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松 胡家英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商務合同的詞匯特征及其翻譯策略
黃亞松 胡家英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作為一種特殊的應用文體,商務合同重在紀實,追求邏輯精確、嚴謹,表達專業、規范,內容完整、明晰,其翻譯也相應地要求條理性、紀實性、規范性、正式性。基于此,擬通過分析外貿商務合同的用詞特征,尋求其漢英翻譯的思路和方法。
商務合同;詞匯特征;翻譯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入世以后,中國在科學、技術、貿易、文化等多個領域與外界更廣泛地交流與聯系,特別是在對外貿易方面尤為密切。為保證貿易雙方的利益,消除因文化差異、貿易習慣等帶來的不便,商務合同及其正確的翻譯顯得極其重要。
作為一種特殊的應用文體,商務合同重在紀實,邏輯精確、嚴謹,表達專業、規范,內容完整、明晰,其翻譯也相應地要求具有條理性、紀實性、規范性和正式性。本文將從商務合同的用詞特點出發,并借此達到其“信”“達”“雅”的翻譯要求。
“商務合同”是指“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關于建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形成具有法律效力且受法律保護的協議,屬于法律文書范疇,具有嚴格的法律效力”,基本具有以下詞匯特征。
古體慣用副詞一般由副詞 where,here和there與in,by,after和with等介詞結合構造而成,僅限于合同及法律文體中,用于體現法律性公文的“嚴肅性與莊嚴性”,彰顯其結果的嚴謹和邏輯的縝密。古體慣用副詞在商務合同中使用頻繁,據筆者統計,篇長約4 000詞的合同中,古體慣用副詞的出現頻率約37次,占整個篇幅的0.9%。這些詞的合理使用,有效避免了合同文本的繁縟拖沓,反映了商務合同言簡意賅的用詞特征。
例:The undersigned hereby agrees that the new products whereto this trade is more appropriate are made in China.
下述簽署人同意在中國制造新產品,其品牌以此為合適。
We have recently concluded some satisfactory business with Chinese company and therefore write to you in the hope of 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
我方近期已與多家中國公司建立融洽的合作,因此發函于貴公司,期望建立業務往來。
例:This agreemen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XXX corporation,Macao(hereinafter refer to as Party A)and YYY company,China mainland
(hereinafter called Party B)whereby the two parties agree to enter into the compensation trade under the terms and provision set forth below...
本協議由澳門XXX公司(以下簡稱甲方)與中國大陸YYY公司(以下簡稱乙方)簽訂,雙方同意按以下條款進行補償貿易。
Hereinafter可以由in this party which follows代替,hereby也可以由according to that mentioned代替,但很顯然,前者更簡潔明了,同時更充分地體現了文意的因果從屬關系,承前啟后,使文本更具邏輯性和說服力。
商務合同的首要任務是清晰地表達出合同雙方的意愿,“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其語言的明晰性”,這一點又主要依靠用詞的準確性,而且,商務合同包括生產、銷售、物流等多方面,涉及金融、技術、文化、法律等多學科,只有運用專業術語,才能準確而清晰地表達。因此,為體現文本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商務合同中大量運用了正式用語和商務專用術語。
例:Party A shall not be asked to pay forthwith royalties in default on the part of Party B to the Delivery of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如乙方在技術資料的交付方面違約,不應要求甲方立即支付任何專利權使用費。
Either party(the Purchaser or the Seller)reserves the right to terminate the agreement upon negotiation.任何一方(買方或賣方)需終止合同都必須經過協商。
上述兩句中使用了 party,forthwith,default,purchase,reserve,terminate 等正式詞匯代替常見的 side,at once,breath,buy,keep,end 等詞匯以示文本的正式,運用Technical Documentation表示技術材料,表示文本的專用性。
在合同的條款介紹中亦有固定的用詞方式,違背了這些用詞方式則可能使合同文本不倫不類,如:合同的簽訂地點一般用signed in;金額amount;總額total value;規格specification;異議discrepancy等。還有一些專業性術語,如deposit指“押金、保險金”,allowance在商務合同中指“折扣”等,譯者應根據文本詞義把握翻譯技巧。
在現代英漢詞典中,shall其中的一跳釋義為:“以第三人稱使用,表示義務或規定”。作為客觀描述雙方利益的文本,shall一詞在商務合同中出現頻率極其高,為力避模糊、表意不明等,代詞使用頻率極低。筆者從《國際貿易基本程序和單證流程》一書中隨機抽取了10篇合同文本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如下圖:

不難看出,在文本約3 000字的合同中,shall平均出現24次,占篇幅的0.8%,在仲裁條款、異議條款和索賠條款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6%,與之相反,代詞平均出現5次,占篇幅0.17%,在上述特殊條款中,這一比例幾乎為零。這樣的使用方法,有效明確了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權責明晰,有利于貿易的順利達成和爭議的妥善解決。
例:Should the seller fail to make or delay to make for in contract,the buyer shall agree to postpone the delivery on condition that the seller agrees to pay a penalty which shall be deducted by the paying bank from the payment under the negotiation.
