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恒彬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應用數學的規律與方法,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地去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余音繞梁。其中“起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在學習極限時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興趣。
二、貼近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數學來源于實踐而又應用于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新課標突出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現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新課標中更強調將數學語言、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廣泛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真正進入到“處處留意數學,時時用數學”的意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內容時,由于它接近于實際生活,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講解、學生一味記憶的呆板局面。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又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有對稱圖案的蝴蝶、動物的照片進行展覽,還可以在教學中借助一幅學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頭娃娃的頭像,通過“眼睛的不對稱,讓學生想辦法使其變成對稱”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在游戲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于游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操作性。
三、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數學新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并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該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還應當倡導主動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有助于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現行的教材很好地執行了這一理念,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多樣的學習方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應重視對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應該把研究性學習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應從教材的例題和平時的練習題中,合理選材、組材,編制研究性學習素材來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去發現、探索、提煉、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品質。例如,在教學“角概念的推廣”時,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適時地提出問題:這里的“角”和初中的“角”有什么區別?全班學生提出:這里的角和初中的角區別在于,這里強調了邊的旋轉方向或不旋轉,而初中沒有強調。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就能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激發靈感,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睢寧縣姚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