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昆
(云南省呈貢體育訓練基地運動創傷醫院,云南 呈貢 650500)
筆者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手牽搖拉回旋、足跟蹬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65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5例患者均為本院門診病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齡最大52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24歲;左側19例,右側46例,急性外傷者60例,陳舊性習慣性5例。受傷至新診時間2 h~1周;所有臨床病例治療前均攝X線片檢查確診。
2.1 整復方法 一般不用麻醉,盡量安撫患者,使患者情緒穩定放松,再用本院的運動創傷I號藥酒外按并用按摩理筋手法使周圍肌肉軟組織松馳,解除痙攣,最大限度降低局部的對抗力,患者疼痛降低,有利于脫位整復。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站于傷側,一腳站穩,另一腳(右肩脫位用右腳,左肩脫位用左腳)伸入傷腋窩,用腳跟部蹬其腋部;兩手握傷肢腕部,傷腳外展約45°,沿傷肢縱軸用力拉;在這種用力拉住的情況下,將傷肢逐漸內收,同時腳跟用力略向外蹬腋部,使肱骨頭進入關節內,若此法復位不成功,則可能是被肱二頭肌腱所阻礙,術者沉著、冷靜、搖轉幅度的大小,要根據病情適當掌握,同時必須注意肩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因勢利導,適可而止。使肱骨頭繞過肱二頭肌腱,然后再如上法進行整復。當聽到復位的滑動響聲時,即表示復位成功。
2.2 復位后處理 復位后在傷側腋部墊棉包,胸臂用寬彈力繃帶固定,前臂吊帶懸吊患肢于中立位,肘關節屈曲90°。患肩部用本院配制中藥I號新傷藥加大黃、黃芩用溫水調敷,以退熱涼血,消腫止痛。1周后,外敷老傷藥:川芎、紅花、桃仁、桂枝、續斷、骨碎補、血竭、獨活、羌活、三七、乳香、沒藥、蘇木、元胡、香附、用溫水調敷,化瘀生新,消腫止痛,祛風除濕,強筋利于關節囊,肩袖軟組織的修復,若局部發硬者,加昆布、血余炭,以軟堅散結,疏筋通絡止痛。
如果急性期疼痛比較劇烈,可用2%利多卡因2mL加強的松龍1mL痛點封閉,以消炎鎮痛;急性期過后,在外敷中藥或推拿之前,可配合紅外線烤燈照射療法,電離子導入,超短波理療,使炎癥得以消散,2周去除固定帶,逐漸加強肩關節功能鍛練;外加按摩手法綜合治療,療效顯著。
3.1 療效標準 優:肩關節無腫痛,功能恢復正常,可正常工作和勞動,無復發;良:肩關節有輕微疼痛,功能恢復正常,無復發;差:肩關節仍腫痛,活動受限,不能持重,有復發現象。
3.2 治療結果 本組優62例,良2例,差 1例。除1例關節活不適外,其余64例未發生再次脫位及創傷性關節炎。
肩關節前脫位約占盂肱關節脫位的95%以上,因解剖結構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小而淺,關節囊松馳,關節囊的前下方又沒有韌帶及肌肉覆蓋,是一薄弱環節,在肩關節遭受外來暴力時,易從此部向前脫位,基于肩關節的解剖特點,筆者應用手牽足蹬輕柔搖拉回旋使肩關節脫位得以復位,有以下幾點體會:①省人、省力;一般無須麻醉及特殊工具;②安全、可靠;用力輕柔適度,輕巧靈活,一人操作協調性好,可避免暴力引起和軟組織再度損傷;③患者痛苦小,易接受;④簡便、靈活;本法操作簡單易掌握,不需要特殊條件限制,適用于肩關節前脫位患者;⑤同時配合中藥的外敷,I號藥酒外搽,電離子導入,紅外線烤燈局部照射,封閉,局部按摩推拿,綜合性治療,博采眾長,提高療效,縮短病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