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運襟 劉紅英 陳福潤
廣西崇左市實施 “走出去”戰略研究
莫運襟 劉紅英 陳福潤
2003年撤地設市以來,崇左市依托自身優勢,采取多種措施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取得喜人的成效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問題。本文對此進行專題研究,認為:就崇左市實施“走出去”戰略而言,政策是關鍵,利益最大化是原動力,服務業是優勢。
崇左市:“走出去”;分析;討論
Abstract:Since cancellation of Nanning Prefecture and establishment of Chongzuo City in 2003,Chongzuo City took various measures to“go out”and has reaped satisfactory results though still facing some dedicate probtems.For“going out”in Chongzuo City,policy is the key,service industry is the advantage while interest maximization is the motive power.
Key words:Chongzuo City;“going-out”;analysis;suggestions
“走出去”是指國內企業到國外開展投資與經濟技術合作,以便在更多國家和地區合理配置資源,包括境外投資、境外農林漁業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業務。崇左市是2002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2003年8月正式掛牌設立的地級市,下轄原屬南寧地區的崇左縣、大新縣、龍州縣、天等縣、扶綏縣、寧明縣和憑祥市。崇左市位于廣西西南邊陲,面對東盟,經濟比較落后,資源相對缺乏,市場空間有限。設市之初,首任市長張秀隆在《2003年崇左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崇左市要積極“走出去”。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的背景下,分析和討論崇左市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優勢、措施和面臨的問題、對策,對于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做大做強崇左市沿邊通道經濟,具有積極和現實的意義。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崇左市是著名的邊境城市。崇左市與越南山水相連、人緣相親、語言相通、習俗相似。全市有4個邊境縣 (市)和3個享受邊境待遇的縣 (區)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533公里,國家一類口岸3個、二類口岸4個、邊民互市貿易點13個。崇左市緊連東盟,處于中國與東盟陸路大通道的關鍵節點上,是我國與東盟物流的主要集散地,是中國通往東盟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如果說廣西是中國通向東盟的橋頭堡,那么崇左市就是廣西通向東盟的橋頭堡。崇左市獨特的區位優勢為其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豐富的資源優勢。崇左市是廣西乃至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有“中國糖都”美譽。蔗糖業是第一大支柱產業,甘蔗種植面積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80%。2010年,全市甘蔗種植面積達400萬畝。全市礦藏資源豐富,已發現礦藏26種,探明儲量20種,其中,錳礦儲量1.49億噸,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的20%,占廣西的60%,錳礦產業已成為全市的第二大支柱產業。膨潤土儲量達6.1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鋁土礦儲量達1.39億噸。旅游業是第三大支柱產業。德天瀑布、崇左生態園、龍州紅八軍紀念館、寧明花山壁畫、憑祥友誼關,左江沿岸景點、寧明假日溫泉、大新跨國瀑布等景點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2010年1—6月,崇左市接待中外游客314.49萬人次,僅旅游外匯收入2473.36萬美元。崇左市豐富的蔗糖、礦產、旅游資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優惠的政策優勢。崇左市可享受國家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在金融、財政、稅收、貿易、投資、科教、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審批、核準、備案等可享受特別優惠。2004年5月中國與越南就共同建設“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達成一致協議。崇左市就是此“兩廊一圈”的重要節點城市。2008年1月,國務院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崇左市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2”①城市之一。
(一)政策鼓勵。企業是“走出去”的主體。逐利性則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動力和目的。幾年來,崇左市委、市政府把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緊緊圍繞地域和資源優勢,在用足用活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政策基礎上,出臺“優費、優證、優先”等多項優惠政策,培育和刺激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及個體經營戶大膽走出國門。
(二)廣泛宣傳。好政策還須大力宣傳,才能為世人所熟悉。崇左市積極舉辦各種“走出去”培訓班和講座,廣泛利用現代媒體手段,大力宣傳各種“走出去”政策,指導企業辦理境外投資手續,為對外投資企業充電,提高企業的經營素質和政策水平,堅定企業“走出去”的信心。幾年來,先后舉辦多個培訓班和講座,培訓“走出去”人員200多人次。
