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君,朱海燕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我國體育賽事法律糾紛及對策研究
孫茂君,朱海燕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競技體育的改革需要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賽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關于運動員的權利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立法的手段來建立。然而,我國體育賽事的立法與調節還比較薄弱,甚至有許多盲點。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在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前提下,做到依法治體,將體育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的軌道,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體育賽事;職業化;法律;糾紛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的改革正在進行之中,競技體育的職業化也已開始起步,已經建立了足球、籃球等職業聯賽,對此,都需要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特別是賽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關于運動員的權利問題。體育自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是一項開放性的事業,體育賽事從準備到完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將體育賽事孤立看待的觀點是不科學的,不能正確反映體育賽事的特征和規律?;谶@個認識,本文將對我國體育賽事中相對比較突出的法律糾紛進行探討并制定相應對策。另外,本文所討論的體育賽事為競技體育賽事或職業體育賽事,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不屬于本文討論的范疇。
在體育賽事的組織籌備階段,法律調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程序上的調節和實體權利義務方面的調節。所謂程序上的調節,就是體育賽事的申請、審批、組織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程序上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中。依據《體育法》的規定,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或者會同有關組織管理,那么,只有上述部門有權審批全國性的體育賽事,相關申請也只能提交上述部門。否則,從程序意義上說是不合法的。相對來說,實體權利義務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還有欠缺,這又主要反映在對進行體育賽事的場館的承包和管理上。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體育場館的承包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計劃經濟遺傳因素的影響,體育場館和體育賽事的組織者之間并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相反,領導與被領導是目前二者間占主導地位的關系。這使體育場館經營者的權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不利于高效地利用這一方面的體育資源。因此,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將場館經營者從以前的隸屬關系中獨立出來,使之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權利義務主體。在這個基礎上,才使簽訂公平合理權責分明的承包合同成為可能,解決目前體育場館承包合同權責不明、產權不清、粗糙不科學的問題,避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體育場地經營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出現。
在體育賽事的舉辦過程中,體育賽事的內容、相應的技術動作標準、某一項目的國家紀錄或是世界紀錄的統計、對運動員的獎勵和報酬,都應當依照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樣,各項體育賽事就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我國體育賽事內容不統一,標準不一致,比賽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因為標準一致,內容統一后,比賽中人為運作的空間被大大壓縮,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利用體育比賽的標準不統一而導致的體育比賽中的腐敗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而且必須通過法律手段得到解決。
運動員是體育賽事的主體,是體育賽事最主要的參加者,優秀運動員是促進體育賽事向前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體育賽事職業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由于體制的原因,我國的運動員過早地就被灌輸了金牌與冠軍觀念,運動員基本上都是國家或企業出錢“養”起來的,培養一名運動員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因此,運動員產權的歸屬、運動員收入的合理分配、接受教育、退役就業以及運動員在比賽和轉會過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復雜的法律問題,也必須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自身的可行性和科學性較之西方國家如荷蘭、意大利、英國等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競技體育訓練的長期性與系統性,要求運動員有極強的獻身精神。這些運動員通常較早接觸專業訓練,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將自身的大部分時間、精力等都投入到多年系統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因而無法保證正常的文化知識學習,一般很難達到相應年齡層次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缺乏基礎文化知識,不利于運動員對新的技術、戰術的理解和掌握,更難創新和發展。同時,學歷層次低,對適應今后的生活、轉崗、就業及職務的提升都很不利。
