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國期刊民族學、文化 (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

2011-12-24 07:51:22201010201012
廣西民族研究 2011年1期
關鍵詞:大學研究

(2010.10~2010.12)

(本欄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滿達日花主持)

全國期刊民族學、文化 (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

(2010.10~2010.12)

(本欄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滿達日花主持)

一、民族問題與民族關系研究

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述論/雷振揚//民族研究.-2010,(4).-32~41

邊疆少數民族國家認同建設的意義、挑戰與對策/陸海發,袁娥//青海民族研究.-2010,(4).-16~19

從“民族”與“族群”之爭看中國民族理論研究的價值取向:構建中國民族理論話語體系研究之三/黃仲盈//廣西民族研究.-2010,(4).-34~41

當前中國民族理論研究中應堅持的路徑和方向/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6).-21~27

對《共產黨宣言》中關于“民族”的重要論述的再思考/陳玉屏//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0).-1~7

發展協商民主,完善中國特色的族際整合/常士訚//民族研究.-2010,(4).-2~11

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政策實踐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李曉斌,楊小蘭//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12~16

略論我國民族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創新/來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1).-1~6

論胡錦濤“四個有利于”民族工作成效標準的理論內涵/易玲//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4).-34~37

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協商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田釩平//民族研究.-2010,(4).-12~21

論民族語言文字平等與民族團結/蒙元耀//廣西民族研究.-2010,(4).-26~31

論中國特色散雜居民族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李安輝//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22~27

民族平等原則:王朝中國與當代中國民族政策的分水嶺/周競紅//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5~8

民族主義相關問題研究/都永浩//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5).-1~11

穆斯林民族主義的形成:以巴基斯坦建國為例/錢雪梅//世界民族.-2010,(5).-9~18

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楊芳//民族研究.-2010,(6).-9~20

試論我國城市民族關系影響因素度量指標/文妮//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4).-38~41

新世紀中國民族理論發展略要:基于相關文獻研讀的討論和評述/于春陽,郭文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1).-7~11

新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廣西“四個模范”的形成/羅樹杰//廣西民族研究.-2010,(4).-19~25

新中國60年民族政策理論的發展:新中國60年民族理論發展系列論文之七/金炳鎬,孫軍,肖銳//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4).-4~10

云南民族團結和諧發展的經驗與啟示/李若青//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5~10

政治學視野下的民族群體性事件及治理機制/吳亮//民族研究.-2010,(4).-22~31

制度安排與實踐運作:民族自治地方干部民族化問題新探/程守艷//廣西民族研究.-2010,(4).-42~46

中國民族經濟政策回顧及其評價/張麗君,韓笑妍,王菲//民族研究.-2010,(4).-42~53

中國民族識別的依據/王希恩//民族研究.-2010,(5).-1~15

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傳播與運用/張世飛//民族研究.-2010,(6).-1~8

壯漢民族和諧共存的歷程與現代啟示/覃德清//廣西民族研究.-2010,(4).-11~18

壯族的國家認同與邊疆穩定:廣西民族“四個模范”研究之二/覃彩鑾//廣西民族研究.-2010,(4).-1~10

二、理論綜述

埃德加·莫蘭的復雜性思想及其對人類學研究的批判/張連海,約翰·霍根//青海民族研究.-2010,(4).-10~15

博爾諾夫對存在主義人類學的批判及其教育意蘊/唐衛平,吳云鵬//青海民族研究.-2010,(3).-20~23

吃與不吃:食物體系與文化體系/彭兆榮//民俗研究.-2010,(2).-114~126

從法國看日本民俗 (民族)學/【法】安娜·布希 (Anna Bouchy)撰;鞠熙譯//西北民族研究.-2010,(4).-92~98

從國家的到全球的:變遷中的歐洲認同?/【德】沃爾夫岡·卡舒巴著;楊利慧譯//民俗研究.-2010,(3).-5~15

從現實生存到文化生存:試論人口較少民族現代化問題的研究范式/黃娟//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1).-12~16

