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 劉思思
一、產業轉移中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的沖突。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其微觀載體是企業,是企業出于企業擴張,成本調整,追求經濟資源的邊際效用最大化而進行的空間轉移。產業轉移中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承接地政府,由于承接地區一般為相對不發達地區、市場機制不健全并且缺乏產業基礎等,完全依靠市場力量自發作用,難以實現大量東部產業向中西部地區順利、有序轉移,政府在推動產業轉移和承接產業轉移中體現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二者之間有著產業轉移的利益與分配關系,承接地政府政策與轉移企業行為之間存在著一個典型的博弈過程。
二、產業轉移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的合作博弈。為分析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的合作博弈,我們假定:第一,轉移企業與承接地政府之間存在著約定,規定產業承接地政府對轉移企業采取低稅收的策略,但是轉移企業必須將節約下來的成本全部用于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降低對環境污染方面的研發及支出,即環保投入。第二,環保投入與企業銷量之間的關系為: =mC,m為投入對銷量的影響系數,且m>1,即產出的增長比率大于環保投入的比率。第三,假設由于企業增加環保研發投入,導致企業銷量增加,企業銷售量的增加就要有產量的對應增加,這樣企業就會擴大規模,增加勞動需求和投資等,這樣就會對產業承接地帶來更多的福利效應,為分析方便,我們假定勞動需求量L=bC,b>1,即對勞動的需求增長比率大于企業環保投入比率。第四,我們假定由企業增加環保投入C對企業本身已經承接地政府的總收益的影響為r=r1+r2,r1假設為企業自身帶來的利益,如銷量的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企業的知名度等。r2為承接地政府帶來的好處,如勞動需求的增加,企業加大投入對整個產業的外部效應等。按照以上假定,前面所提到的轉移企業的利潤函數和承接地政府的效用函數分別變為:
其中,r1和r2分別代表企業增加環保研發投入C,使轉移企業與承接地政府所增加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移企業將用于支付高額稅收的部分全部投入環保支出 ,企業才有較高的銷售量,這樣才存在合作收益r,又由于轉移企業的環保投入與承接地政府的稅收策略相關,只有承接地政府采取低稅收 時,才存在合作收益,因此轉移企業的支付函數變為: ( )= , ( )= +r1, ( )= , ( )= ;而承接地政府的支付函數為: ( )= , ( )= + r2, ( )== , ( )= 。用支付矩陣來表示,博弈雙方的戰略行動組合如表1所示。
此時,由于事先約定的存在,轉移企業與承接地政府最優均衡策略組合為 =( , ),即轉移企業采取的是高環保投入,承接地政府采取低稅收的策略。對于全社會來講,這個最優的結果是增加社會福利的。首先企業面臨低稅收成本,有利于調動其生產積極性,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加大對環保研發等方面的投入,不但會增強企業產品競爭力,增加銷量。最后企業雖然加大了環保研發的投入,但是由于銷量的提高,規模的擴大,企業利潤也會增加。對于承接地政府,合作博弈的結果同樣優于非合作博弈。雖然政府降低了稅收,減少了財政收入,但是由于企業效益轉好,勞動需求增加,因此減輕了當地就業壓力。
三、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合作的實現。通過前面分析,我們可知在轉移企業與承接地政府之間的博弈關系中,雙方合作博弈下達到的最優結果,顯然只有政府和轉移企業相應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才能有效推動這種競合博弈健康發展,實現更大收益。
首先,產業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相互信任,產業承接地政府和轉移企業要相互信任,以共同利益為目標,實現合作博弈。其次,產業承接地政府與轉移企業各自行為的信息公開。最后,增加破壞合作的違約成本,這就要完善法制建設與政府行為監督、嚴格執法、提高司法效率和降低企業訴訟成本等措施,同時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和廣大消費者的監督作用,實現轉移企業和承接地政府的合作博弈。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