(三)走出去洽談。崇左市以東盟為平臺,充分利用自治區組織出訪東盟國家的時機進行投資洽談。2005年,市商務局參與組團出訪越南6次,與越南工商會、煤炭總公司及諒山、高平、北寧等省市進行會晤、會談達10次以上:2007年5月,崇左市委、市政府組織企業隨自治區考察訪問團出訪越南、柬埔寨、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廣泛進行投資洽談,與東盟國家簽訂合作項目23個,投資總額27416萬美元。
(四)請進來洽談。崇左市以每年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平臺,積極組織企業參與投資洽談活動,通過博覽會搭建“走出去”通道。在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前期,崇左市積極邀請境外客商參加東盟博覽會,與該市企業進行經貿洽談,擴大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交流。在2006年底的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崇左市簽訂“走出去”投資項目51個,投資總額925萬美元;在2007年底的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崇左市又與東盟國家簽訂“走出去”投資項目10個,中方投資額6608萬美元。
(五)跨國投資。跨國投資是崇左市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崇左市借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東風,大力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設立分支公司。從2005年7月崇左市第一家境外投資企業成立到2009年,全市已有17家企業在越南、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投資項目27個,投資總額達2.3多億美元。
(六)跨國農業合作。崇左市甘蔗、茶葉、蔬菜、木薯、藥材、肉類等勞動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菲律賓等東盟國家人均占有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資源高,擁有大量可耕地,但農業優質種子、生產技術和農業機械十分欠缺,水稻和玉米產量偏低。雙方在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開發、無公害農業、大棚技術、沼氣能源綜合利用、甘蔗、木薯、水果、茶葉、桑蠶等種 (養)植方面合作前景廣闊。2007年6月,大新縣人民政府與越南下瑯縣人民政府簽訂甘蔗種植合作協議,確定由中方提供新臺糖16、新臺糖22或其他高產優良甘蔗種苗和化肥、農藥、技術,利用越南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用3到5年時間,在越南下瑯縣種植甘蔗面積達700公頃以上,并運回大新縣制糖企業壓榨制糖。至2009年,龍州、大新、憑祥等邊境縣 (市)在越南高平、諒山省的甘蔗種植累計面積達3.16萬畝,2010年增種1.28萬畝。
(七)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2010年9月,廣西區政府和越南諒山省政府簽署了“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協議書,在憑祥市浦寨邊貿區與越南諒山同登新清口岸區交界處,各劃出土地8.5平方公里,共同建設總面積為17平方公里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賦予財政、稅收、投資、貿易及其他配套產業的特殊優惠政策,實行特殊海關監管,以吸引境內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在這一區域內聚集和互動,實現區域發展和繁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廣西東興—越南芒街、廣西龍邦—越南茶嶺等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也正在醞釀之中。
(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建市以來,崇左市采取有力措施,多方籌資,不斷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口岸功能,共投入10多億資金,完成了友誼關廣場、友誼關人行廊道、水口口岸聯檢樓改造、水口口岸驗貨場、友誼關口岸聯檢樓、憑祥鐵路口岸聯檢樓等項目建設,開通了友誼關電子口岸,提高了通關速度和過貨能力,為人員和貨物“走出去”提供便利、快捷、順暢的通道。
(九)綜合保稅區建設。2008年12月,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規劃喜獲國務院批準。兩年來,崇左市委、市政府采取超常措施,舉全市之力加快保稅區建設。目前,保稅區一期工程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計劃于2010年底封關運行。該保稅區建設將為崇左市技術、資金、信息、人員“走出去”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平臺。
(一)走得出去的企業少。崇左市是由原南寧地區西部七縣 (市)組建而成,是少數民族聚居邊境城市,經濟基礎薄弱,生產力落后,實力雄厚的企業少。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地方一般財政收入排在全區的第13位和第10位;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僅占全區平均水平的88.08%和78.74%。撤地設市之前,國家和自治區在崇左市安排的重點項目極少。原南寧地區76家地直企業也只有4家落戶崇左市,且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全市沒有一家自治區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走出去”的實力。
(二)企業缺乏“走出去”動力。企業是“走出去”的主體。利益最大化是企業“走出去”的唯一動力。逐利性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目的。就目前崇左市來說,政府對“走出去”鼓勵政策的力度不大,企業自身對“走出去”的認識不到位,欠缺跨國經營管理經驗,故土觀念重,滿足于國內生存和發展。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外市場前景黯淡,利潤率低,企業難以實現“走出去”的利益最大化,對“走出去”的熱情不高。
