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娟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是最多見的急腹癥[1]。以往臨床診斷急性闌尾炎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的發展和應用,大大提高的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率。本組就我院26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資料、實驗室檢查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我院收治入院并入院前行右下腹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患者共268例,男157例,女111例,年齡9~82歲。所有患者均有轉移性右下腹痛或持續右下腹痛史,時間5~36 h。其中伴發熱55例,不伴發熱203例。查體所有患者均有麥氏點壓痛,其中186例右下腹肌緊張、反跳痛。血常規檢查:WBC12.5×109/L~20.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6.5% ~94.1%。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ACUSON Antares、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10.0 MHz。患者取仰臥位。首先用3.5 MHz低頻探頭常規掃查腹部,排除輸尿管結石及婦科疾病,確定病變范圍、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然后使用7.5~10.0 MHz的高頻探頭,運用逐漸加壓掃查法橫、縱、斜登多切面掃查右下腹,特別是壓痛明顯處的腸管情況,周邊有無腫大淋巴結及異常包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觀察病變部位血流是否豐富。
本組臨床診斷的268例急性闌尾炎中,超聲檢查提示闌尾病變228例,病變顯示率85%(228/268)。其病理類型主要有:
2.1 急性單純型闌尾炎79例,超聲顯示病變闌尾輕度增粗,直徑0.7~1.0 cm,闌尾關閉層次尚清晰,管腔內呈無回聲,根部與盲腸相續,末端為盲端。CDFI示:管壁血流信號較豐富,(見圖1)。
2.2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21例,超聲顯示病變闌尾呈增粗的管狀回聲,直徑1.1~1.7 cm,邊界稍模糊,漿膜層尚連續,管腔內透聲差,以低回聲為主,可見散在的細小光點。CDFI示:周邊顯示豐富血流信號,(見圖2)。
2.3 壞疽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膿腫28例,壞疽性闌尾炎因闌尾梗阻積膿,闌尾壁增厚更明顯,管壁層次結構不清,闌尾正常管狀結構消失,周邊境界模糊不清。闌尾周圍膿腫的聲像圖表現為闌尾區域探及一雜亂不均質回聲,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CDFI示:周邊見星點狀血流信號。壞疽性闌尾炎與闌尾周圍膿腫的超聲聲像圖比較類似,較難區別,(見圖3)。
本組268例急性闌尾炎病例中,228例超聲診斷與術后診斷及病理結果符合。40例漏診,漏診的患者超聲掃查右下腹未見異常回聲。術后隨訪17例為異位闌尾;14例因病程短,闌尾僅輕度腫大,僅較正常闌尾稍增粗,管壁層次結構清楚,術后病理診斷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9例為闌尾穿孔,因腹膜炎,肌緊張,壓痛明顯,拒按,右下腹掃查不滿意,但均可及右下腹及盆腔較大范圍的游離液性暗區。

圖1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圖2 化膿性闌尾炎

圖3 闌尾周圍膿腫
闌尾位置變異大,超聲檢查中受腸氣干擾,很難見到正常的闌尾[2]。闌尾體積腫脹時在超聲圖上表現為一低回聲的管狀結構,闌尾的短軸切面呈同心圓,長軸呈臘腸狀。動態觀察無蠕動,是與周圍腸管區別的特征。闌尾管壁因炎癥水腫等呈現增厚,炎癥進一步發展可以沿闌尾頸部向盲腸蔓延,引起局部管壁增厚,此現象對于尋找腫大闌尾有積極幫助。闌尾管腔因積液而擴張,腔內致密強回聲是糞石的特征。闌尾黏膜因炎癥回聲增強。闌尾腫大如團塊狀,壁間回聲不均勻是急性闌尾炎程度加重或膿腫形成的變現。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闌尾炎未作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前的診斷率為67% ~80%[3],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的診斷符合率為85~98%[4]。雖然闌尾炎很常見,但亦易誤診。一般好與右側輸尿管結石、右附件囊腫蒂扭轉、右側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盆腔炎、急性膽囊炎等相混。單純依靠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很難鑒別診斷。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較容易排除以上疾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闌尾炎為臨床提供影像學依據,大大提高的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率。并且超聲對于闌尾位置及周圍情況的提示可以為手術切口位置、大小等提供參考;為闌尾周圍膿腫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療方案。
盡管超聲對病變闌尾的顯示率不是100%,但超聲檢查操作簡便、快捷、重復性好,無放射性等特點,是診斷闌尾炎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手段。
[1]吳在德.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38.
[2]李治安.臨床超聲影像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38.
[3]李烈炎,曾敏慧,黃麗玲,等.超聲診斷闌尾炎53例.人民軍醫,2002,45(1):45.
[4]吳鐘鳳.超聲診斷闌尾炎248例分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29(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