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寧
冬季氣候寒冷,人體肌肉大多處于收縮狀態,粘滯性增高,極易發生運動創傷,為了避免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的探討,僅供大家參考。
教師向學生介紹人體運動生理特點,有利于學生在運動中掌握適宜的運動機制。冬季天氣干冷,人體皮膚干燥,肌肉僵硬,運動極易出現肌肉、韌帶拉傷,如踝部劍鞘發生充血、大腿股后肌肉拉傷等。向學生進行防傷教育,使學生明白只有不受傷,才能堅持正常的體育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牢固的預防運動損傷意識。
冬季天氣寒冷,適當延長準備活動的時間,使身體逐漸發暖,肌肉的粘滯性降低,神經系統興奮,身體各部位運動器官與內臟逐步適應劇烈運動。每項體育運動有其自身的運動特點和運動規律,一般情況下,踝關節和膝關節受力較多,受傷的機會也較多,可增加提踵和半蹲走等方法進行活動,增大活動幅度,以便逐步提高踝部和膝部的適應能力。
冬季室外氣溫較低,學生從溫暖的室內來到了室外,由于寒冷而變得縮手縮腳,在這種狀態下上體育課,極易出現運動創傷,在教學中教師采用一些游戲活動,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處于主動、興奮的運動狀態,從而減少運動創傷的出現。
冬季,人體因氣溫低而致動作的靈活性與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調性比較差,動作的準確性與精確性也相對降低,動作易失誤,造成摔傷、扭傷、跌傷、拉傷等。所以,學生做練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清保護方法,并教會學生在練習中自我保護和和相互幫助的各種方法,減少創傷的出現。
冬季無論參加什么樣的運動,對場地、器材、服裝都有一定的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在于能使人體更好地適應運動的需要,減少人體在運動中損傷的出現。場地的凸凹不平和場地的濕滑易使著地支撐的足失去支撐而發生損傷。課前對所有運動器材的檢查也要重視,是否損壞以及放置是否平穩。上課一律要求學生穿寬松衣服和運動鞋,根據運動量的情況及時增減衣服,以防感冒和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