(三)難度大風險大。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市場萎縮,資金到位率低、合同談判困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投資壁壘提高,國內外收入差距縮小,企業“走出去”難度加大。許多東盟國家至今還深受經濟危機困擾,經濟動蕩,通脹嚴重。人民幣不斷升值,越南盾等東盟國家貨幣持續貶值,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國內需求減少,境外投資風險加大。
(四)手續繁瑣。按國家規定,境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或勞務合作都要先取得資格證書方準從業。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部門千方百計簡化“走出去”審批手續,境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審批手續還是比較繁瑣。企業須在市內和南寧來回跑多次,有的手續還要到北京辦理,因為核準權在北京。企業不僅要為審批準備大量電子材料,進行網上申報,還要備妥許多標準高、要求嚴、程序復雜的紙質材料。審批牽涉的部門多、消耗的時間長。
(五)境外加工質量差。縱觀崇左市已經“走出去”的企業,多數是到東盟國家投資辦廠,開采礦山,種植作物,產品在境外加工后運回國內銷售。由于東盟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技術設備先進性和工人整體素質跟我國相比,尚有一段差距,導致境外加工的產品質量不高。越南農業經濟院曾對各省市保管、加工和銷售茶葉、咖啡、水果蔬菜等3種農產品的60家中小型企業調查后發現:只有2家企業具備現代加工工藝,近40%的企業主不具備專業水平,只有15.2%產品達到國際標準。
(六)口岸設施落后。崇左市共有7個國家一類和二類口岸,但均為老口岸,如友誼關和水口口岸為上個世紀50年代初建成和使用。近年來,雖然各口岸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觀,有的口岸還實現了電子通關,但多數口岸查驗設施和設備陳舊,使用時間過長,缺少現代化聯檢大樓、大型驗貨場、監管場,導致高峰期間大量人、車、貨積壓口岸通道,通關速度慢。
(七)融資困難。近年來,盡管國家對境外放款的核準和匯兌手續等規定已有所調整,但融資難、流動資金少還是困擾“走出去”企業的嚴重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銀行對企業的貸款用途、貸款風險難以掌握和控制,很多貸款并未落到實處。境內企業在境外銀行缺乏信用,企業貸款難、利率高、額度少、周期短。企業向國內銀行貸款,一因資產在境外無法進行抵押,二因通過境內母公司對境外子公司的融資性擔保控制嚴,企業用匯需求難以滿足。
(八)人才缺乏。崇左市是在幾個經濟落后的小縣成立的新興城市,設市時間短,沒有人才的沉淀和積累,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要出得去,站得穩,還缺少大量既熟悉東盟各國經濟、政治、法律、習俗,又精通業務、懂管理、善經營、通外語的高素質人才。
(一)政策是關鍵。無數事實證明,一個落后地方的經濟要發展,必須緊緊依靠政策。崇左市是廣西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小城市,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文化落后,企業競爭力不強。崇左市要“走出去”,沒有政策支持和鼓勵,將一事無成。崇左市應向廣州市學習,把“走出去”提高到戰略高度,成立“走出去”專門領導機構,采取專項措施,加強政策研究,用足用活我國、外國、自治區和本市現有政策,出臺更大膽更優惠的地方性稅收、外匯、金融、保險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走出去”。
(二)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崇左市要“走出去”,出去后要站得穩,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崇左市“走出去”需要大量懂得國際貿易業務操作、熟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運行規則、掌握跨國經營管理、眼光長遠的高級人才。引進是解決人才問題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可以高薪從我國先進省、市、區和發達國家引進人才。只有高薪,才能吸引人才。解決人才問題還要靠培養。崇左市的高校乃至整個廣西的高校,應開設與東盟有關的課程、班級、專業或方向。應盡快設立崇左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東盟研究所,大量舉辦各種培訓班、研討會、座談會,多方培養“走出去”人才。政府應以提供資金和師資支持方式鼓勵企業培養人才。還可與東道國政府或合作企業共同設立人才培訓機構,合作培養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應打破常規,建立創新的人才使用機制,公開大膽選拔優秀人才并委以重任,讓人才帶著項目或任務走出國門施展手腳。滿腔熱情為人才脫穎而出提供服務和保障,切實解決“走出去”人才的后顧之憂,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
(三)利益是動因。企業規模和實力是“走出去”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利潤最大化才是“走出去”唯一動力和目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圍繞經濟效益進行。資本最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馬克思說: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企業愿不愿意“走出去”,關鍵要看企業“走出去”后有無誘人的利潤。只要有足夠利潤,崇左市的大企業、小企業甚至個體經營戶都會千方百計爭相“走出去”,否則,就算政府拿著棍棒在后面趕,企業也不會“走出去”,“走出去”了也會“跑回來”。崇左市應結合自身特點,以蔗糖、礦業、旅游、物流等優勢產業為基礎,多方式開展境外投資合作,推動機制和方式創新,大膽讓利,通過稅收調節、補貼貼息、專項獎勵、政策性保險、優質服務感化、外匯使用等手段,激發企業“走出去”的動力和積極性,先予后取。
