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櫟仁
積極倡導產權市場創新的周茂清教授
□ 盧櫟仁
周茂清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市場、產權經濟學、國際金融、工業經濟。周茂清關于產權交易的主要著作和論文有:《發達國家場外交易的發展及其啟示》、《試論建立我國多層次證券市場體系》、《論產權交易證券化》、《我國股票地下交易的現狀及其治理對策》、《我國非上市公司的產權交易》、《國內自發性證券交易調研》、《遠近結合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如何看待產權市場的定位》、《國有銀行的產權改革勢在必行》、《再論產權市場的定位》、《我國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中存在的問題》、《產權市場創新研究》等。

周茂清,我國著名的產權經濟學學者,長期關注和研究產權交易熱點和難點問題,積極倡導我國產權市場進行全面創新。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金融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學博士班項目負責人。
周茂清博采中外產權理論眾家之長,創新性地對產權涵義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他認為,首先,產權是與財產有關的、具有排他性的權利。產權的排他性意味著特定的權利主體只能是一個,是甲,就非乙,即排除任何非權利主體對產權的占有和使用;并且,產權的排他對象是多元的,即一個主體可有多項產權,但一項產權只能歸屬于一個主體。其次,產權是能流動或可讓渡的權利。在產權擁有者認為不再需要擁有或非擁有者認為需要擁有時,產權應能流動并在他們之間互相讓渡,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再次,產權是具有可分性的一束權利。如財產所有權可橫向分解為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和讓渡權,也可縱向分解為出資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從其存在方式上,還可分為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最后,任何產權,都必須是有邊界、可計量的權利。否則,既不可能把特定產權從其他產權中分離開來,用于交易,也不可能在交易過程中對產權進行有效計量。
周茂清指出,正是產權具有排他性、可讓渡性、邊界和可計量性的這些基本屬性,決定了產權是可分割的、可交易的。周茂清對產權的這種科學定義,為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周茂清指出,興辦產權市場的初衷,是服務于國企改革。然而,為促進我國產權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進行全面創新。
1 中國產權市場職能應重新定位。
周茂清認為,中國產權市場在現行制度安排下,市場職能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強制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如不及時進行根本性改變,必將逐步走向萎縮。他指出,應當重新確立產權市場職能定位:“鞏固作為國有產權流轉平臺的功能,擴大作為非國有產權流轉平臺的功能,積極開拓作為溝通國內資本和國外資本的平臺功能”。
2 創新產權交易機構定位。周茂清指出,產權交易機構應分兩階段穩妥定位。他認為,第一階段,產權交易機構肩負著支持國企改革和促進國民經濟調整的重任,如將其定位為營利性機構,它們就會利用其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坐收暴利,甚至極易滋生腐敗行為;只有將其定位為非營利性機構,使其超脫于具體交易行為,才能確立其服務意識,強化其服務功能,從而有助于推動國企改革和國民經濟調整的順利進行。第二階段,當國企改革和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產權市場的法制環境基本完善之后,可使產權交易機構逐步過渡為公司制的營利性機構,這樣有助于其克服官商作風和衙門作風,樹立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推動其循著“優勝劣汰”的軌跡不斷向前發展。
3 創新產權交易模式。周茂清提出,要按照我國國情,創新產權交易模式。西方以“價高者得”為核心的交易模式解決不了我國國有產權交易中的難點和特殊問題。而協議轉讓、招標轉讓、拍賣轉讓、競價轉讓四位一體化的交易模式,充分考慮了國有產權供求雙方的現實約束與相應的行為假定,將競爭拓展到包含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因此不僅可解決國有產權交易中的主體多元化、目標多元化、非價格因素等特殊問題,以及交易的不可重復性、委托—代理性、交易的社會政治性等難點問題,還可實現優質企業資本與優質人力資本的有效結合,所以它是一種相對有效的交易模式。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價值。
4 創新交易品種。周茂清指出,產權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就是對產權市場的交易品種進行重新定位,不僅要增加交易品種數量,更要優化交易品種結構;不僅要運營好物權交易,還要大力發展股權、債券交易,進行價值型交易品種創新。要大力建設跨區域的知識產權市場中介服務體系,努力活躍知識產權交易業務,加快培養復合型人才,實現知識產權交易的創新和發展。
5 創新定價機制。周茂清認為,形成發達、完善的產權市場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形成合理、有效的定價機制。這是因為,產權定價涉及到國家、社會投資者和企業管理層各方的利益,定價過低將損害國家利益,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定價過高又會影響社會投資者購進國有產權的積極性。他指出,創新產權交易定價機制,關鍵是應尊重市場規律。首先,價格要反映產權的內在價值,即產權的現時盈利能力;其次,價格不僅要反映資產的現時價值,還應把資產未來可能發生的增值或貶值計算在內;第三,價格還應反映市場供求規律,反映資產的稀缺狀況,實行公開競價,由市場供求決定產權的交易價格。
6 建立全國產權市場網絡體系。
周茂清指出,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產權市場網絡體系,逐步形成全局統一、縱橫結合的格局。首先,要建立全國產權交易中心,其職責是擬定行業規則,協調會員業務,組織開展全國性大型產權交易活動,并實行行業自律;其次,在縱向層次上,可在市場便利、工業發達地區建立幾個大型的區域性產權市場,負責組織一定區域范圍內產權交易的運作;再次,在實現縱向層次化的同時,還應根據產權交易對象的性質建立各種不同類別的專業性交易市場,以實現交易市場的橫向專業化,如企業兼并市場、資產拍賣市場、閑置資產調劑市場、租賃市場等。
