術的所有內容。應該認識到這些書籍雖然有利于目前我國美術教育的普及,但也深深地局限著國民藝術素養的提高和拓寬。而作為高考標準的測量,在得當的方式下,取得相應的水準,事實上完全不需要消耗你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平時的輔導教學中,我不會鼓勵學生過多地觀賞這類書,也基本上不主張臨摹,因為其中有許多作品就是他們同等程度的水準,不過是手熟而已,而主張他們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經常了解國際國內和藝術有關的信息,包括音樂、文學,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審美情趣,培養他們的時代精神,這看似和畫畫沒有關系,但潛移默化中卻對學生的繪畫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這種效應不會立即出現。考前輔導書僅供用做訓練中的輔導和參考以及對高考專業景況的了解與把握。對其間個別優秀的作品,只需學生將其與自己的作業多做一些比較,體會其間的差距,取長補短,就會在對比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他人的長處。
二、注意教學的方法
圖書的參考只是學習的一個外部因素,色彩訓練提高應該歸結于我們對色彩知識的把握和實踐的運用。色彩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從開始到考前都有講究。許多書籍里的色彩理論知識是我們熟知的,但具體運用時往往卻無從下手,顧此失彼。我多次畫畫就是畫關系而不是畫物體。一副畫的好壞不在于畫面上畫了什么,而是表達了什么,這一點到哪我們都不能忘,過分地關注考什么東西,只會讓我們疲于奔命,永遠被高考牽著鼻子走。
明確了高考的目的,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具體的色彩訓練,把所有的思想放在色彩上來,忘掉高考,進入色彩的美妙世界里。
1.作畫的習慣
我在平時的訓練中提倡用筆概括,這樣可以增強物體的形體感受與畫面生動鮮活的氛圍,矯正一些初學者和性格比較拘謹的學生循規蹈矩的小氣。繪畫中一個習慣的更改往往會出乎意料地解決我們學習中其他的毛病,可以一通百通。有時經過幾番調和之后的色彩畫面卻出現了熟和灰,這有可能是由于作畫時過多的調和造成的。色彩的奇妙在于同量的顏色會因為不同的調色方法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以挑染,或直接的色彩疊加,不可一成不變。調色的習慣改變了,過熟過灰的毛病就沒了,粉氣的弊病也就蕩然無存了,有時候就這樣“一了百了”。
2.觀察的習慣
所謂“意在筆先”就是這個意思。作為色彩訓練具體的操作,我以一些簡單的例子闡述,例如,我們要表現一個紅色或綠色的物體,首先要明白它當然不會是純粹的紅和綠的原色存在。我們準備調配它從明到暗的色彩時,除了簡單地加水以減弱其固有色外,還必須加入其他的顏色,以減少原色的純度,這才是色彩最大的秘密。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把所表現的物體主色轉化成它的同類色來表現物體的轉折形體,這樣,紅就有多種紅色種類可供選擇,使色彩能夠在畫面中趨于微妙和穩定;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冷暖補色對比關系的運用,推理其補色與對比色或者鄉鄰色及同類色,從中選擇最適合畫面和自己個性的色彩來表現物體的形體、空間、量感,每一個物體都呈現著它的補色、對比色和同類色的存在,掌握了這一規律可以提高使用色彩的能力;也可以用物體間的區別來表現,如臺布和另一臺布的區分,與靜物的區分,靜物之間的區分,這時一定要注意,冷暖、補色對比不能簡單的概念化,任何物體都必須是調和之后才不至于出現生硬的簡單表現。
3.表現的方法
這里涉及諸多的技法。針對大多數準備應考的學生提幾點建議:
(1)最重要的是色調統一,畫面有一定的色彩傾向,或是暖調子、亮調子或是黃調子等。
(2)在色調統一的前提下,特別要注意對比的運用,因為有了主次分析之后的作品就符合人們審美的心理需求,高考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們在處理暗部和亮部時,暗部的色彩用色一般是透明輕薄,亮部則厚重濃郁,這樣暗部才能退后透氣不沉悶,而亮部鮮亮飽滿。用筆上也要注意對比的運用,如前面的物體、主要的物體可適當干一點、具體一點,后面的、次要的物體薄一點、概括一點。用色上要注意鮮灰的對比,對亮部或精彩情節的色彩時,可作適度的冷暖或純度的夸張,會有別樣的效果。
(3)注意線的運用,線條有很強的表現力。不同的線能傳達不同的豐富情感。當你對形體不太滿意時,物體的輪廓可以適當以線條勾畫,勾線時要注意輕重緩急,且有色彩傾向,不可太黑,當做物體的重色或物體對比的點綴色來用。
另外,所有這些都是些規律,色彩的奇妙就在于你對這些規律把握后的運用與綜合,我們每個人迥異的性格都會傳達出與眾不同的神采。作為美術專業升學的高考標準,在求學階段所奠定的審美趣味將影響我們的一生,以不變應萬變,將高考的過程最大化的濃縮,因為高考畢竟太淺顯了。
參考文獻:
[1]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8
[2][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郭小平,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07.
[3]苑立中.美術特長生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出版,2002-10.
[4]姚全興.審美教育的歷程[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