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遠
摘要:本文就現代建筑設備給排水項目施工,提出具體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在施工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就新形勢下如何在給排水項目施工管理上,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對管道系統可能出現的堵塞、滲漏、水壓不足、給水量等方面有效預防和舉措進行了評析,為現代建筑設備給排水項目施工與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證。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備;給排水;項目施工;質量管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現代建筑的高度日益增高,給排水工程在建筑設備施工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人們對供水水質、水量、水壓、水溫和供水的安全程度、給排水的可靠性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除了在設計和材料設備選擇等方面之外,很大程度還需要施工安裝過程中質量的保證。作為給排水施工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了解和熟知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并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
1給排水項目施工
1.1 施工步驟
給排水安裝施工步驟很重要,不容忽視,只有熟悉了工程施工步驟才能進行正確的施工,其一般安裝施工程序如下:熟悉圖紙和有關技術資料——施工測量放線——溝槽開挖及管溝砌筑——配合土建預留孔洞及預埋鐵件——管件加工制作——支架制作及安裝——管道預制及組成——管道敷設安裝——管道與設備連接——自控儀表及其管道安裝——試壓及清( 吹) 洗——防腐和保溫調試和試運轉——竣工驗收。
1.2 施工的方法及要求
1.2.1給水設備的安裝
現代建筑給水系統一般由下列各部分組成:引入管、水表節點、供水設備 ( 水泵)、水平主干管、立管、分支管及閥門部件。水泵房內的水泵、閥門等是用水樞紐,良好的安裝質量,將能使工程的供水系統運作更可靠,人身及設備的安全使用壽命也更有保障,故對其安裝提出如下要求:
(1)引入管與其他管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如與室內污水排出管平行敷設,其外壁水平間距不小于1.0m,如與電纜平行敷設,其間距小于0.75 m。
(2)設備安裝前應對其有關資料和文件合格證進行核對檢查。
(3)設備不應有缺件、損壞和銹蝕,而轉動部分應靈活無阻滯、卡住現象和異常聲音。
(4)對設備機組的安裝是根據已經確定的水泵機組型號、機組的臺數和機組的長度尺寸合理地規劃其在水泵房中的安裝位置和縱橫排列形式,機組布置應使管線最短,彎頭最少,管路便于連接和留有一定的走道和空間,以便于管理、操作和維修。
1.2.2給水管道的安裝
(1)管道安裝之前需復測管道地溝,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裝的標高、坡度 和坡向。
(2)法蘭焊縫及其他連接件的設置應便于復檢,并不得緊貼墻壁、樓板或管架。
(3)穿過樓板、墻壁、基礎、屋面的管道均應加裝套管進行保護,在套管內不得有管道接口。
(4)管道安裝工作如有間斷,應及時封閉敞開的管口。
(5)管道連接時,不得用強力對口,也不得用加熱管子及加偏墊等方法來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錯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1.2.2排水管道的安裝
(1)排水塑料管必須按設計要求及位置裝設伸縮節,如設計無要求時,伸縮節間距不得大干4 m。
(2)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應做通球試驗,通球球徑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徑的2/3 ,通球率必須達到100%。
(3)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須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
(4)排水通氣管不得與風道或煙道連接,安裝應符合規范。
2給排水項目施工質量管理
2.1 管道堵塞問題的預防和處理
2.1.1管道堵塞問題產生的原因
管道堵塞問題也是給排水管道安裝常見的質量問題,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隱患,可能有下列原因造成:
(1)管道安裝中斷期間,沒有進行有效的防護,其他工種作業時,如地面找平、清掃建筑垃圾時,有水泥砂漿等雜物進入管道,遇水后聚積成塊停留在管道的彎頭、三通等處,堵塞管道。這種問題是最難處理的,必須截斷管道后更換管材或管件。所以管道的防護很重要。
(2)排水管道尤其是排放糞便的污水管道管徑設計過小,導致管道內排水不暢,產生堵塞。作者經歷過一棟四層教學樓的廢水管道產生堵塞,發現問題是排水立管的管徑只有50mm,雖然這根排水立管的用水點只是各層有一個洗手池,管徑設計能夠滿足排水量的要求,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一旦有飯粒,菜葉、布條等小的雜物進入管道都有可能造成管道堵塞。
(3)施工操作不當造成的,尤其是鍍鋅管道的連接需要在接口處纏繞麻絲等填料,麻絲纏繞過多或不緊也會進入管道接口,造成堵塞。
2.1.2管道堵塞問題的預防
針對管道堵塞問題的原因,應做好下列預防工作:
(1)管道特別是立管安裝中斷時,在管道敞開的斷口用麻袋裹緊纏好,管道井內的立管安裝中斷時,管道井的上方應蓋上厚木板,防止大塊雜物進入。
(2)安裝排水管道時,不僅要按圖施工,還要考慮實際使用要求,對管徑有疑問時提請設計變更。3)加強對施工作業的指導和管理工作。
2.1.3管道堵塞問題的處理
管道堵塞問題以預防為主,發生堵塞時可按以下方法處理:1)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由下建筑垃圾造成的堵塞,截去管道更換管材,管件后重新安裝。對于系統堵塞,需要分層分區尋找堵塞點。2)使用過程中的堵塞,可以采用手工工具或專用機械疏通管道。