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每個公民應有的基本權利,運動員理所當然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運動員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必須明確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主動使自己的教育權利不受侵犯?,F在的教育不是單一的教育,文化學習也不單是在學校的課堂里完成的。然而,因長期訓練比賽而失去了很多接受教育的時間,超強度的運動量使他們在本來就不充足的時間里,根本沒有精力和狀態學習文化知識。事實證明,在一些省市運動隊,運動員從一開始就處在文化質量很低的狀態,文化課學習根本達不到國家最低要求課時,與普通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多數青少年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厭學現象特別嚴重。
2006年 3月 25日,搜狐網刊登了“曾打破過全國紀錄、世界紀錄,全國冠軍現改行搓澡”一文,吉林省女子舉重運動員、前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后生活窘迫,現淪為澡堂搓澡工。
鄒春蘭事件只是個例,大部分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基本集中在青少年時期,過了自己運動生涯的黃金時期,由于傷病、健康和年齡等原因,他們都要退役。由于訓練強度大,競賽周期長,對抗激烈,運動員必須集中自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從事運動訓練和競賽,從而喪失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這樣一來,運動員除了自己的運動技術專長外,別無它長,使得他們再就業的局限性很大。由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不再包辦運動員就業問題,運動員退役后必然面臨著走向人才市場,面臨著雙向選擇的問題。由于再就業不能得到保障,很多優秀運動員在個人運動生涯還沒有到達頂峰時,就匆匆退出體壇,這對我國體育事業來說是個巨大損失。
在 1998年的美國友好運動會上,體操運動員桑蘭在比賽中意外摔傷致殘,永運地失去了獲得獎牌的機會,但是她卻意外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聞人物。她的新聞價值在于讓絕大多數國人認識到運動員這個輝煌的職業背后還隱藏著難言之痛,中國保險業第一次認識到還有運動員保險這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中國運動員保險的啟動也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隨著體育比賽商業化進程的加快,各俱樂部為了避免自己承受巨額的醫療費用和住院費用,紛紛為運動員投保。競技體育由于其不斷挑戰體能、技能極限的客觀規律,從而潛伏著相當大的危險,對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長期從事比賽和訓練極易造成運動員身體的損傷,甚至殃及生命。多年來運動員的傷病問題一直困擾著體壇,一些對抗性很強和極具危險性的運動項目,如拳擊、散打、跆拳道等,其損傷率及造成的傷害則更大。
公正、公平精神是體育賽事的核心、是體育賽事的吸引力所在、是體育賽事的靈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的發展,競技體育也必然從單純的為國爭光、由國家供養的方式向職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各運動項目的訓練、競賽要向經營化的經濟實體方向轉變,如俱樂部、股份公司、運動中心等。中國競技體育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從經濟層面上看,我國競技體育在上述轉變過程中是比較成功的。短短十多年來,各種職業聯賽都如火如荼地在中華大地上開展起來。但是,正是忽視了職業聯賽中的法律監管作用,中國職業聯賽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后,各種問題就開始凸現出來,已經日漸影響到了它的健康發展。
反映競技體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就是競技體育比賽的名次,好的名次可以為運動員、教練員帶來榮譽、金錢,為俱樂部帶來優惠政策、巨額的贊助資金、廣告合同等。在一些地方,某些俱樂部還成了城市名片,這張名片響亮與否也與比賽名次直接相關。但是,由于競賽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原本是普通的體育比賽被賦予了更多、更深的含義,追求名次成了比賽的唯一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些不法分子便通過各種手段賄賂裁判員、運動員、教練員。賄賂裁判員是最典型、最直接的賄賂行為,它使裁判在執法中徇私枉法,做出不公正的判罰,幫助行賄方取得好名次。賄賂運動員、教練員的意圖是使運動員不盡力發揮運動技能,使教練員不適當履行職務。但無論何種原因,賄賂的最終目的都是為達到控制體育競技名次的目的。舉辦大型運動會能為國家或地方帶來巨額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效益的驅使下,許多國家或地方為爭得運動會的舉辦權往往不擇手段。賄賂有關體育官員、有投票權的管理委員,使他們在投票選擇運動會舉辦地的時候,幫助其獲得舉辦權。鹽湖城申奧丑聞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最典型的案例。
由于體育法及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加上一些與體育競賽相關的單位或個人的逐利動機,致使在體育競賽中出現了諸如“假球”、“黑哨”等不良現象。它不僅破壞了體育最基本的公平競爭原則,違反了體育道德精神,也侵害了參賽主體、消費主體等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嚴重制約著體育運動的發展。中國競技體育的激烈競爭,其內涵已從技戰術競爭異化為金錢與關系學的纏斗,并成為“假球、黑哨”受賄等腐敗現象泛濫成災的溫床。