從《易經》看“象征理論”/程林盛//青海民族研究.-2010,(3).-28~30

Diaspora:定義、分化、聚合與重構/李明歡//世界民族.-2010,(5).-1~8

費孝通先生與少數民族的不解情懷:兼論費先生的金秀圣堂情結/覃錄輝//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6).-5~15

服務創出的禮儀體系:工作的人類學/【日】八卷惠子著;鄭錫江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12~16

公共知識:“文化族群”/“國家民族”與公民/李春霞//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14~20

國家在場與民族社區宗教正功能的生成:以貴州青巖為例/雷勇//廣西民族研究.-2010,(4).-66~71

后民族歐洲與憲政愛國主義:結構主義與文化主義的二元分析/高奇琦//民族研究.-2010,(5).-16~29

建構中國“民族走廊學說”的意義/李星星//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14~17

交流與表征:民族性、民族主義與本土化/張春梅//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4).-26~33

柳田國男與日本民俗分類/烏日古木勒//民俗研究.-2010,(3).-33~49

旅游人類學的建構與本土化研究/李偉//廣西民族研究.-2010,(4).-72~79

論人類學人觀研究的物、人、心之維/李笑頻//思想戰線.-2010,(6).-28~31

民俗學表演理論核心概念探析/段靜//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5).-58~63

民俗學高等教育的變化、對策和階段性實踐/董曉萍//西北民族研究.-2010,(4).-83~91

民俗與身體:美國民俗學的身體研究/彭牧//民俗研究.-2010,(3).-16~32

“民族”的邊界與認同:以新賓滿族自治縣為例/劉正愛//民族研究.-2010,(4).-54~63

民族·國家·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視閾下白壽彝先生的民族關系史理論研究/范國強,管祥久//青海民族研究.-2010,(3).-36~39

人口人類學若干問題:基于與民族人口學的比較分析/呂昭河,宴月平//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90~94

人類學:巴塔耶通往莫斯的橋梁/支運波//青海民族研究.-2010,(4).-25~31

人類學他者與殖民主義:以日本人類學在“滿洲”為例/劉正愛//世界民族.-2010,(5).-44~53

日本的經營人類學/吳詠梅//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2~6

神話學與人類學/王銘銘//西北民族研究.-2010,(4).-67~82

特稿:紀念·繼承·發展:紀念費孝通、林耀華誕辰100周年暨民族學中國學派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陳理,劉阿榮,楊圣敏,麻國慶,馬戎,周建新,丁紅,莊孔韶,王曉義,郝蘇民,余糧才,周大鳴,納日碧力戈,邵京//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29~48

田野民族志與中國人類學的發展:紀念費孝通、林耀華先生100周年誕辰/王建民//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6~11

網絡民族主義的民族學解讀/羅坤瑾//廣西民族研究.-2010,(4).-60~65

文化人類學中的身體研究及中國經驗探討/章立明//世界民族.-2010,(5).-52~59

文學人類學的學術倫理/葉舒憲//百色學院學報.-2010,(4).-1~6

文學人類學:一種生存方式/蕭兵//百色學院學報.-2010,(4).-7~9

文學與學文/彭兆榮//百色學院學報.-2010,(4).-10~14

我國早期民族學家在川南敘永苗族地區的田野調查/劉芳//廣西民族研究.-2010,(4).-80~85

心性的身體:醫學人類學未來研究引論/西佩·休斯,羅克著;羅文宏,黃劍波,張有春譯校//思想戰線.-2010,(6).-10~16

形象與想象:柏林的都市民族學/【德】沃爾夫岡·卡舒巴著;安德明譯//民俗研究.-2010,(2).-5~15

尋找他者: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羅安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1).-49~54

