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萍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隨時代的發展而采取相適應的方式和措施,由于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生的,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經過了普通高中的層層篩選,來校就讀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素質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素質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把許多不良行為帶進校園:上課進進出出、吃東西,碰到老師熟視無睹、亂扔垃圾、說臟話、曠課、逃學、聚眾斗毆、違反規章制度等現象非常普遍。這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強了緊迫感,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是企業的需要,更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文化素養、吃苦耐勞、遵規守紀,有團隊精神,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就業后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和創新能力,更影響著學生的就業穩定。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就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學生自身潛力的更好發展。因此我校校訓也以“德”字為先,學做事要先學做人,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化基礎差,對學習缺乏信心
職業學校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的,上職業學校也是他們的無奈選擇。在初中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受教師冷落的學生,沒有體味到學習成功所帶來的樂趣,因此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職業學校就是學技術的,不愿學習文化課。
2、集體主義、奉獻意識缺乏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孩子家長包辦許多事,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愛,使孩子變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不愛勞動,集體觀念差,嬌橫,怕苦怕累,經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3、對專業不了解、學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不了解,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有什么用,將來會去做什么,學習目標不明確,所以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4、抱著混文憑的態度,缺乏內在學習動力
目前,多數企業在用工要求提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加上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尚小不上高中(職高)在家也沒啥事好做,有些甚至會在社會上惹是生非。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家長雖然鼓動學生上中職,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甚至有些也就認為混個文憑就行。這些學生本身文化素質低,造成學生缺乏內在學習動力,出現吃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甚至打架斗毆等情況。
5、就業觀念模糊。
就業不穩定的學生普遍對目標和待遇期望值過高,不知道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過于嬌氣,缺乏團隊精神和責任心,企業紀律觀念淡薄;職業價值觀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認識自我,忽視個人內在因素和發展潛力,給就業帶來局限性,更不利于個人的發展。
二、德育教育的內容和實踐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指導思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改變一下。
1、增設德育反思課。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具體體現在學生守則與日常行為規范上面。能正確理解學生守則與日常行為規范的內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條件,從而,也就明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具體目標。利用晚自修時間讓學生每天都對自己一天下來的得失進行反思,一天里學到多少,又失去了多少。第二天利用自修課時間讓學生上去交流一天的反思,然后引導學生珍惜時間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可以利用班團活動時間進行一些德育教育,比如可以用競賽的形式把學校的規章制度熟記在心里,促使學生養成遵章守紀的習慣;也可以讓學生給父母寫一封感恩的信,每星期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以此來引導學生要學會感恩,體諒父母的艱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及關心愛護你的人;學校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如運動會、寫字比賽、演講比賽、籃球比賽、文藝會演等班級間的競賽,以此來促進學生增強集體觀念,培養良好的協作互助精神,在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還要讓學生經常進行一些勞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精神。
2、對學業的修改。針對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教學上就側重運用,少一些推理,課堂上多給學生提問,多做練習,以此來提醒那些經常睡覺的學生。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在平時成績可以稍微加點比例,因為平時成績主要來自上課的表現和作業的完成情況,這樣就有助于學生會重視平時的表現,對學習會稍微主動點。針對學生不作業的情況可以對他作出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體罰,諸如罰跑步、做俯臥撐等。
3、加強心理輔導咨詢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代的中職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廣泛,多維觀察社會,認識觀念上的意識較強,多了一些主見,多了一些個性。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煩悶、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為良情緒,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4、嚴肅校紀校規。學校只有嚴肅執行校紀校規,才能創造優良的校風、學風和班風,才能弘揚正氣,順利地實施德育教育,對嚴重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應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養奸,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校園。
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愛勞動、愛學習、愛家鄉、愛父母以及誠信守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與人格方面的情感,我們可通過身邊的小事或杰出人物,甚至通過自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事,點點滴滴,潛移默化。人不應在同一塊石頭上摔跤,這是一種哲學境界,而對一個成長中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奢望。他如果是遲到再遲到、缺課再缺課、上網再上網,那我們只能是滲透再滲透,只有通過反復的行為強化,才能消除不良行為,培養和穩定良好行為,青年學生也只能在無數次的反復之后,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