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石
(中共新疆克拉瑪依市委黨校,新疆克拉瑪依834000)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成長的質量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與發展;它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學性為指導思想,以未成年人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以社會為課堂,以實踐體驗為特征,發揮著對未成年人進行知識傳授和人格培養的作用。
2009年,受克拉瑪依區委宣傳部委托,《克拉瑪依區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發展規劃》課題組對克拉瑪依區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和發展規劃論證。本文謹就克拉瑪依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發展現狀、面臨形勢做出探討,提出可行的建議。
克拉瑪依區是克拉瑪依市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人口25.5萬。全區未成年人總計約52800人,約占全區人口的20%。近年來,在克拉瑪依區委和區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下,克拉瑪依區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初步形成了“以區(市)屬公益性文化科技場所為支撐,以街區活動場所為延伸,以市屬和企事業單位各類基地為補充”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網絡體系,以及“由區主管部門牽頭,以街道辦事處為主體,以社區居委會為基礎,以城市和社區資源為依托,以各種機構和單位為載體”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管理服務體系。區、街道、社區均圍繞每年的工作計劃,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為克拉瑪依區贏得了榮譽。2006年,克拉瑪依區榮獲“自治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在全區52個社區中,永紅社區2007年榮獲“全國留守兒童示范社區”稱號;澤福社區2008年榮獲“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示范社區”稱號;克拉瑪依市2008年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
克拉瑪依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尚處起步階段。除南林社區外,很少有供未成年人開展各類校外活動的公共用房、室外場地及相應的設施。真正意義上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較少,布局不盡合理,功能不夠完善。二是區內尚無一所公辦的0~3歲孩童托兒所,0~3歲孩童活動空間嚴重匱乏。三是用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及管理的資金缺乏。四是有資格、懂專業的專職教師、管理人員缺乏。社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隊伍主要由社區兼職管理人員、外聘兼職教師(包括“五老”火炬宣講團和“五老”關愛工作團)、社區志愿者等三部分人組成。這支隊伍工作熱情較高,但一職多崗、兼職的狀況很普遍,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缺乏可持續性。五是校外教育活動的普及性欠缺,重競賽、輕普及的現象還較普遍。六是未成年人的校外活動存在著多頭參與管理、不夠協調的現象。七是社會上對未成年人校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嚴重不足,特別是認為校外教育活動占用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學校迫于升學率標準的壓力,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對學生校外活動的組織往往限于少數特長學生的培訓,缺乏參與的廣泛性。家長贊成和支持孩子參加的校外活動往往是以直接提高學習成績和升學加分為目的的學習型活動,對其他類型的群體性校外活動不夠重視,有的甚至持抵制態度。社區校外活動的組織依然由成人主宰,未成年人不得不圍繞成年人的設計思路,以接受灌輸和說教的形式被動地參與活動,因而失去參與的興趣。
克拉瑪依市未來發展規劃已將城市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將克拉瑪依市建設成為新疆北疆區域中心城市。隨著實現這一目標步伐的加快,克拉瑪依區作為克拉瑪依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將更加突出,城區建設將有更大的發展,城區高消費社會群體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社會消費層次不斷提高。這一方面會刺激服務型產業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必然會對社會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們在物質財富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對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必然會有更高層次的期待和要求,會產生更高的對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需求,這也展示了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發展的良好前景。另外,通過對家長、老師和中小學生所做的750份問卷抽樣調查分析看出:未成年人普遍認同校外教育,有廣泛的校外教育活動需求,喜歡參加校外教育活動;家長和老師也普遍有校外教育活動需求。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現有場所狹小,期待新建、擴建;活動內容和形式不適合未成年人特點,期待改進;缺乏必要的設備,期待盡快充實完善;缺乏專業性人才,期待加緊配備;教育管理上存在“死角”,期待加以重視。未成年人、家長和老師們的普遍訴求,反映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的提高,全社會對校外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們這個城市已經到了需要統籌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將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對待、共同發展的時候了。
今天的克拉瑪依市已初步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克拉瑪依區的宏觀經濟形勢及內外環境總體上將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發展。整個“十二五”時期,是克拉瑪依在全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期。克拉瑪依區城區大部分基本現代化指標將完成或超額完成,城區綜合功能將大幅度提高,目前正朝著建設現代化生態精品城區、跨入全國先進城區行列的目標努力。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把提高全體克拉瑪依居民的生活品位和文化素質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之一,提出了“文化興區”和“建設和諧社區”的重大舉措。從克拉瑪依區工作的主要任務看,和諧社區建設是其重點,而社區正成為廣大未成年人集中流向的主要區域和生活的主要空間。解決和滿足社區未成年人群體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已成為社區未成年人群體及社區居民對區委、區政府和社會的迫切希望和要求。
53年來,克拉瑪依在為祖國奉獻能源的同時,還打造了一支團結奮進的石油產業大軍、一支具有高尚精神的石油工人群體,為新疆石油工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在53年的發展歷程中,三代克拉瑪依人懷著對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無限忠誠,用心血和汗水,用青春與生命,熔鑄成了以“愛國奉獻、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為主要內容的、油城兒女為之自豪的克拉瑪依精神。
克拉瑪依精神是克拉瑪依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為根基,以中國石油工業建設為實踐載體,在石油工業創業和建設的實踐中鍛造出來的永恒的精神。它科學、深刻地闡明了三代克拉瑪依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崇高品質和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核心價值取向。克拉瑪依精神在本質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連,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克拉瑪依53年發展歷程中的深化和體現。可以說,克拉瑪依精神是支撐克拉瑪依人民50多年建設的精神脊梁,是克拉瑪依發展之魂,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和不竭動力之源。只有發揚光大克拉瑪依精神,才能更好地培育當代克拉瑪依人和未來克拉瑪依人的核心價值理念,才能解決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克拉瑪依、怎樣建設克拉瑪依、做一個怎樣的克拉瑪依人、怎樣做一個克拉瑪依人等重大問題。
