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新媒體的出現,傳媒業的競爭愈演愈烈。廣播作為傳統媒體,相對于電視和新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面對困境,面對危機,路在何方?需要廣播媒體廣大同仁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研究廣播產業發展新模式和新思路。本文分析了江蘇廣播成立文化產業公司的原因,現階段業務類型和特點,最后探討了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和思路。
1.產業拓展需要。轉變依靠廣告創收單一經營模式,拓寬廣播產業經營范圍。
2.媒體背景優勢。得天獨厚的媒體和主持人資源優勢,有利于資源整合和業務發展。
3.江蘇文化產業市場環境。一方面,經濟發展迅速,消費水平高,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業主體、結構和門類越來越優化,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缺乏相應人才,創新能力不強等。經濟和產業狀況為拓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機遇。
4.政策扶持。江蘇省近年來制定了各種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為優質文化產業項目提供引導資金,使產業規模和效益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增強了文化產業崛起之勢。
5.戰略機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指導思想及2020年文化產業發展目標。
江蘇廣播成立文化產業公司,順應國家和本地產業發展趨勢,符合江蘇廣電總臺戰略發展需要。
1.業務范圍。公司初期經營以品牌推廣、文化演藝、慶典策劃、會展服務和廣告代理等為主,打造特色做優項目;中、遠期經營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承辦大型演藝活動、明星經紀,承接江蘇省內政府、企業慶典和節慶,代理各種媒體廣告業務、類型化電臺運營模式輸出、媒體并購等。
2.戰略愿景。按照“先做實、后升級”原則分步驟實施,力爭用2年時間做實基礎產業、完成資金積累;3-5年內積極擴充長大、完成提速升級,發展為一個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公司。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公司已形成相對清晰的業務類型,并取得了不錯業績。
1.負責江蘇電臺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廣。作為江蘇廣播子公司,負責媒介自身品牌推廣是公司成立的首要任務,主要負責江蘇電臺總體及臺內“十臺一網”形象塑造、品牌推廣等任務。先后策劃臺內大型活動有:創意星主播選拔、江蘇新年音樂會、中心廣告招商年會等。
2.把握演藝市場脈搏,承接大型演藝活動。承接大型演藝活動是公司擴大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的重要舉措,目前以參辦、協辦大型演藝活動,承辦中小型演唱會為主,終極目標是自主承辦大型演藝活動、承接演藝器材租售和明星經紀業務等。先后承接“博愛中國仁愛傳遞”公益演唱會,承接王菲、周杰倫、張學友等演唱會,自主承辦室內高雅《四季》音樂會,積累了經驗、樹立了信心。
3.打造幸福慶典產業鏈。2010年6月公司成立幸福婚慶策劃中心,今年為做大慶典品牌,將“幸福婚慶”升級為“幸福慶典”,業務范圍擴大至企事業單位的開業、年慶、節慶等大型慶典活動,拓寬了慶典產業鏈。先后承接江蘇銀行行慶、樹人中學校慶等宣傳推廣活動。
4.會展項目尋求突破。會展項目是公司著眼未來的一項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先后參與2011南京春季、秋季房展會,2011南京西祠婚博會,浙江旅交會等。
5.培養專業廣告經營團隊。培養專業廣告經營團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公司結合廣播廣告資源,通過品牌和專題廣告等多種形式為客戶提供宣傳。同時還代理其他雜志、報紙(如讀者)等媒體廣告,發展南京市域外、江蘇省域外媒體的廣告代理。
1.充滿創意的文化產業。提升項目創意策劃水平、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是公司未來發展前景之一。創意文化產業可考慮與旅游業聯手,發展旅游演藝經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還可以與其他領域和產業共享資源,擴大產業發展領域。
2.延伸產業鏈,開發設計衍生產品。就演藝來說,除了演藝活動的承辦和演出外,還要開發演藝衍生產品,將產業鏈延伸到演出消費附加值和后產品的開發,形成有多個經濟增長點支持的多元贏利模式,實現演出經濟效益最大化。
3.整合優勢資源,開發原創項目品牌。好的品牌往往能帶來豐厚的利潤。如由蘇格蘭風笛和愛爾蘭踢踏舞編織而成的《大河之舞》被稱為世界上最盈利的歌舞劇,每年可以產生約1億美元收入。整合優勢資源,發展原創品牌項目是公司未來發展重點探索方向。
4.探索文化資本運作方式。文化產業資金需求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需要有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投入,需要吸收社會資金進入。可以通過項目合作、融資等方式吸引政府、企業投資,形成股份、合資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共同發展的產業資本運作方式。
江蘇廣播發展文化產業是戰略發展需要,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有機遇也有挑戰。如何審時度勢,把現實的挑戰變成潛在的機遇,是拓寬江蘇廣播產業經營范圍,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