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
一節優秀的語文課,導入設計至關重要。有位專家說:“成功的導入,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有效地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一堂課的成功展開鋪下基石。”俗語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導入。不同的課型導入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現結合本人教學實際談談幾種導入的方法。
一、簡介寫作背景導入
有些課文中敘述的人物和相關的內容或較為久遠或是特定背景下所作,現在的學生對其情節的理解和對有關人物的認識較為困難。所以對這些課文,教師應介紹相關的寫作背景來導入新課,既可以使學生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又能深化學生對人物的認識,而且對理解課文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魯迅的文章或古代的一些詩詞。
二、溫故引新導入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在教學中,師生共同溫習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沿著臺階狀的問題步步上升、層層深入,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向未知過渡,循序漸進,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在生生、師生討論中最終“知新”。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和學生一起溫習以前學習過的有關瀑布的詩句,讓學士說說自己心中瀑布的形象,一起觀看瀑布方面的紀錄片,這樣學習后的效果非常好。
三、設疑導入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明代陳憲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學中緊緊抓住中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導入新課,激起疑惑,啟發思維,能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一種“欲知詳情,請看下文”的心情。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例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一課,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我們平時看到的天上的云與天氣有什么關系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教師指引下,學生蕩起思想的小舟,沖開探究的浪花,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一堂課的效果非常好。
四、開門見山導入
這一方法就是教師一上課就向學生闡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知識結構、重難點、探究問題等等。留適當時間給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究、彼此討論、教師在一旁指導。這種方式能最快最直接地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引發學生探知興趣。好處是,簡單省時,但較平淡,有時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五、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導入是指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一般利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媒體影視資料再現,以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理解教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未選擇的路》時,利用多媒體投影馬克思、周恩來、孫中山等偉人的名言警句,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課堂導入的方法無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教師對同一篇課文的導入也許迥異。導無定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課堂導入時既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又要根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開頭,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