影響體育賽事公平與公正精神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情況日益嚴重。1998年年初,中國游泳隊在準備參加世界游泳錦標賽前,來自上海的王煒、王璐娜、蔡慧鈺、張怡等 4名運動員在興奮劑檢查中尿樣為陽性,被取消了參賽資格。1998年 2月 11日,在日本長野舉行的第 18屆冬季奧運會上,加拿大滑雪板選手雷巴利亞蒂因為服用大麻而藥檢呈陽性,他所獲得的男子大回轉項目金牌被國際奧委會收回。2004年雅典奧運會,就有多名運動員服用違禁藥品而被取消了成績,并根據有關的管理規定給予了相應的事后處罰。興奮劑現象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屢見不鮮,有增無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領域的立法速度都加快了很多,體育立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扼w育法》為公民實現參與體育運動的基本權利,為各級人民政府依法管理體育事業提供了法律保證,為中國體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更大發展起了保障作用,對于進一步完善體育法律體系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地方體育立法也有很大發展。有立法權的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很多地方性體育法規和地方政府體育規章,各級體育行政部門還制定了很多制度文件,為進一步上升為地方體育立法準備了條件。地方體育立法的發展,不僅通過對國家立法的補充和具體化,為各地體育的改革和發展,為貫徹《體育法》及相關法規的精神創造了法制條件,而且對我國體育法律體系的完善起到了補充作用。然而,我國現階段體育發展中各種“不和諧”現象依然存在,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不斷健全法制。為此,應以貫徹執行《體育法》為前提,加快有關配套立法步伐,用法律的形式保障體育工作的基本方針貫徹實施和運作秩序,明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在發展體育事業和參與體育活動方面的基本權利、責任和義務。
培養一支體育行政執法隊伍,嚴格執行資格認證制度并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增強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加強執法力度,根據執法工作的需要,改善執法部門的裝備條件,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和取證設備。完善執法責任制度,明晰執法權限,避免越權執法與放棄執法權責現象的發生。最后還要創造良好的體育執法環境,從體制上扭轉執法的不利環境。樹立法律至上和責任至上的觀念,提高其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同時應加強有關體育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以普及體育法律法規知識為基礎,努力使人人知法、懂法。
建立體育仲裁制度是適應體育社會化和法制化要求,擴充體育糾紛解決方式的需要。我國現有競技體育糾紛的處理方式,除當事人自行和解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外,主要是運動協會的內部解決和依靠體育行政部門的調解與裁決。國家體育總局直接處理各種體育投訴糾紛的方式,顯然不符合形勢發展的需要?!扼w育法》第 33條規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生糾紛,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節、仲裁。1998年 12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第 1號令發布的《關于嚴格禁止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行為的規定 (暫行)》第 18條第 2款第 3項規定:“如當事人對單項協會決定有異議,可按照有關仲裁的規定申請仲裁?!蔽覈w育事業的新近發展,需要我們研究并建立解決競技體育爭端的仲裁制度。當今國際,體育仲裁正成為最為經濟、有效和便捷的體育爭端解決方式之一。
在日趨增多的體育糾紛中,有些體育糾紛可以通過體育仲裁或體育復議及申訴的方式解決,但也有不少的糾紛不屬于體育仲裁或體育復議的范圍。例如,學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中發生的傷害事故等。特別是近年來在我國競技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假球、黑哨、賭球、暴力以及賄賂等體壇丑惡現象,這些行為均觸犯了我國法律,構成了犯罪,已不是體育仲裁和體育復議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成立體育法庭,專門審理那些必須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的體育糾紛和體壇違法犯罪案件,是我國體育法制化進程的必然趨勢。這樣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體育糾紛裁決體系,有利于我國的體育法制建設,使依法治體能落在實處。
1)目前,我國體育界人士對現有體育法律的認識非常缺乏,甚至有許多盲點,其主要問題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對體育賽事的立法與調節還比較薄弱,缺乏高層次的專項法律。作為社會中的一個行業,體育界在依法辦事上明顯落后于其他行業。
2)從體育法律法規體系的研究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我國體育立法研究主要是為實踐服務的?,F實體育法律實踐活動既為體育立法研究展開維度,并成為其內在驅動力,同時又受現實法律實踐的限制。
3)我國體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構建和體育市場的法律問題成了研究的重點,對體育法主體的研究,表明了各種體育組織的法律地位,為今后體育法的實施、改革與完善指明了方向,為促進我國體育賽事健康、有序地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1)在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前提下,做到依法治體,將體育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加大體育法律的監察和執法力度,樹立起體育法律的權威,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2)體育法治的根本目的應該是保障公民的體育權利,體育體制的改革也必須以此為導向,這是我國體育體制改革首先必須明確的。只有以此為宗旨改革中國的體育體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唯金牌論”以及假球、黑哨、興奮劑等問題。
