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勤
當前我國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各種各樣的所謂的教學法層出不窮,對此,一方面我們看到的確有些方法很好,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某些教學方法流于形式,甚至為了形式而忽視了新課改的實質,忽視了教書育人的目的。某些地方或者某些教師看到別人的某某教學法成功了,于是就照抄照搬,殊不知學情不同,科目不同,“拿來主義”不一定是個好事。在新課改要求下,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我想至少應該從這幾方面著手:
一、理解新課改理念提出的三維目標
按照新課改三維目標要求:知識目標上,以學生課堂生成的知識為主而不是老師課前預設的為主,老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靈光一現而不是抓著備課本不放;過程目標上,以學生自主構建為主而不是以老師講授為主,讓學生多想、多做而不是老師灌輸;情感目標上,以學生體驗為主而不是老師告之需要養成什么樣的感情為主,學生體驗到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家要養成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此目標來看,實質上就是要將過去的以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的“學”為主,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以學為主呢?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又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是否就如同大家所說的充當一個“導”的作用,那么這樣的“導”做到如何的一種程度呢?是否每堂課都要這么做呢?所以說,課改理念目標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向,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方法,某些極為簡單并且容易理解的知識或者是極為抽象的概念與其花大量的時間搞這些形式不如直接讓學生識記。
二、抓住新課改教學實質
課改不管怎么改,我們都不能回避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最終我們的學生都要參加考試。考試分數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繼續深造。所以,不管我們采用何種教學,我們都必須緊緊抓住知識要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如果只是為了追求一些花哨的形式而忽視了對知識點的掌握,那么最終結局可想而知。對照高考政治學科大綱對學生能力的四個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最終要回歸書本知識,倘若連知識點都沒掌握,怎么能達到高考能力要求呢?
三、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1.以學生為主
既然要以學生為主,首先就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呢?某些教學方法也說了,讓學生討論,但是一個前提是學生要有興趣討論才行,所以說,作為一堂成功的課,一開始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由于學情不同,怎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法千千萬,有些經驗可以學,但是很多時候照搬別人的方法不一定能成功。
2.不可忽視教師的“導”
從知識水平和能力上講,學生很多時候并不能把握住知識的重難點,特別是文科類。倘若放任學生自由討論,也許討論的中心離三維目標就相差甚遠。教師的“導”要引導著學生的思考方向,圍繞著三維目標進行。
3.如何看待師生互動
一提到新課改,很多人都想到的一個重要環節即師生互動。不過我們要明確的是“師生互動”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這只是一種方式或者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注意了這種形式,而忽視了采用這種形式的目的。我們不能為了互動而互動,而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互動。所以某些地方或者某些學校將互動的時間長短作為課堂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這有待商榷。
4.緊緊抓住知識重難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判標準,要想得到理想的分數,就必須在日常教學中緊緊抓住知識重難點。平常教學中的知識重難點是我們高考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其他的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形式,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不能忽視重難點的突破。
5.不能忽視情感價值觀教育
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還包含情感價值觀教育。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不會成為所謂的素質高但是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人。特別是在當前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面對社會大量的負面影響,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要做到的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借助相關的內容進行思想道德、情感價值觀的引導。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上好每一堂課,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經驗,我們應該從自己的特色出發,從學情出發,切忌照抄照搬別人的經驗。方法很多,但是基本要素不能忽視。
(作者單位 四川省華鎣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