演進博弈:族群文化的基本特性/關丙勝//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33~37

藝術人類學研究的對象及其田野實踐/洪穎//思想戰線.-2010,(6).-17~22

儀式與戲劇:文學人類學的解讀:兼論詩、歌、舞的三位一體/朱存明,顧穎//百色學院學報.-2010,(4).-15~19

音樂人類學的歷史語境與理論訴求/熊曉輝//青海民族研究.-2010,(3).-24~27

飲食人類學與草原飲食文化研究/張景明//青海民族研究.-2010,(4).-32~37

在國家與民族認同之間/彭兆榮//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5~13

整體生存理論與民族志實踐/張佩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49~55

中國古人類學早期傳入的背景與過程/杜靖//青海民族研究.-2010,(4).-1~9

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與邊疆民族研究:以任乃強先生為個案的學科史討論/王建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0).-45~50

中國理論社會學研究:進展回顧與趨勢瞻望/楊敏,鄭杭生//思想戰線.-2010,(6).-1~9

中國民族話語的現代性思考/王菊//廣西民族研究.-2010,(4).-55~59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核心概念、概念體系及理論意義/包玉山//民族研究.-2010,(5).-30~35

族群藝術的身份建構與表述:以麗江洞經音樂為例/楊杰宏//思想戰線.-2010,(6).-23~27

族群與國家:文化的想象與公民的認同/邱守剛//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21~23

三、社會、文化及其變遷

巴爾虎蒙古人的歷史記憶與認同實踐/興安//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30~35

變遷與調適:青海哈薩克族生產生活八十年/徐如明,僧格//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36~40

布迪厄資本理論視域下的彝族畢摩/王進//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20~24

草原文化與隴右文化的親和:以天水移民為研究視角/何生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37~43

城市邊緣孤獨的守望者:白銀區“回民小村”城市融入中的排斥與內卷/巨晶//青海民族研究.-2010,(3).-54~57

從家屋到宗族?:廣東西南地區上岸水上人的社會/賀喜//民俗研究.-2010,(2).-224~246

從一個苗族村落的教育民族志反思中國邊遠民族地區教育/陳沛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0).-13~19

從儀式走向信仰:端硯行業神崇拜復興的田野調查/何向//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17~21

從族群到民族:地方認同與國家分類的博弈與互惠:湘西社區的實證研究/陳心林//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38~42

村落視野下壯族通婚圈的嬗變:壯族婚姻家庭研究之一/黃潤柏//廣西民族研究.-2010,(4).-97~101

村莊中的性別與權力:珠三角南村的實證研究/鄒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82~86

WTO總干事任命運作機制的人類學研究/丁巖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43~47

大理壩區白族婚禮的當代變遷及影響/楊慶毓//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67~71

傣族寨神勐神神祭祀之宗教解讀:以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為分析框架/閻莉,張津夷//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4).-126~132

都市流動穆斯林文化適應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基于問卷調查的廣州個案實證研究/陳曉毅//青海民族研究.-2010,(3).-1~19

爾蘇藏族“渣卓”節日文化研究/王德和//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97~100

甘肅藏漢民族共有的“拉扎”節及其功能研究/馬清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13~16

歌唱與生活:大理劍川白族調的社會功能及其變遷/董秀團//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8).-44~51

關于藏彝走廊的民族文化格局:試論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區/石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1~6

廣西金秀瑤族石牌習慣法之違法規制探析:廣西世居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之二/李遠龍,李照宇//廣西民族研究.-2010,(4).-132~139

國家與地方的歷史互動:宗族文化教育組織視角:以浙江蒼南蒲城鄉華氏族學為例/林敏霞//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56~64

哈尼族奕車人離婚現象的人類學分析/丁桂芳,黃彩文//民族研究.-2010,(4).-64~74

漢人的喪葬儀式:基于民族志文本的評述/張佩國//民俗研究.-2010,(2).-76~94

韓國瑤族文化研究現狀與課題/【韓】安東濬著;崔元萍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2~6

回娘家習俗與嫁女身份的轉變:兼論民俗文化的協調功能/刁統菊//西北民族研究.-2010,(4).-145~159

跨國民族流動與國家認同構建:以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箐腳村苗族為例/鄭宇,曾靜//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24~29

