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京宜 周志文
發展新綱領 民生新藍圖
——海南“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
彭京宜 周志文
《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把海南發展的總體戰略任務概括為,一個主題、一條主線、六大定位、七大服務,順利實現國際旅游島的中期目標,基本奠定國際旅游島的框架。一句話,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中努力完成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任務,實現富民強島、社會和諧、生態良好,將海南打造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
海南“十二五”規劃;發展;民生
2011-2015年,是實現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期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決定性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機遇期。2011年3月,海南出臺了《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未來五年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戰略部署,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動指南,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逐步把海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的宏偉藍圖的綱領性文件。
“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省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是當今時代的呼喚。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才能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綱要》把科學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它提出“十二五”時期,海南將按照“三打造、兩優化、一確保”的總體要求,以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抓手,以調整經濟結構作為手段,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注重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注重做大做強新型產業,促使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綱要》強調要全面落實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確保海南的生態環境質量繼續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按照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要求,《綱要》要求全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省人民共享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成果。一句話,使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城鄉環境面貌發生新改觀、社會事業發展呈現新局面、人民群眾生活達到新水平。
《綱要》以一系列相互結合的指標表征了未來五年的科學發展。它一方面提出到2015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3780億元,年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為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另一方面提出未來五年,將投入1300億元,重點實施73個民生項目;力爭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和環境改善,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著力解決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努力打造海南“綠色低碳島”品牌。“十二五”時期,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由經濟發展、科技教育、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4個方面、31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構成,比“十一五”增加了22項新指標,其主要任務是全面優化經濟結構、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進科教興瓊和人才強省、推進社會事業建設、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努力建設富裕、和諧、文明新海南,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綱要》將打造海南“綠色低碳島”提到了應有的高度。海南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這是海南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和參與區域合作競爭的最大優勢,一定要倍加珍惜,下大力氣愛護好、保護好。《綱要》提出,未來五年,海南將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繼續推進海防林建設和保護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工程、三邊防護林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這是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和積極探索和諧綠色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是實施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三項行動,打造海南“綠色低碳島”品牌的重大舉措。《綱要》強化了相關措施:一是從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等方面強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力爭“十二五”時期海口市、三亞市公交車、出租車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二是著力完成重點領域綜合整治、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海洋環境保護等主要任務,到2015年,全省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污水處理率達80%,基本普及戶用沼氣。三是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將對重點生態區域實施綠化和還林,“十二五”時期,使全省天然林覆蓋率穩定在18%左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繼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使森林覆蓋率始終居于全國領先地位,把海南建設成真正的四季花園。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十二五”時期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能不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關系到海南省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早轉早主動,晚轉則被動,這就要求海南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海南現階段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改善保障民生的現實選擇。高起點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確保經濟良性運行的根本性措施。
《綱要》提出,要突出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十二五”時期,海南將以建設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國際化改造為手段,建立銜接國際標準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一批世界級的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初步建成包括免稅店、大型品牌直銷中心、重點城市和度假區的商業街、不夜城等的國際購物中心框架,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高旅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15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4760萬人次,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以上,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占總從業人數的比重達到45%以上。到2015年,海南三次產業比重將趨近20∶30∶50,以旅游業為龍頭、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基本形成。與此同時,熱帶特色現代農業水平顯著提高,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工業為支撐的支柱產業體系初具規模。
《綱要》提出,要發揮海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后發優勢。集中布局、集約發展新型工業,通過產業+園區的模式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優惠政策配置,增強工業園區產業集聚、配套能力,吸引更多的高科技、高成長性的大公司、大企業落戶海南;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港口條件和重點工業園區及開發區,以經濟園區為依托,按照點狀園區化集中布局,優化園區產業定位;圍繞建設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制定和實施海洋強省戰略,科學規劃發展海洋經濟,形成南海藍色經濟區;優先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的項目,重點培育油氣化工、漿紙及紙制品、汽車和裝備制造、礦產資源加工、制藥、電子信息、食品和熱帶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到2015年,力爭培育十家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產值超百億元的本土企業。