本合同內所述的全部或部分商品,若賣方不能按時交貨或推遲交貨,并且賣方同意罰款,則買方應同意推遲交貨,所罰款項可由付款銀行從付款中扣除。
長期以來,我國翻譯界一直以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作為翻譯的標準法則,英語商務合同的文體特征及適用行業決定了它用語的專業性,其法律性也必然要求其在進行翻譯時,應首先做到忠實原則,無需文采飛揚,用過多的修飾詞進行渲染,只需用詞準確嚴格,選詞前后一致。
例如:Both parties agree that the time of shipment is changed to October and RMB is changed into the US dollar.交貨期改為10月,并將人民幣折合成美元。
把“A改為B”用“change A to B”,把“A折合成/兌換成 B”,用“change A into B”,兩者不可混淆。
另外,在一個合同的產品規格說明中使用了詞匯cement,但在文本的末尾卻用了concrete這個詞,是閱讀者可能誤以為是不同的商品出售。因此在翻譯前,譯者應通讀合同全文,充分掌握合同內容,統一翻譯思路。
在忠實原則的基礎上,商務合同還應滿足“達”和“雅”的要求,又因合同文本的嚴肅性,雅的要求被弱化,達的要求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在充分忠于原文的前提下,運用良好的目標語表達能力,能有效避免合同當事人對文字理解不一而造成的索賠和糾紛。
例:The penalty shall be divided between Party A and Party B in New York City and Party C in Newark,New Jersey.
句中的罰款應由甲方和乙方承擔一半,另一半由丙方承擔,而不是三分均攤。這是由于用了between...and...,三方均攤應被表達為 equally...among...。
The contracted merchandise shall be supplied by A,and B and C in equal portions.
這句話解釋為每方各提供1/3的貨,但是由于第一個and把供貨方分為了兩組,甲方和乙、丙方,也就是每組各供一半,一個and使得整個句子不知所云。
商務合同翻譯在如今的貿易形勢下已不可避免,但介于商務合同領域的差異性,貿易習慣的復雜性及各種貿易術語的專業性,翻譯工作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通過對上述商務合同詞匯特征和原則的探討,要做到翻譯的地道、嚴謹、得體,譯者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合同翻譯切忌望文生義、不懂裝懂,否則必將貽笑大方,造成巨大的失誤和損失。例如:在翻譯與機械行業有關的合同時,往往會涉及某些技術規格或零部件名稱的詞匯,這些詞多為我們所熟知,但在具體領域已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像eye,ear,nose,hand,foot,body 等,如果我們翻譯成眼睛、耳朵、鼻子、手、腳、身體等,則會讓人不知所云,其正確翻譯為耳環、吊鉤、噴嘴、支座、機身和機體。
基于此,翻譯者可先了解商務合同的種類,包括貨物供給合同,貨物生產銷售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及房屋租賃合同,還需平時積累物理、化學、工程、藝術等專業詞匯,由淺入深,仔細研讀。
合理使用慣用副詞,可以使疑問結構嚴謹,邏輯縝密,言簡意賅,并且符合商務合同的語言習慣,使譯文更加地道、順暢。其實,常用的慣用副詞并不多,并且簡單易記,主要有:hereafter從此以后、今后;thereafter此后、以后;herein在這點上;therein/wherein關于這個、在那方面;hereof關于這個;hereunder在下面;hereto對于這個;whereto對于那個;herewith/therewith/wherewith以此、與此一道、用此方法;herefrom由此;herewith/thereby/thereupon因此;hereinabove/hereinbelow在下文;hereinafter/hereinbelow在下文;thereinbefore在上一部分中;thereinafter在下一部分中。下面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在商務合同中如何巧妙地使用上述副詞。
例:This contract hereby comes into effect from the date of execution by the Buyer and Builder.
