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孫麗芳 華危持
(江蘇省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213000)
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調查及實踐探索
周靜 孫麗芳 華危持
(江蘇省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213000)
護理專業 學生 生命教育 實踐
Nursing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Practice
現代護理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護理過程中更加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要[1]。如何對護理專業的學生實施生命教育,使學生重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質量及價值,是衛生職業學校面臨的重要課題。自2009年起,我們在調查學生認識到生命現狀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護生生命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級高職護理專業8個班級,從中隨機抽取4個班作為實驗班,共208人,均為女生,年齡16~20歲 。
1.2 方法
1.2.1 了解現狀 設計生命教育調查表,問卷調查學生認識生命、關愛他人生命、自我認知、健康生活方式認知、安全活動方式認知和認識生命教育6個方面,36個問題。發放問卷208份,回收問卷208份,回收率100%。調查顯示,(1)大多數學生認識生命來之不易,但面對危機的處理方式是盲目的;(2)大多數學生珍惜生命,但有26.8%的學生曾有自殺念頭,3.4%曾經有自殺行為;(3)大多數學生面對疾病和災難奪人生命的情景時,對他人有關愛之心,但不會采取行動,有3.6%的學生認為與自無關;(4)有72.1%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生命教育。
1.2.2 建立目標 教會學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自我生命、珍惜他人生命),提高學生關愛生命和救護生命的能力,更好地為她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服務。
1.2.3 教育形式 (1)校外:開展社會實踐與教學見習;(2)校內:課堂教學(在語文、護理禮儀、護理倫理學、生理生化、生物學、護理心理學、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等學科中滲透),課外(開展專題報告、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校訓“用愛和知識守護生命”、實訓室救護情景設置等)。
1.2.4 教育內容
1.2.4.1 開發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叩問生命》 教材分認識生命篇、珍愛生命篇和守護生命篇,內容包括講座概要、案例、活動設計、學生札記、課外讀本等,具有鮮明的衛生行業特色。校本教材中生命科學知識扎實,衛生保健意識鮮明,珍愛生命付諸實踐,守護生命技術全面,使之成為學生熱議、爭論頻發,讀有所思,思有所行,共同關注,全能參與的生命探索及倫理道德讀本。
1.2.4.2 開展生命教育專題報告和實踐活動內容(表1)。
1.2.5 生命教育特色
1.2.5.1 以專題講座為引領 圍繞“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守護生命”三大主題,開設專題講座。以講座內容作為主題引領,激發熱情,啟迪思想,導入爭議,辨明是非,從中感悟生命的價值。授課教師來自學校內外的資深教師、法官、院長等。講座內容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學生的評價是內容新穎,收獲豐富,啟發思想,渴望再聽。

表1 專題講座、實踐活動主要內容
1.2.5.2 以實踐活動為載體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野外生存素質拓展訓練、體驗部隊軍營生活、假期社會實踐、主題班會、職業生涯規劃、技能操作競賽等活動,提高生命教育活動的實效。在專業實訓過程中,讓學生在崗位服務環境中體驗如何守護生命。通過參加社區衛生服務,走進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及急救中心,親身感受生命的寶貴和守護生命的神圣。通過操作技能訓練和競賽,體驗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提高守護生命的能力。學生的評價是生命有時非常脆弱,有時十分堅強。通過實踐鍛煉,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樹立信念,從而自強不息。
1.2.5.3 以學科滲透為過程 生命教育向學科滲透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內容滲透;二是形式滲透;三是方法滲透。內容滲透依賴于教師有意識地開展生命教育,有機組織進入相應教學單元,不但充實了教學內容,更是體現了教書育人,也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機融合的方法。形式滲透主要通過案例案件、事例事件、穿插引申、聯想鏈接實現。方法滲透通過互動活動、健康服務、志愿參與、操作訓練、技能競賽等。在語文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體現教學的情感目標,貫徹生命教育理念;在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禮儀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使專業課程教學更加富含生命維護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得到人性、人生、生命、倫理、心理、哲理的熏陶與渲染,使科學技術性課程、實訓課程、實驗實習課程充滿情感和生命意味。學生到醫院社區、衛生保健等機構實習,參與醫療、護理、康復等生命維護和健康教育工作,用語言和行動履行職責,用大愛和知識守護生命,用熱情和技術樹立信心,用德行和技能贏得尊重。
