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圣 熊杰平 郭玉華 龔媲姝 王莉莉
(江西省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336000)
PBL與LBL結合教學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熊良圣 熊杰平 郭玉華 龔媲姝 王莉莉
(江西省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336000)
目的探討PBL與LBL結合教學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09級護理專業3個教學班,分三階段分別開展PBL、LBL、PBL與LBL結合教學試驗(n=180);階段教學后對3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整個教學試驗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效果評價。結果PBL與LBL結合教學組學生在考試成績及對教學法的評價方面優于單純LBL和PBL教學組。結論 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開展PBL與LBL結合教學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學教學中作進一步嘗試。
內科護理學 教學方法 PBL LBL
Medic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PBL LBL
護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實踐性強的應用學科,現代護理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現有的護理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引進一些發現、探索、歸納、推理的現代教學法,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是護理教學發展的必然。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法即教師主導式傳統理論教學已面臨新的教學法的挑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運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以問題為基礎,圍繞問題查閱資料,進行思維、推理、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近年來,筆者積極嘗試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開展PBL與LBL結合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護理專業2009級大專2、3、4班共1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三班同學均為國家統一招生入校,在入學成績、性別、年齡、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成績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與方法
1.2.1 教材 三班學生均采用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健群等主編的《內科護理學》教材(供高職護理專業用),內科教研室集體編制教學方案并經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審定。三班學生由同一教師授課。
1.2.2 教學方法 三班學生分三階段分別開展PBL、LBL、PBL與LBL結合教學試驗:其中1組為單純LBL教學組,即章節內容理論課程全程教師主導式傳統理論授課;2組為單純PBL教學組,即章節內容理論課程全程問題討論式教學授課;3組為PBL與LBL結合教學組,章節內容理論課行LBL教學,章節內容結束時綜合內容開展2~3次PBL教學。問題討論式教學設計按授課前分組(6~8人一組)→創設問題情景(提供典型病例或播放視頻錄像)→資料查閱、準備組內發言稿→課堂組間討論→老師評價、總結程序進行。
1.3 評價方法 (1)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每階段教學試驗結束時即進行教考分離方式考核,按教學大綱要求統一命題考試,流水閱卷,以百分制計分。(2)學生問卷調查評價:三階段教學試驗結束后,采用自制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表對三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每個項目包括備選答案“是”與“否”,要求必須選擇其中一項。共發放調查問卷180份,收回有效試卷1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1.5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三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比較(分,±s)

表1 三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比較(分,±s)
由表1可見,PBL與LBL結合組考試成績優于單純LBL組和單純PBL組,與后兩組成績分別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單純LBL組和PBL組兩組間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但LBL組學生表現為基礎理論客觀題成績占優,PBL組學生在臨床應用主觀題方面成績更好。

表2 三種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綜合評價比較n(%)
由表2可以得出:除“有利于知識點的把握、理解與記憶”這一項外,LBL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評價整體差于PBL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PBL與 LBL結合組在“有利于知識點的把握、理解與記憶”和“希望今后繼續開展此種教學”兩項上優于單純PBL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其余各項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衛生職業教育以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目標,在要求基礎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前提下,強調動手操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課程多,教學周期短,而內科護理學教學理論要求高,章節內容多,且課時偏緊,探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內科護理學教學勢在必行。
LBL即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是“以授課、傳授知識為基礎”的教學法,它是隨著醫學學科的發展而存在的。綜合文獻資料及本次試驗數據資料認為,LBL教學講究醫學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講究認知的層次性[2],是教師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教學經驗、臨床經驗及考試經驗來開展教學,有利于知識點的把握、理解與記憶;存在的不足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從屬地位,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甚至產生依賴心理,造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及對專業興趣的下降等[3]。
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霍華德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首先創立的,它是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向21世紀推薦的兩大課程模式之一[4]。目前世界上歐美以及澳洲等國家80%以上的醫學院都不同程度地采用該模式進行教學,我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于1986年引進了PBL教學,90年代后使用范圍逐漸擴大。PBL按照討論—學習—再討論—再學習的過程組織教學,綜合文獻資料及本次試驗數據認為,PBL教學法具有的優勢[3,5,6]:(1)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PBL 教學法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中心,將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轉變為以講授研討為主,讓學生圍繞問題去進行知識的構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發展思維、解決問題及自主學習能力;(2)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圍繞問題,聯系已學過的專業基礎知識、病例,并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及網絡信息,對教材進行自學和獨立思考,從而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臨床思維能力;(3)鍛煉了學生人際交往與語言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合作、討論、發言開展教學,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4)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要求教師除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知識外,還應具備較高的輔導技巧及較強的應變能力。存在的不足是知識系統性差,不利于知識要點的把握與理解,教學進度不易控制,且三年制護生課程緊,課時少,部分學生為查閱資料而疲于應付等。
鑒于衛生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PBL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著的積極作用,PBL將是未來護理職業教育的主流教學方式(特別是臨床護理學教學)。由于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周期短,而內科護理學教學理論要求高、章節內容多、課時緊,教學過程中結合LBL教學可克服單純PBL教學存在知識系統性差、知識要點難以把握、教學進度不易控制等不足。本試驗中PBL與LBL結合教學組考試成績及對教學法的評價方面均優于單純LBL和PBL教學組,且問卷調查項目“希望今后繼續開展此種教學”的比率達92.2%,佐證了這一點,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教學中進一步嘗試,才能保證三年制高職護理教育所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李芒,徐承龍,胡蔚.PBL的課程開展與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1,17(6):8-11.
[2]王衛東,肖光文,謝彥鵬.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PBL教學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09,(14):26-27.
[3]劉芳麗,白琴,靳燕.P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09,(15):67-68.
[4]孫宏玉.護理教育[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675-676.
[5]柳家賢.討論課教學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17):65-66.
[6]盂祥毅.PBL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13):71-73.
R471
A
1002-6975(2011)12-1084-03
熊良圣(1975-),男,江西豐城,碩士,講師,從事內科護理學教學工作
20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