(四)服務業是優勢。服務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發達程度的晴雨表。在經濟全球化、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通訊、文化、計算機、信息、金融、保險、專利使用、特許經營和咨詢等新興服務領域是這次產業轉移的重點。近10年來,各國一半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流向了服務業。在目前全球經濟總量中,服務業已占據60%以上。在我國,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方式。2010年3月北京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從長期看,服務業應該是崇左市“走出去”的優勢。崇左市工業落后,經濟欠發達,但在蔗糖、礦業、旅游、物流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崇左市應利用我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機遇,發揮自身區位和資源獨特優勢,利用通道經濟定位,大力發展建筑、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通訊、文化、計算機、信息、金融、保險、專利使用、特許經營和咨詢等新興服務業,積極鼓勵建筑、運輸、物流、旅游、飲食、采礦加工及農作物種植加工技術企業大膽“走出去”。
(五)進出并重。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引進來”和“走出去”要更好結合起來,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理論上,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都可以帶動經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在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比例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1∶1.1。目前我國的比例是2∶1。到2009年底,崇左市1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27個,投資總額2.3億多美元,全市共有外商投資企業47家,投資總額8.6324億美元,進與出的比例1∶0.27,遠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鄧寧的國際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NP低于400美元,吸收外資少,完全沒有對外直接投資;當人均GNP位于400美元~2000美元,隨著引進外資增長,開始對外直接投資;當人均GNP在450美元以上,就成為主要的國際資本輸出國。2008年,崇左市人均GDP為1.1178萬元 (約1700美元),位居廣西第十名。說明崇左市是“進”遠大于“出”不合理的單向型資本流動方式,進一步推動對外投資迫在眉睫。在大量引進外資的同時,崇左市應加大對外投資力度,走“請進來”與“走出去”并重路子。
(六)多管齊下。近幾年來,崇左市對外投資發展較快,但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發展較慢。作為帶動資本、設備、勞務、技術輸出的綜合載體,對外承包工程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研究表明:若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增加1億美元,則中國GDP增長3.15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帶動度為3.15。2008年,廣西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2.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9.5%,帶動了價值3987萬美元的設備和原材料出口。
(七)簡化手續,強化服務,降低收費。中央政府應盡快出臺《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和《境外投資條例》及配套管理辦法,規范程序,簡化手續。地方政府可借助現代技術,實現多部門聯網辦公,開設類似于中國電子口岸網站和使用類似報關報檢軟件,在辦理審批、辦證等手續時,先機審后人審,即先電子交單,在計算機審核反饋“同意”或“成功”信息后,企業才紙質交單,審核部門再進行人工審核。如機審不通過,就不用紙質交單,縮短了兩次人工審查的時間。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如火如荼。中國大西南甚至俄羅斯等國家大量人流、物流、車流要經過崇左市進入東盟。崇左市均應加大投入,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場所,更新設施設備,提高口岸管理水平,強化服務意識,切實降低收費,建設服務型的通道經濟,不做“雁過拔毛”收費經濟。
(八)多方融資。目前崇左市“走出去”企業資金主要為自有資金或國內銀行貸款,企業還可通過海內銀行貸款、國際銀團貸款,采用定向發股、換股合并、股票支付等國際上通用的融資方式在國際市場融資。“走出去”企業也可以通過借貸、合股等方式充分利用境內外民間游資。
注釋:
①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指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及玉林、崇左6市。
[1]孔淑紅、曾錚,國際投資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187-192.
[2]莫運襟,我國服務貿易初探[J]廣西輕工業,2010.4,95-97.
[3]聯合國《2010年世界投資報告》[R],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0年7月.
[4]大口岸 大通關 大提升,人民日報海外版[N]2010年1月30日第02版.
[5]崇左市對外合作項目投資增長迅速,廣西新聞網[N],2007年10月29日.
[6]廣西崇左不斷拓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左江日報[N],2009年9月7日.
[7]中央編澤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7卷1986.258.
[8]2003年崇左市政府工作報告,[R],市長張秀隆.
[9]2008年崇左市政府工作報[R],代市長黃克.
[10]2010年崇左市政府工作報[R],市長黃克.
〔責任編輯:俸代瑜〕
An Inquiry into the“going out”of Chongzuo City
Mo Yunjin,Liu Hongying,Chen Furun
F063.6
A
1004-454X(2011)01-0186-005
【作 者】莫運襟,廣州城建職業學院,高級經濟師,廣州,510925;劉紅英,廣東韶關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韶關,512000;陳福潤,廣東江門五邑大學08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江門,52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