2.1 生命教育前后學生的學習成績 生命教育前,學生考分成績平均70.45分,比全年級平均成績低6.2分;生命教育6個月后,學生教考分離成績平均81.27分,比全年級平均成績高4.3分。學習成績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急救護理技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現場心肺復蘇)考核成績全部達標,95分以上有86人,占41.3%。
2.2 問卷調查結果 生命教育6個月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8名學生全部認為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原有26.8%的學生曾有自殺念頭,現認識到生命寶貴,選擇了要珍愛生命;遇到火災、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有95.3%的學生知道如何應急處理;有72.1%的學生希望開展生命教育。
2.3 教師的客觀評價 經觀察發現,學生自律能力增強,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學生中相互關心的人明顯增多,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人明顯增多。
2.4 學生的感悟 學生普遍感悟到生命來之不易,不要踐踏生命,不要放棄生命;在當今博愛的世界中,生命教育必不可少,教會我們珍惜生命,救死扶傷,提升生命的價值。護理工作是一種神圣而充滿愛的事業,作為衛生學校的學生,我們更能理解到生命的可貴,更需要以自己的愛心和專業技術知識去守護生命。
3.1 生命教育實踐促進護生認識和珍惜生命價值生命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它幫助人們探索和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是人的天職,護理人員在職業活動中首先應尊重病人的生存價值[1],明確護理人員不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擔負預防疾病及救死扶傷的任務。
3.2 生命教育實踐增強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個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人生需求和追求,才會確定自己的人生目的,進而將目的具體化為目標,而有了目標自然會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2]。大多數護生中考失利,未能升入高中,其學業基礎相對較薄弱,在校常感到無所適從,專業學習不適應,專業學習能力比較差,學業成效不盡人意。實踐中,我們把生命教育與專業操作技術教學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見習、急救護理體驗等,讓學生明白危重病人的情況復雜,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護士只有具備精湛的技術,才能在救護病人生命時沉著、冷靜、敏捷,只有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斷進取,才能適應現代護理的要求。通過生命教育,大部分學生重新規劃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了自己學習的信心,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3.3 生命教育實踐提升了護生職業道德 護士是人類生命健康的維護者、執行者和守護者,尊重生命是護士職業活動中首先必須遵循的職業道德[1]。護生在校期間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這一“關鍵形成期”開展生命教育,讓護生以“生命”的意義去思考護理職業,內化職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生命教育實踐中,我們運用生命倫理、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價值觀等與護理職業道德內容相吻合這一關鍵點,從生命價值、生命倫理的角度探討護理職業道德,通過討論、思辯和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分析,對護理職業道德良知的形成、護理職業道德人格的培養和解決護理職業道德的困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校受到了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熏陶,步入職業崗位后才能順利地實現護生的職業角色轉化與發展。
3.4 生命教育實踐提高護生守護生命的能力 生命的成長需要生命本身的體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只有親身體驗和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生命教育實踐中,我們設置各種情景(如一個個病人,一個個生命,一個個親人求助),進行野外生存素質拓展訓練、消防演練、急救護理體驗等,讓學生直接參與,分別感受“真實情境”搶救,學會救護技術,學會救護病人的能力,感受病人的求生意愿,體會病人家屬對親人的情感,體驗救護生命成功的喜悅,實現自己作為護士的生命價值。學生學會了遇到各種生存危機的處理辦法、逃生本領,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學生救護生命技能明顯提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救死扶傷者奠定了基礎。
[1]李曉松.護理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2-92.
[2]胡吉芬.專科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1.
R472
A
1002-6975(2011)12-1096-03
周靜(1960-),女,江蘇常州,本科,高級講師,處長,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