拉薩藏回及其文化思考/楊曉純,馬艷//青海民族研究.-2010,(4).-61~64

歷史記憶與英雄祖先崇拜:以云南馬關縣壯族“儂智高”崇拜為例/羅彩娟//廣西民族研究.-2010,(4).-109~116

禮物的話語:春節場域下送禮演繹模式的文化解讀/蕭洪恩,王婧,馬丹//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1~6

涼山彝族傳統習慣法中的信仰習俗/蔡富蓮//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24~28

涼山彝族社會性質的學術論爭的反思/王菊//貴州民族研究.-2010,(5).-29~35

裂變與統合:對一個普米族村莊社會過程60年變遷的人類學研究/朱凌飛//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25~30

靈魂祖先與社會:越南儂族“蓋邦”儀式與靈魂觀研究/王越平//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101~106

龍舟競渡的文化源流及其現代演變/張永峰,張麗//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92~96

隴川縣戶弄村德昂族文化變遷/趙金萍//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72~75

旅游景區生產與族群文化的再造:對一個布依族村寨的旅游人類學研究/朱健剛//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77~81

旅游開發背景下的“湯瓶”功能變遷:以寧夏永寧縣納家戶回族村為例/姜克銀//民族研究.-2010,(6).-40~49

論過山瑤的掛燈儀式:來自廣西河口的人類學調查/張晶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95~100

論滿族說部的生成與播衍/江帆//西北民族研究.-2010,(4).-144~159

論壯族鄉約制度的起源與特色:以廣西龍脊壯族為個案/付廣華//廣西民族研究.-2010,(4).-140~143

苗族服飾符號的教育價值詮釋:基于西江的教育人類學考察/陳雪英//貴州民族研究.-2010,(5).-58~63

民族地區農業化肥污染的人類學探討: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吉信鎮為例/張彤//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35~38

南嶺走廊與瑤族研究:人類學學者訪談錄之五十七/秦紅增問,玉時階答//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23~27

人生儀禮展演與集體記憶強化:以畬族“做表姐”斗歌習俗為例/王逍//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65~70

日本社緣共同體中的宗教祭祀/【日】中牧弘允著;吳詠梅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7~11

少數民族輔助式雙語教學的發展困境與消解途徑:基于云南省瀾滄縣拉漢雙語教學的考察/李丹//貴州民族研究.-2010,(5).-141~145

社會變遷中的布朗族文化: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人類學調查/黃彩文//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10).-52~59

實踐與闡釋:大理白族“繞三靈”/白志紅//民族研究.-2010,(5).-69~77

試論維吾爾族民間故事中的神化形象/烏斯曼·斯馬義//西北民族研究.-2010,(4).-160~165

太陽詩人的精神尋根:楚辭中的日神意象及其人類學解讀/李措吉//青海民族研究.-2010,(3).-31~35

泰國水居文化的發展和變遷:以阿育他耶為例/秦璞//青海民族研究.-2010,(4).-38~42

文化斷裂與文化自覺:越南瑤族民間文獻的保護與傳承:以越南老街省沙巴縣大坪鄉撒祥村為例/玉時階//世界民族.-2010,(5).-75~80

微觀視角與縱橫向度下的桂中壯族師公教研究:以廣西上林縣西燕鎮為釋例/覃延佳//廣西民族研究.-2010,(4).-91~96

橡膠種植與西雙版納傣族社會文化的變遷:以景洪市勐罕鎮為例/楊筑慧//民族研究.-2010,(5).-60~68

消失的秋千架:阿卡人“耶苦扎”節的變遷與文化調適分析/張永杰,張雨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53~56

“小歷史”中的“小歷史”:歷史人類學視野下的苗疆貨郎擔/張中奎//貴州民族研究.-2010,(5).-128~135

新疆回族伊斯蘭教的宗教人類學考察/馬岳勇//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6).-47~50