7 創新交易統計。周茂清認為,要在做好進場率統計、成交率統計、交易額統計、競價率統計、增值率統計的基礎上,創建包括行業景氣指數、綜合交易指數、分類交易指數、區域交易指數的指數統計系統,以充分體現產權市場的綜合功能。
8 探索股權交易。周茂清通過分析我國產權市場開股權交易的現狀,提出應通過探索“兩高兩非”公司股權交易業務,積累經驗,再探索“一非”公司股權交易業務,向真正的場外交易市場過渡。他認為,這是在我國現有國情和條件下,一條現實而穩妥地探索場外交易市場之路,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周茂清還通過分析國外金融監管的經驗和我國金融監管的實踐,提出要通過推進產權交易立法,明確市場監管主體,加快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加強中介機構建設,健全我國產權交易監管體系,促進產權市場得到規范化發展。
周茂清認為,作為我國企業制度變革必然產物的場外交易市場,在現實中有其存在的經濟基礎。他呼吁,應建設一個包涵產權市場、覆蓋全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場外交易市場。
1 在市場定位上,應兼顧其近期功能和遠期功能。周茂清指出,現代場外交易市場在創建初期,主要功能是解決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彌補主板市場的功能缺陷。在目前主板市場擴容有限的情況下,現代場外交易市場首先要承擔起解決定向募集公司股票流通的任務。至于退市公司,現代場外交易市場不僅要為其流通股提供交易平臺,即便是非流通股,在這些公司經資產重組后財務指標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也要為其流通創造條件,以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從遠期看,隨著股份制改造的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現代場外交易市場不能僅僅作為股權流通的場所,還應具備股權融資的功能,以形成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證券交易市場。
2 統一報價、分散交易。周茂清指出,現代場外交易市場應采用“統一報價、分散交易” 的交易方式。“統一報價”就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證券場外交易自動報價系統,以實現信息的充分披露和快速傳遞。各開展代辦股份轉讓業務的證券公司、各地的產權交易機構及經審定合格的原地方性證券交易市場,應對其現有的電子網絡進行技術改造并實行聯網,構成自動報價系統的二級網站,最終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
“分散交易”是指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只是提供證券的報價,證券交易則是在客戶和自營商之間以及自營商雙方之間通過一對一的談判進行的,成交后再通過清算系統完成交割。這里的自營商實際上具備了做市商的功能。國際經驗表明,在完善計算機交易系統的基礎上加入做市商制度,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保證了在場外交易市場掛牌的每一只股票在任何時候都交投活躍,而且由于做市商之間的相互競爭,也保證了交易價格的合理性。
3 實行集中監管和自律性監管相結合。周茂清指出,對于場外市場,應實行集中監管和自律性監管相結合的原則。所謂集中監管,是指由現代場外交易市場的行政主管機關如國家證監會統一制定并頒布有關運行規則,主要包括:證券發行規則、上柜規則、交易規則、結算規則、監管規則、信息披露規則等;同時,還應對行情顯示系統、交易系統、資金清算系統和股權登記過戶系統等作出統一規定。所謂自律性監管,是指由全國證券業協會作為自律性機構,直接承擔管理現代場外交易市場的責任,主要包括:建立一套在自律和約束方面行之有效的會員制度;負責上柜企業掛牌交易的申請登記工作;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指導場外交易市場的投資方向。
根據周茂清得到的調研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30多萬戶,對GDP的貢獻率高達60%,所繳納稅額占全國的50%,發明專利數占總數的66%,并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然而,他們卻普遍面臨著嚴重的融資瓶頸。尤其在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寬貨幣、緊信貸”的背景下,到2008年底為止,仍有超過90%的企業感到融資難。
周茂清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能僅靠單一的渠道,應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體系。第一,必須進一步完善銀行體系,大力發展民營中小銀行。第二,要發揮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第三,利用私募基金解決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周茂清尤其指出,中小企業可利用產權市場融資。他認為產權市場在促進國有產權流轉、推動國有資產重組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它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點對面”平臺,使中小企業可同時獲得來自銀行、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各類金融機構的關注,同時也為中小企業的優質項目帶來了其他融資渠道所不及的溢價機會。因此,應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出讓產權獲得資金,將產權市場作為一種投融資平臺。產權市場也應以促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通過以產權換市場、以產權換技術、以產權換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當然,這種融資方式對企業要求較高,較適合那些資產質量好、產權認同度高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