2.2 管道滲漏問題的預防和處理
2.2.1管道滲漏問題的預防
(1)嚴格控制采購過程,仔細檢查。對于各批次的管材、管件的使用情況做好記錄,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更換。
(2)加強成品保護。管道安裝后,應和其他工種的作業人員加強溝通,在管道和其他管道、設備交叉處注明管道的位置,避免損壞。定期檢查,發現損壞后及時維修。
(3)對施工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交代技術要點,把責任落實到人。
(4)對于PPR管材安裝,應對其的伸縮性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可利用的技術措施有:非直埋管道敷設時,應考慮解決管道熱脹冷縮變形的技術措施。應盡量利用管道折角自由臂補償管道的伸縮;當管道不能利用折角作自然補償時,應采用其他類型補償措施。
2.2.2管道滲漏問題的處理
出現滲漏問題,需要尋找漏水點,找到漏水點后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
(1)更換不合格的管材、管件;
(2)施工操作不合格的一律返工,重新制作安裝,
(3)由于熱脹冷縮造成的PPR管材,截去一段管道采取上述的技術措施進行整改。
2.3給水用水量和水壓不足問題的預防和處理
給水用水量和水壓不足,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其產生原因往往有以下幾種:
(1)設計問題。設計時對水力損失或用水量的計算錯誤,對于水泵揚程和給水管徑的選擇不當。由市政管網直接給水時,市政管網水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這也是設計時對市政管網用水高峰時的供水壓力估計不足。
(2)管道內有雜物進入,使得管道內的橫截面變小,通過此處的給水量變小,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3)水泵的揚程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或是水箱的高度安裝位置不當,和用水點的高差所產生的勢壓不能滿足用水點的水量和水壓的需求。
對于這一類問題的預防主要是對施工圖的認真審核,相關的數據可以通過對相鄰建筑物的調查取得作為參照;另外就是對管道的防護,和對管道堵塞的防護相同。一旦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類問題,需要更換設備來對系統進行局部處理。
2.4 其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4.1嚴格控制材料的進場和檢驗
為保證工程質量,每批材料進場時施工單位材料員、質檢員必須對迸場材料的品種、規格、外觀等進行驗收。要求包裝完好,表面無劃痕及外力沖擊破損,整根管的外觀應光滑,無色澤不均現象,檢查管道的壁厚和圓度。查驗生產廠商出具的產品合格證、質量驗收報告及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使用許可證等質量證明文件,尤其要注意生產批號。由于生產過程的某些不可預見因素,同一生產廠家、同一原料、同~配方和工藝,不同生產批次的產品質量會有差異。符合設計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后予以簽認。材料進場后,按規定的批量及頻率對進場的材料和配件進行見證抽樣、送檢,在未獲得檢驗合格的證明文件之前,不得用于工程當中。
2.4.2注意防止存水彎水封破壞
為了防止水封被破壞后污水管道內的有害氣體竄入室內污染室內環境衛生,應采取如下措施:
(1)正壓噴濺現象。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大,而污水橫支管的水流流速小,在立管底部管道產生的壓力大于大氣壓(正壓值),這個正壓區能使靠近立管底部的衛生器具內的水封遭受破壞。為此,污水管安裝時,連接于立管的最低橫支管與立管底部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即當建筑層數為4層以下(含4層)時,其距離為,>450mm;當建筑層數為5層、6層時,其距離為≥750mm。
(2)負壓抽吸現象。衛生器具同時排水時,會引起管內壓力波動,在存水彎的出口處產生局部真空,當污水立管排流量較大時,在立管上部短時形成負壓的抽吸作用,造成水封破壞。為此,約束污水立管內產生的負壓,污水立管宜采用粗糙管,對水封保護有利。
(3)自虹吸現象。自虹吸對存水彎水封的破壞是衛生器具排水時產生虹吸作用的結果。實踐證明,增大污水橫支管的坡度,有利于水封的保護。為此,污水橫支管安裝時,對于排水鑄鐵管宜采用國家《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規定的“通用坡度”,不宜采用“最小坡度”;對于排水塑料管宜采用“標準坡度”,不宜采用“最小坡度”。
(4)毛細管作用。在存水彎的排出口一側因向下掛有毛發類的雜物,由毛細管作用吸出存水彎中的水,使存水彎水封受到破壞。為此,存水彎安裝完畢后,應采取臨時封堵措施,防止存水彎內部被雜物堵塞。
3結束語
現代建筑給人們帶來視覺上享受的同時,更多的是生活上的舒適和方便。給排水工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研究如何避免給排水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給排水工程和建筑結構工程不同,在產生質量問題后,經過原因排查,可以截取存在問題的管道部分,及時地進行局部整改,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和工時損失相對較小。因此,在實際的建筑給排水上程施工中,應該嚴格按照規范、規程、標準操作,控制好給排水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石忠東.淺談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J].建筑科學,2008,(1 8).
[2]唐國慶,馮玉權.建筑給排水施工常見問題分析[J].視角,2008(7).
[3]陳錦明.建筑給排水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9).
[4]劉節英.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法與措施[J].財經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