但遺憾的是在對克拉瑪依區281名中學生的調查中,只有5.34%的高中生表示能夠完整敘述克拉瑪依的發展歷史和石油精神,25.19%的高中生表示能簡要敘述,32.06%的高中生表示知道內容但說不好,37.4%的表示不太了解內容。79.19%的初中生喜歡克拉瑪依,20.13%的表示說不清楚喜歡還是不喜歡,0.67%的表示不喜歡。63.08%的高中生認為城區整潔是作為克拉瑪依人最引以為自豪的,26.15%的高中生認為生活富裕是最為自豪的,10.77%的認為文明程度高是最為自豪的。這表明傳承與創新克拉瑪依精神,成為凝聚克拉瑪依人心、堅定克拉瑪依人的理想信念、錘煉克拉瑪依人意志品德、強化克拉瑪依人建設克拉瑪依輝煌未來決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家建設部、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社區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將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發展納入全區正在繼續實施的“科教強區、商貿活區、環境塑區、文化興區”四大戰略之中,作為強化“四區一園一帶”建設的內容之一,積極引導,持續投入,規范管理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平臺和基地。
有步驟、分階段完成中央相關文件中規定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規模的指標,完善全區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布局和設施建設。用于活動組織、場所建設、設施配備及維修的資金足額到位。輔導教師隊伍結構合理、資格達標。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市青年宮為龍頭,形成具有支柱、帶動和輻射作用的系列校外活動集群,增強區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建設發展在全市的示范效應。
逐步完善全區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重點實現區、街、社區、學校及各職能部門聯合推動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的體制機制。完成學校、家庭、社區未成年人活動場所三個環節的教育架構。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以學校為龍頭,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基礎,使這三個環節的教育相互銜接,互相補充,相互貫通,形成合力,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架起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與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與家長、活動組織者與未成年人、活動組織者與家長以及未成年人之間互通、互動的橋梁,營造全社會參與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形成未成年人參與校外活動的安全保障機制。建立有關校外活動規劃、計劃的上報、批準、備案、保障的制度,使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的全過程處于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監護之下,使之逐步制度化、規范化。
一是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目標,突出未成年人在校外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賦權”予未成年人,其核心是讓未成年人從素質教育的被動承受者轉變為實踐的參與者。要摒棄以往一味地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的標準主導和推動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的習慣做法和行為模式,大膽將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的主動權賦予未成年人,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選擇,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使未成年人在校外活動中自我教育,快樂成長。二是按照事權統一的原則,突出社區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建設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狀況與社會環境的優劣狀況密不可分。社區作為未成年人閑暇時間的主要活動地,其環境對未成年人生活習慣養成、道德情操的培養乃至個人品質、思想抱負、社會責任感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未成年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是改善社會環境狀況的途徑之一,是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特別是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加強對社區校外活動的運行機制、管理體制、師資配備、評估機制以及社區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如何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協調發展等問題的深入研究,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社區的實踐活動。
開展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性格未成年人的系列活動。以普及性活動為基礎,以社區特色活動為亮點,以精品活動為品牌,將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融入社區活動中。根據本社區內居住的不同類型未成年人,如單親家庭、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新市民子女、少數民族子女、城鄉結合部和兵地融合部等特點,根據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設計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活動,為他們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文關懷。開展未成年人與家長共同參與的普及類活動。實現校外教育活動多樣化、經常化、普及化。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體現油城特色,構建具有支柱、帶動和輻射作用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集群,如愛國愛家類、德育教育類、科技創新類、傳統美德類、民族團結類、珍愛生命類。形成一批傳承克拉瑪依精神的教育實踐活動,如體育類、文藝類、科技類、才藝類,傳統游戲類、技能類等。用先進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培育未成年人,用克拉瑪依精神塑造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通過活動受到影響和熏陶,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促進其自主意識、團隊意識、民主意識、友愛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養成。實現“一街數特”、“一社一品”的目標,創建未成年人系列活動特色品牌。力爭將已有基礎的若干個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形式打造成在自治區乃至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品牌。
通過政府采購和設立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產品基金,對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的未成年人研究項目、實驗項目以及精神文化產品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對未成年人自費制作的精神文化產品,區委、區政府或相關機構可擇優購買并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服務體系。重視各類陣地,特別是無形陣地的開發和建設,充分借助新興的網絡工具,引導未成年人親自參與感興趣的、積極向上的信息加工、視頻節目、網絡雜志制作等項目,使網絡成為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的工具。將克拉瑪依區建設成為全國先進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動示范區。
改變社會教育從學齡兒童抓起的觀念,使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從0歲抓起。對0-6歲兒童開展早期行為養成教育、同齡交往教育、學習規范教育等活動,開展0~6歲未成年人各類活動,如兒童朗誦、故事會、才藝大比拼等,實現這一年齡段未成年人活動零的突破。
[1]本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本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