本合同自買方和建造方簽署之日生效。
英文合同中易出差錯的地方,不是大的陳述性條款,而恰恰是一些合同細目,如時間、數量、單位、金錢,為避免出錯,在翻譯合同時,常使用一些限定用的結構界定細目所指定的確切范圍。
例如:Party A shall be unauthorized to accept any orders on and after September 30.
自9月30日起,甲方已無權接受任何訂單。
這里用雙介詞翻譯當天日期內的起止時間。
This credit expires till and including October 1 for negotiation in shanghai.
本證在上海議付,有效期至10月1日。
用including來限定含當日在內的時間,如不包括10月1日在內,應該譯為till and not including October 1.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whereby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and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the under mentioned commodity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買賣雙方同意按下述條款購買出售下列商品并簽訂本合同。例中“by and between”強調合同是由“雙方簽署”,因此,雙方須嚴格履行合同所賦予的責任,比只用“by”更準確。
Party A shall pay Party B a monthly salary of US of 800(SAY EIGHT HUNDRED US DOLLARS ONLY).
聘方須每月付給受聘方美元800整。例中金額表達是英文合同中慣用方式。英文金額小寫后,在括號內用大寫文字重復該金額。在大寫英文前加“SAY”,意為大寫。在最后加“ONLY”,意思為整。必須注意:大寫與小寫金額、數量要一致。另外,在表達金額時,注意區分正確使用兩種不同貨幣名稱符號。“$”既可以代表“美元”,也可以代表其他某些地方的貨幣;而“£”不僅代表“英鎊”,還可以代表其他某些地方的貨幣。
商務合同訂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貿易雙方的商業利益,一經訂立便對雙方具有了法律效力,因此作為中介媒體,譯者一定要做到仔細、謹慎,對譯文精益求精。例:
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of cement to 120 dollar per ton,we may be able to place an order of 150 -180 tons.
如貴方能將水泥價格降至每噸120美元,我們可定制150~180噸。譯文基本無語法錯誤,但譯者應注意,文中出現的“噸”在不同體系的量制單位中的意義相距甚遠。如在美制中,噸分為長噸和短噸,1長噸=1.016公噸,1短噸=0.907公噸,而在英制中,1長噸=2 240英鎊,1公噸=100公斤,經校對,文中的“ton”用“metric ton”代替更為確切。除此之外,需注意支付工具、付款時間、地點、支付方式、金額、運輸方式、索賠等條款,一旦弄錯,對貿易雙方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綜上所述,商務合同翻譯的地道與否,質量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能否做到用詞嚴謹、準確、得體。雖然商務合同不具有獨特的詞匯體系,但通過研究它的詞匯特征及原則,最終目的是探究其翻譯的思路與方法,更好地提供翻譯效率,保證譯文質量,在實際應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貿易糾紛,進而增加貿易的成功率。
[1] 張春敬,黃緒先.談商務合同的英譯[J].上海科技翻譯,1999(4):36~39.
[2] 陸艷芳.商務合同的詞匯特征及其翻譯[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5):132~134.
[3] 曹火群.商務合同的語言特點及漢英翻譯[J].孝感學院學報,2004(1):52~55.
[4] 華先發.新實用英譯漢教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05~106.
[5] 楊一秋.合同英文問題特點及翻譯要點[J].中國科技翻譯,2003(4):41~42.
[6]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87~89.
Lexical Features and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the Business Contract
Huang Yasong,Hu Jiay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As an application writing style,business contract focuses on the record of actual events,is accurate in logic,professional in expression and distinct in content;therefore,its translation is relatively required to be of clarity,documentary,normative and formality.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business contract,and tried to find out its translating strategies.
business contract,lexical features,translating strategy
H315.9
A
1672-3805(2011)06-0103-04
2011-03-10
黃亞松(1986-),男,河南人,東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英語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