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雁
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新年訪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健春
□本刊記者 何雁
土地問題是國際旅游島建設進程中一個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則是海南發展不可再生最寶貴獨特的資源和優勢。
怎么評價海南在“十一五”期間,在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成績?
“十二五”甫一開局,海南國土資源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發揮土地及環境資源的作用,更好地支撐、助力國際旅游島建設。據此,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健春就這一系列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1 2010年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一五”建設的收官之年。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您覺得海南在生態保護、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中,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間,我省逐年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及工作力度,在海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海南綜合環境質量仍然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最大的亮點:
一是全省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總體保持一級水平。絕大多數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水平。
二是扎實推進減排工作,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我省把節能減排工作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建立目標責任制、出臺減排政策、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重點減排工程和強化監督檢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實現全省COD和SO2控制指標的雙下降,2010年預計可較好完成“十一五”期間國家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減排考核任務。著力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08年省政府提出計劃投資42.8億元,用三年時間建設28個污水處理項目,截至目前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2個。
三是優化產業布局,從源頭控制污染。我省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的發展戰略,按照“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原則,通過宏觀決策以及環評審批的調控手段,嚴把環境準入關,已初步形成了“西部工業區、中東南部熱帶高效農業區、東南部旅游度假區”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保障生態安全。“十一五”期間,我省擴建和升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新建省級保護區2個。從2006年起每年安排生態轉移支付2000萬元,開展公益林生態補償試點,補助標準是每人33元/月,補償中部山區市縣因保護生態環境而導致的財政損失。2010年省財政將投入1.53億元用于市縣民生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
五是加大投入,增強環境監管能力?!笆晃濉逼陂g,我省加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各級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共投入4682萬元,不斷完善三級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全省19個環境監測站有14個通過省級計量認證。加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確定的64家安裝監控系統企業名錄,目前已有77家完成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
2 盤點2010年國土環境資源廳的工作,有無讓您備感欣慰的事?
答:2010年3月,我廳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后,在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首先,面對201年國內外長期波動、低速增長、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以及國家不斷加大經濟調控力度,推行“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政策,國土資源市場經受嚴重考驗的情況領導班子始終認清形勢,把握大局,提出了“要以項目帶土地,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生態價值相統一”的新型資源觀和管理思路。
其次,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啟動我省掀起了新一輪投資開發的熱潮,土地需求呈現強勁的增長趨勢,我們面臨著保障發展和保護耕地的雙重壓力。領導班子認為:我們要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當好排頭兵,必須大膽解放思想,強化創新意識和執行意識,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上闖出一條新路。明確指出用足、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打好土地“空間戰、翻身戰、持久戰”三大戰役的新思想,保障國際旅游島建設用地需求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領導班子進一步要求強化科學管理,提出了構建“相對完整的政策法規體系、高效運行的管理體系、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嚴謹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為我省國土環境資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四,領導班子強調要切實轉變職能,落實好“二個力”,一個是執行力,一個是約束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把市場做大,把我們的服務做大、管理做小。從微觀管理走上宏觀調控,從重審批轉向重監督,把權力和責任真正放下去,把服務和監管確實抓起來,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努力,引領國土環境資源系統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牢固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國土環境資源管理新機制,這是我備感欣慰之事。
3 “十二五”的五年,正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關鍵五年。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進程中,海南要實現“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戰略目標,您覺得最應著重在哪些方面著力?
答:一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保障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開展以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為主線的流域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流域以及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等擔負飲用水集中供水任務水庫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到2015年,建設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主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對重點海域逐步實行排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加大對直排海污染源和入海河口的環境監管力度。
二是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綜合防治城鎮生活污染。新建一批城鎮污水處理廠,大力推動城鎮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推進規劃內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規范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無害化處置。到2015年,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三是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控制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產業園,推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新污染源,加速治理現有工業污染源,2015年,全省國控、省控企業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率達到95%以上,其他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率達到85%以上。
四是加強農村與農業環境保護,推進城鄉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通過“以獎促治,以獎代補”,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確定的海口國家地質公園、海口國家濕地公園等17個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周邊、景點沿線以及重點流域內的村鎮開展連片環境整治,推廣建設低成本、高效率、生態化的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分散式畜禽養殖污染處理設施,實現旅游環境和流域、區域農村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加強農業污染防治。著重從畜禽養殖業入手,各市縣全面開展畜禽養殖區劃,合理確定養殖區域。加快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對規?;笄蒺B殖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引導養殖業與種植業結合,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五是加強中部山區和近岸海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加強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建設。完成全省各市縣生態功能區劃,建立與完善生態功能區劃體系。推進海南中部山區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實施熱帶天然林的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蓋率穩定在19%。到2015年,全省生態公益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建設完善自然保護區體系。實施自然保護區標準化建設工程,逐步構建和完善熱帶雨林、紅樹林、珊瑚礁、濕地、海洋生態等自然保護區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恢復。
4 展望2011年,您覺得最應保持清醒頭腦的事是什么?
答:最應保持清醒頭腦的是反腐倡廉工作。腐敗問題和亞腐敗問題(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是我們廳班子和我個人非常重視的問題。多年來,廳黨組加大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領導和工作力度,尤其是在預防腐敗工作上的教育、制度監督以及構建懲防體系建設以及改革創新方面做了一些實際工作,主流是好的,但形勢不容樂觀,任務還很艱巨。我也非常擔心本系統出現腐敗問題,近年來,先后出現了貪污征地補償款和受賄的案件,尤其是東方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原局長許承仕、副局長張亞雄及該局王連虎、唐華兩名股長涉嫌受賄被依法逮捕等。在最近征求市縣局和廳機關、直屬單位意見和建議中,大家也希望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因此,2011年要進一步加強系統廉政建設,從思想、制度、具體工作操作等各個方面,全面落實防腐倡廉工作,特別是加強對行政審批和人、財、物管理關鍵環節的監督,努力打造一支廉潔高效的隊伍。
5 展望2011年的工作,您覺得最富有挑戰性將是什么?戰勝之,您有信心么?
答: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海南中西部開發對建設用地需求大,我省“十二五”期間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壓力較大。在土地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的同時對失地農民補償偏低、安置不落實,征地難問題更加突出。展望2011年的工作,最富挑戰性的是土地管理問題。我廳的對策是注重宏觀調控,堅持“守土有責、惜土如金、供地有矩、用地有方”的原則,嚴守耕地“紅線”,推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和可持續利用。對此,我作為廳長是有信心迎接挑戰,做好土地管理這篇大文章。
6 能否透露一下,2011年,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2011年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工作重點:一是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制定實施土地調控政策,促進我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二是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度,確保占補平衡,積極為經濟建設提供用地保障。三是落實節約集約用地的精神,合理利用土地。四是強化對生態環境的監督和監控,提高生態保護和建設水平。五是加強污染防治,為實現減排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六是建立新機制,加大找礦力度。七是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礦業權管理市場。八是突出重點,扎實開展專項行動,嚴查國土環境資源領域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