3)在我國的經濟體制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同時,我國體育也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育體制,即從一般的法律問題向解決現實的立法問題轉化。需要政府的體育行政主管部門適時制定一些專項的法規來進行規范和調控體育賽事。從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會管理型過渡,實現體育的社會化、市場化。
[1]方鴻.從中外體育法制比較看我國體育法制建設[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20(5):22-24.
[2]國務院法制局教科文衛司與國家體委政策法規司.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16-17.
[3]王利明,房紹坤,王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13-115.
[4]張鋒,周坤,等.我國運動員保險問題的探討與對策 [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3):38-40.
[5]張新萍.現代奧運會對舉辦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36-39.
[6]程淑紅.對中國運動員受教育權保護的思考[J].體育雜談,2005(3):160-161.
[7]王鳳娜.曾打破過全國紀錄世界紀錄,全國冠軍現改行搓澡[EB/OL].[2006-3-25].http://www.sohu.com.
[8]張鋒,周坤,李毅,陶克祥,等.我國運動員保險問題的探討與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3):38-40.
[9]韓新君.競技體育賄賂行為及防范對策 [J].體育學刊,2005,12(3):24-27.
[10]閆育東,張方,謝鐵兔.對我國足球、籃球裁判界“黑哨”現象的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4-7.
[11]郁俊,周晶.“黑哨”事件呼喚健全職業體育法律制度——兼談中國足協新的聽證會制度的幾個法律問題[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17(2):47-48.
[12]沈建華,孫海春,舒盛芳.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治體的研究[J].體育學刊,2004,11(4):12-15.
[13]張杰.論我國體育法律體系的完善 [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2):43-44.
[14]朱建勇.論體育誠信喪失的危害、成因和規范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6):16-19.
[15]陳巖.體育法的現狀及制定的有關情況[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6):6-7.
[16]郁俊.構建我國體育糾紛裁決機制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4,11(1):21-23.
[17]于善旭,等.建立我國體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3):4-11.
[18]郭樹理.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設想 [J].法制論叢,2004,19(1):61-66.
[19]于善旭.體育仲裁法律制度研究[J].法學專題研討,2004,11(11):3-6.
[20]馮玉軍,季長龍.論體育權利保護與中國體育法的完善[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3):114-119.
Legal disput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thletic games in China
SUN Mao-jun,ZHU Hai-yan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 eijing100191,China)
Currently,the refor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s underway and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has star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ootbal,basketball and other professional leagues.This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por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in particular,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mpetition.On the rights of athletes,they need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rough legislation.However,the sports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 in China are still relatively weak,and even have many blind spots.As a society,the sports sect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isobviously lagging behind other industries.In our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sports should build a system that is suited to themarket economy system.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basic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premise,sure to manage the body,will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sports track of rule of law,so as to promote sports development healthily and orderly.
athletic games;professional;legal;dispute
G80-05
A
1009-9840(2011)01-0022-04
2010-10-29
孫茂君 (1975- ),男,安徽明光市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