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采用發現式學習方式。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這樣一件事,我當時教七年級數學,有一位學生,在小學的數學成績很優秀,上初中后,經過幾星期后,第一章的單元測試僅考了75分,我決定找這位同學談話,在談話中,他對我的數學教法提出“質疑”,他說:“老師,您為什么不先把概念告訴我們,然后,我們根據定義,很容易得出結論,如果要我們先去做,自己總結定義,在小學時老師不是這樣講的,我不適應?!蔽夷托牡亟o這位同學講解了新課改對學習數學的要求及目的,引導他逐漸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他的數學成績很快就提升上來了。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多條途徑取得學習結果、解題結果,要鼓勵學生不以“定法”為成規,以創新的思維去學習,大膽假設,勇于探索,直到得出結論。一題多解的情況在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對于學生不同的假設與解法,要給予鼓勵,給予表揚,達到“百川歸海”的效果。學生能以多種解法解同一道題,說明學生是勇于創新,勇于探索的,同時表明,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向發現式學習方式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美學生的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八年級數學上冊,有一道題目中,把“一支筆”寫成“一枝筆”,有同學提出質疑,認為“一枝筆”的寫法有錯誤,應寫成“一支筆”,最后通過查字典,發現“支”和“枝”都可以表示“一枝筆”。從此事,我發現學生不僅對題目的理解上有了創新,并且對題目表達的精確與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種批判與懷疑的精神,是應該鼓勵與發揚的。
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老師講、學生學的模式為主,把教學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忽視了發現與探索。改學生接受式學習方式,為發現學習、探索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責任和神圣使命。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嶺縣新安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