《綱要》提出,“十二五”時期,海南將加快建設“國際化水平高、本土文化魅力獨特、創新創意性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海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推動力,成為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成為海南新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極,促進文化產業以高于13%年均增長速度發展;努力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成國家“十二五”文化產業示范區,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升海南國際旅游島軟實力。
《綱要》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海南熱帶特色現代農業。海南農業資源獨特、潛力巨大,在全國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十二五”時期,將繼續加大對熱帶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建設好“五基地一區”,即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天然橡膠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和花卉基地、水產養殖與海洋捕撈基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發展熱帶農業新品種開發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新技術,建立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用科技的力量加快熱帶現代農業發展。
《綱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亮點頻出:完善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綱要》提出改善民生行動的一攬子計劃,措施扎實、指標清晰。
《綱要》將海南省社會事業的發展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十二五”時期將以“實現富民強島,將海南打造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作為戰略目標,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障和社會福利、保障性住房、就業服務、公共文化體育等與民生相關的重點項目的投入,構建配置合理、公平均衡、水平適當、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期間,海南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新增城鎮保障性住房28.8萬套,完成6.5萬套國有墾區危房改造;在消滅茅草房的基礎上,完成13.2萬戶農村危房和庫區移民危房改造。基本實現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一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實現城鄉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投入286.3億元實施8個重點項目,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率先實現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教育醫療方面,也是亮點頻出,溫情涌現。“十二五”期間海南教育工程計劃投入139.3億元,實施3類11個重點項目,建立健全城鄉教育公平發展、各層次教育均衡發展的教育體系,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實現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免費教育基本實現。到2013年,實現所有中等職業在校生免學費。“十二五”期間將在醫療衛生工程投入105.7億元,實施3類13個重點項目,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衛生三級服務網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將提高到每人280元/年,形成五大區域中心輻射全島格局和全省“1小時三級醫療機構服務圈”,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網絡建設及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實現每個行政村有一所衛生室。
《綱要》緊緊扭住了“富民”這個直接目標。建設國際旅游島、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發展改革的成果。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情況是檢驗“發展惠及人民”這一發展主題的試金石。海南這幾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但由于長期以來收入基數很低,目前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與經濟較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為此,《綱要》提出努力實現“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到2015年,力爭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綱要》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未來五年各級財政新增財力55%以上將直接用于改善民生;通過提高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建立良好的消費預期,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解決就業問題是基礎。未來五年將新增就業崗位40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建立健全城鄉平等的就業援助制度和創業促進就業服務體系,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每個農村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名適齡勞動力轉移就業,大力促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務工性收入、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通過“十二五”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海南將徹底甩掉欠發達省份的帽子,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將大幅提升,真正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
《綱要》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系列目標。海南將根據“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的戰略定位,積極探索,先行試驗,推動海南旅游業及相關服務業在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目標將全面實現,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將更趨完善,經濟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管、投融資、土地管理等方面體制將更具活力,社會管理體制將更加健全,外商投資政策將更加開放,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將更見成效,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將進一步提高。從一定意義上說,“十二五”的各項任務能否完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能否實現,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理想能否實現,關鍵在于改革開放是否到位。換句話說,突破舊有體制機制的束縛,建立更具活力、充滿生機的體制機制,是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和不斷改善民生的關鍵所在。
《綱要》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海南將不斷深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的改革開放,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農墾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社會事業體制等重點改革,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抓緊落實包括游客離境退稅、離島免稅、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更開放的航權政策、海洋旅游政策、資金支持、稅收減免、自主審批權、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和更靈活的融資政策等在內的多項開放政策;加緊細化和落實中央在出入境管理、土地、稅收、關稅、審批、農業、工業、軟件業、服務業等方面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資源、政策和僑鄉優勢,不斷拓展海南對外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改善投資環境,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深化瓊港、瓊澳、瓊臺、瓊粵、瓊桂等區域合作,使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使開放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D601
A
1004-700X(2011)04-0037-04
中共海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