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它選自義務教育初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7課第二個項目。本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一、教材分析
1.鏈接課標
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明確了課程標準,再分析教材內容。
2.教材地位與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七年級的總結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行為負責的教育,讓學生認識生活中有是非善惡,懂得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不同影響,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知道行為不同,結果不同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明辨真善美、假惡丑的意義及學會做出正確選擇。而學生只有把握了是非善惡的標準,在生活中按照真善美的標準為人處事,才能成為負責任的人,所以這節(jié)課對學生成長為負責任的公民有很重要的意義。
依據(jù)課標和教學內容,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3.教學三維目標
【能力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能夠正確地做出選擇。
【知識目標】明確明辨是非善惡的意義;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懂得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依據(jù)課標和教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4.教學重點、難點透視
(1)教學重點:教學結合教材分析及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2)教學難點:分辨是非善惡的意義。
過渡: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幫助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已不滿足于教師對課文的簡單重復,更加偏重于形象思維,對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同時七年級的學生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獨立思考、辨別是非、分析問題能力不強。教師要善于啟發(fā)誘導,在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的同時,注重情感的升華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好奇和認識中的煩惱、困惑,正是本課教學內容開展的基礎和動力。
為了實現(xiàn)三維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確定本課的教法與學法如下:
三、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 (2)直觀演示法 (3)啟發(fā)式教學
過渡:為了更好地落實教法,我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同時,為了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我將主要引導學生掌握下列學法:
2.學法指導
(1)閱讀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學習法
過渡:本著“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我注重從學生的興趣與道德體驗入手,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大約5分鐘)
播放flash動畫:《東郭先生和狼》反映的是東郭先生是非不分,最后被狼吃掉的寓言故事。
教師提出問題:東郭先生的下場給了你哪些啟示?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從而引出課題: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碌囊曨l導入,一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眼、耳、嘴都動起來,較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引導學生感悟到明辨是非善惡的重要性,既引出了課題,又從情感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思想認同,有利于實現(xiàn)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2.循序漸進,學習新課(大約30分鐘)
環(huán)節(jié)一:走進生活,明辨是非
(1)教師出示視頻:失學少年因暴力游戲淪為囚徒
提出問題:
小組合作:是哪些原因導致少年淪為囚徒?他的故事給了我們哪些警示?
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合作,選出發(fā)言人的順序,要求一個都不能少,在完成對該問題的思考后,派代表輪流發(fā)表觀點,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明辨是非善惡的意義。
設計意圖:
同齡人的此類故事,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已經(jīng)了解過一些,此時放手讓他們討論,一是通過視頻就可以直接找出原因,二是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比較準確地得出“明辨是非善惡,有利于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方向,實現(xiàn)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在生活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抵制不良誘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活中必須明辨是非善惡,從而理解教學重點。
(2)感動中國,平凡人的故事
播放視頻:感動中國2010人物;為保護滇池的環(huán)境,與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抗爭,犧牲了家庭和家人的健康。
問題:在是非善惡面前,他是怎樣做的?這對你有何啟示?
通過對兩段視頻的對比,你又能得出什么結論?(追加)
這里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根據(jù)情況小組討論,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傾聽他們的見解。
設計意圖:
張正祥是201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是非常典型的真、善、美的行為事情,而且這種真善美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勇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精神,更是對我們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引領學生明白:當我們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有時要犧牲個人利益。通過這個例子學生也明白只有勇于同丑惡現(xiàn)象做斗爭才能使自己成為正直的人。
環(huán)節(jié)二:尋找真善美
你還知道哪些能自覺約束自己,積極同丑惡現(xiàn)象作斗爭的人和事?
設計意圖:增加這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關心社會生活,關注身邊人、身邊事,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來弘揚社會正氣,摒棄社會惡習。同時鍛煉學生搜集資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情景體驗,辨析導行
【生活中的選擇】教師出示三種學生生活場景,一是小林與同學外出游玩,吃完午餐是否帶垃圾的矛盾;二是小林上網(wǎng)交友,網(wǎng)友提出見面的問題;三是放學后與同學被網(wǎng)吧老板招呼做出不同選擇的場景。
教師先后出示前兩段生活場景,第三段則讓學生課前演練,當堂表演。分別演示后,要求全班分別討論三個場景并分析、解決三個問題。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或直接演示,或通過學生的小品表演,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明白明辨是非比較容易,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做出正確的選擇,卻需要有毅力、勇氣、信心和智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教師出示結論,學生回歸教材。
明辨是非是較容易的,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作出正確的選擇,卻需要我們有毅力、勇氣、信心和智慧。要做出正確的選擇,要做到以下3點:
①掌握判斷的標準(道德和法律)
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辨別能力
③增強自控能力(正確的行為,必須堅持;錯誤的行為,堅決摒棄)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收獲感悟)(大約3分鐘)
出示: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為學生疏理體系,強化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程度。同時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環(huán)節(jié)五:布置作業(yè)(2分鐘)
抗拒的計劃
我與假惡丑的一次親密接觸
目前給我?guī)淼牟涣己蠊?/p>
準備采用的具體措施
連續(xù)一周按計劃執(zhí)行,主要的激勵措施為
如果兩次未執(zhí)行計劃,懲罰措施為
我準備請從做這項計劃的監(jiān)督人
設計意圖:思品教學內容來自生活,最終要回歸生活。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是思品教學的任務之一。
環(huán)節(jié)六:教師寄語(配樂詩朗誦)(鋼琴曲)(約2分鐘)(詩歌略)
過渡:為了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
五、板書設計
1.明辨是非善惡的意義
(1)保持正確人生方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
(2)抵制不良誘惑
(3)做正直的人
2.面對是非善惡如何選擇
(1)明確是非善惡的標準(道德和法律)
(2)提高辨別能力
(3)增強自控能力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qū)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