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四季度世界政黨形勢綜述
■蕭 虎/文
近年來,隨著美、韓兩國對外戰略和政策的調整,在六方會談進程擱淺、韓朝關系趨冷、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地區的背景下,一度被認為“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美韓同盟關系逐漸升溫。特別是2010 年,在應對“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的過程中,美韓兩國頻頻舉行高水平的聯合軍事演習,展開一系列緊密互動,同盟關系顯著提升,其戰略意圖和走向引起周邊國家的密切關注。
美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對國會眾院控制權,美國政壇再現“兩院分治”。在州長選舉中,民主黨也負于共和黨。奧巴馬著眼下屆大選,積極調整執政思路,更多關注國內經濟,爭取提振經濟和改善民生。民主黨還首次與共和黨舉行峰會,在相互妥協的基礎上就減稅等問題達成一致。日本民主黨繼參院中期選舉失利之后,接連在眾院補選及地方選舉中受挫,民意支持大幅下滑。主要反對黨自民黨繼續利用民主黨前干事長小澤一郎政治獻金丑聞攻擊民主黨,以言辭不當為由迫使法務大臣柳田稔引咎辭職,還在國會參與對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和國土交通大臣馬淵澄夫的問責。為化解當前難題,民主黨主流派謀求與小澤徹底切割,對部分“問題”閣員換馬,同時盡力爭取在野黨的支持。但是小澤派系也在積極運作,威脅退黨和另建新黨,日政黨政治變數增多。
在西歐地區,愛爾蘭繼希臘之后陷入債務危機,執政黨遭問責,執政聯盟圍繞是否接受外援發生分裂。葡萄牙和西班牙爆發債務危機風險上升,執政黨應對壓力增大。意大利在野政治力量借助民意對自由人民黨領導的執政聯盟政府進行信任投票,雖以微弱少數失利,但也對執政聯盟形成巨大壓力。圍繞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法國等多國執政當局實施的開源節流政策及勞工政策改革方案,西歐大規模社會風潮時有發生。西、法兩國執政黨選擇改組政府,提高執政能力。多國執政黨還注意行使公權力、利用媒體力量,努力降低罷工、抗議等活動的社會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在東歐地區,多國執政黨推行的緊縮政策引發深入反響。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在野的社會黨著力抨擊右翼執政黨減支增稅政策,呼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通過地方選舉實現了政治實力的上升。但是匈牙利、烏克蘭等少數國家執政黨避免使用降低預算赤字等“硬手段”并在對外經濟合作中強調維護國家利益,不同程度保住或提升了政治地位。
一些發展中國家政黨政治趨于規范。阿塞拜疆、坦桑尼亞、巴西、布基納法索等國順利舉行大選,執政黨蟬聯。伊拉克通過分權協議、吉爾吉斯斯坦主要政治派別達成組閣共識、緬甸軍政府順利完成大選并保持國內政治穩定,三國新政府組建順利。塞拉利昂執政黨全國人民大會黨將宿敵反對黨人民黨多名領導人延攬入閣,以平衡黨爭。蘇丹南北雙方戰略分歧依舊,但迫于內外壓力北方仍穩步推進南方公投準備工作。但是部分發展中國家新老問題深重,深刻影響國家發展。尼泊爾制憲會議十幾輪總理選舉無果,摩爾多瓦新的議會選舉依然難以解決組閣難題,埃及、海地、幾內亞、白俄羅斯、科特迪瓦等多國選舉引發動蕩和沖突。科特迪瓦出現“兩個總統”,現任總統、人民陣線黨主席巴博拒不認輸,與反對黨領導人瓦塔拉轉為“武斗”,招致國際社會強力制裁。厄瓜多爾部分軍警不滿政府推動議會削減社會福利,組織全國性罷工乃至攻擊總統科雷亞。孟加拉國、烏克蘭等國的在野黨以領導人遭受執政黨打壓為由,發起示威抗議。韓國朝野政黨圍繞韓美自貿協定在國會發生肢體沖突。
在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際,發達國家主流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在減排問題上紛紛后退。日本民主黨政府宣布,拒絕就“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目標。美國民主黨政府從執政之初的積極表態大幅后撤并以印、中等新興經濟體為“擋箭牌”為其消極立場辯護。荷蘭自由黨意圖削減本國減排目標,以更好地促進執政聯盟各黨關系。加拿大保守黨政府不僅削減了國家減排目標,而且取消了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研究的資助。不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國家主流政黨則以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為訴求,謀求發達國家堅守承諾并為減排工作作出新的貢獻。巴西勞工黨、墨西哥國家行動黨、突尼斯憲盟等還利用研討會、媒體發布會等形式,宣傳本國在氣候變化問題方面的貢獻并就如何促進減排提出建設性意見和看法,著力擴大政治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
一些政黨謀求擴大黨內民主,吸引社會關注和支持。德國社民黨決定邀請黨外人士參加黨的活動,規定凡是涉及重大社會議題,均要求實施民主公決。意大利左翼聯盟將10名黨外人士選進新成立的全國委員會,以此促進黨內外的互動、增進外部社會對黨的支持。加納全國民主大會黨決定擴大基層黨員在黨代會中的比例,提升黨員在決策中的地位。一些政黨或突出“全民性”,或突出傳統政治色彩,以擴大社會基礎。英國保守黨著力塑造“平民政黨”的形象,瑞典溫和聯合黨、丹麥社民黨等則進一步打造“全民黨”形象,意圖擴大爭取中間階層的支持。新西蘭工黨等一些左翼政黨從“第三條道路”回調,爭取左翼傳統支持者的信任和支持。蒙古人民黨、埃塞埃革陣則大打民族主義旗號,深化“民族利益代表者”的形象。一些大黨老黨還注意通過強化治理能力改善民生,以穩固政治基礎。坦桑尼亞革命黨宣布要以經濟發展為工作核心,力爭在國家發展中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受益。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將減貧視為黨配合政府工作的要務,著力加強干部培訓和教育工作,選配得力干部領導地方經濟建設。蒙古民主黨提出“兩手抓”戰略,一手要抓黨的革新和建設,一手抓消除貧困事業、實現國民經濟平等。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