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慶法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感情的憑依。文章的表情達意需要語言文字來實現。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就是說文章語言要精心錘煉,要講究文采,這樣才有味、才耐讀。考場作文時,寫作者想通過六七百字的文字奪取高分,更要善于錘煉語言文字。作文語言雋永、深刻,韻味深長,這樣才能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過目難忘,你的習作才能獲得高分。
這里跟同學們談談錘煉語言的幾種有效做法:
一、善用整句美鳳頭
清人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文章開頭一般要“開門見山”、“開宗明義”。采用排比句式是最有效的辦法。排比,整飭怡人,能增加文章氣勢,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用來狀物,能景象紛呈;用來敘事,能酣暢淋漓;用來說理,能氣勢磅礴;用來辯論,能排山倒海;用來抒情,能汪洋恣肆。當然還可以引用經典詩文,或采用含蓄雋永語句。
如《時間啊,時間》的開頭:“每當路過海關,傾聽著宏亮的鐘聲,我感到時間的莊嚴;每當我聽到學校的上課鈴聲,前腳剛跨進大門時,我感到時間的緊迫;每當我在迷途中徘徊,猛然抬頭,卻發現時間的飛逝”。
再如《因誠信釀造生活》的開頭: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誠實,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守信,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麗,或素雅,因為誠信,它變得美麗。
二、妙用蘊語扮豹尾
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留連,若難遽別”。所謂“媚語”,即富有文采、意蘊深刻的語言。有文采的結尾,耐人尋味,會讓評卷老師愛不釋手。
如一作文結尾:“聽,那是波濤里的勝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畫卷。翱翔吧,那是整個宇宙的書卷。面對大海,聆聽、欣賞、品味……”
再如另一作文結尾:“揚起生命之帆,讓濤聲為伴奏,扯纜繩作琴弦,掬勁風當號角,奏一曲超越時空的樂聲,礁石間,狂風里,我張開雙臂,用沸騰的流著我熱血的心,擁抱博愛——緊緊地——一生無悔”等。
三、工筆細描添神韻
這里的“工筆細描”指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即對人物、環境、物件等的細部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是生活真實在作品中的再現。其特征是于細微處見精神。細節描寫在敘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動情節發展;可以用來表現獨特的生活環境,展示特有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特色;還可用來凝結作品的情思,成為結構的交匯點……
南京師大高朝俊教授指出:“重視細節描寫是敘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現。在短小的考場作文中,有時候,一個好的細節,甚至能成為整篇文章構思的扭結點、升華點、閃光點。”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很多經典作品就因細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鄉》中的閏土形象,《背影》中的父親買橘背影,《我的叔叔于勒》水手于勒落魄的形象……在中考閱卷中我們也時常因細節描寫而眼前一亮。
如2005年南通市中考語文一考生的佳作《偶然中,我嗅到了“芬芳”》中的一段文字:
我抬頭望了望,一個農民工形象映入眼簾,白色的汗衫都發了黃,皮膚黝黑黝黑的,臉上一絲憨憨的笑。
哼,誰要你的笑?知道不好意思,還不如坐到別的桌子上去?我白了他一眼,埋頭繼續吃面。
前一段肖像描寫生動傳神表現了農民工骯臟、憨厚的形象特征;后一段心理描寫真實展示了“我”內心對這個農民工蔑視。這兩段語言都十分簡潔,但是同時又十分生動準確,為文章增色不少。
景物描寫如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語文一考生的佳作《我的夢中小屋》中的一段文字:
滿目蔥蘢,花木成群,樹影婆娑,花枝搖曳,四周是郁郁蔥蔥的翠竹,清風拂過,叢葉舞動,剛勁之中又顯些柔娟。花叢高低錯落,粉紅的,潔白的,鵝黃的,淡紫的,花兒在寂靜的空氣中悄悄地飄散著微微清香。
這段優美的文字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清風拂過,花木搖曳多姿,寫出了景物在寧靜之中又有著輕柔的動態美。習作者調動了多種感官,既從視覺角度寫了各種花木的多姿多彩,又從嗅覺角度寫出了花兒隨風飄來的淡淡清香。這樣的描寫文字,就像一幀幀圖片,美得讓人心醉。這樣的習作語言定會深深打動讀者的心!
俗語說得好:“人靠衣裝”。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語言的支撐,再好的主題也難以表達,再好的思想也難以表現。努力從以上三個方面來錘煉文章的語言,相信你的文章不僅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而且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中考中奪取高分,獲得全面豐收。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新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