雪災與救助:青海南部藏區的個案分析/扎洛//民族研究.-2010,(6).-50~60

瑤族宗教信仰中的盤王崇拜/張澤洪//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10~16

儀式操演與價值記憶:哈尼族奕車人“苦扎扎”獻祭儀式分析/丁桂芳//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7~12

儀式結構與國家認同:跨越中緬邊境的傈僳族刀桿節/熊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45~50

儀式敘事中粵西年例的變遷與當代意義:以廣東省茂名市為例/羅遠玲//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22~25

原始禮儀競技的體育人類學研究:苗族獨木龍舟競技文化調查/楊世如,韋佳//貴州民族研究.-2010,(5).-64~68

云南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發展的結構性差異與文化變遷/李曉斌,周真剛//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17~24

云南小涼山“農場彝人”的姓氏選擇/嘉日姆幾//民族研究.-2010,(5).-50~59

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動研究:漢彝文化邊緣的冕寧多續藏族/袁曉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7~13

藏族傳統社會天葬習俗的緣由辨析/余仕麟//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2).-18~23

中國艾滋病防治的人類學研究:社會文化行為的分析/蘭林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35~46,55

中國艾滋病防治的人類學研究: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識的KAP調查/蘭林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6).-57~65

中國艾滋病研究中的民族和性別問題/景軍,郇建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28~34

中國城市民族經濟文化類型的形成:民族企業與民族企業家的作用/張繼焦//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5).-17~22

中越邊境壯族跨國婚姻中的“拜后家”研究:以云南河口縣中寨村為例/王越平//民族研究.-2010,(6).-31~39

走出祖蔭:六十年后的西鎮人/韓忠太//民族研究.-2010,(6).-21~30

祖先何在:人類學視野下的墳墓風水觀之爭/溫春香//民俗研究.-2010,(2).-95~103

四、女性問題研究

城市化語境下青海女性的生存與發展/汪春燕//青海民族研究.-2010,(4).-69~74

國際發展援助中婦女發展的目標分析:以范式變遷與制度安排為視角/曾璐//婦女研究論叢.-2010,(6).-19~26

解讀滿族祭祀中的女性/徐立艷//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5).-157~160

李達在黨的創建時期對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貢獻/丁俊萍//婦女研究論叢.-2010,(6).-52~57

論中國的婦女犯罪社會學的建構/王金玲//內蒙古師范學院學報.-2010,(5).-86~94

論朱迪斯·巴特勒性別理論的動態發展/都嵐嵐//婦女研究論叢.-2010,(6).-65~72,78

評析《食品安全法》的性別真空/向東,吳凡,韓冰//婦女研究論叢.-2010,(6).-39~44

時間、空間、情境:中國性別平等問題的三維性/楊菊華//婦女研究論叢.-2010,(6).-5~18

湘南瑤族村落婦女生育健康中的公共衛生服務/楊衛玲//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54~58

新疆哈薩克族女性民俗變遷/韓慧萍,薛潔//民俗研究.-2010,(2).-65~75

性別跨越的狂歡與困境:朱迪斯·巴特勒的述行理論研究/孫婷婷//婦女研究論叢.-2010,(6).-73~78

云南少數民族婦女體育及其文化特征/方楨//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82~85

中國女性社會學學科化本土知識建構的歷程/石彤//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47~53

中國性別工資差距實證研究綜述/葛玉好,趙媛媛//婦女研究論叢.-2010,(6).-87~93

五、研究動態與書評

承認與消解:朱迪斯·巴特勒的《消解性別》/郭劼//婦女研究論叢.-2010,(6).-106~112

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問題研究綜述/馬偉華//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4).-41~46

從楊堃的一篇文章看法國社會學派民族學/常海燕//西北民族研究.-2010,(4).-201~205

當代中國象征人類學研究評述/覃娜娜//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5).-26~29

第三屆中國民族研究西南論壇:宗教、民族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湯蕓,張原//民族研究.-2010,(4).-104~105

“都市與族群”學術研討會綜述/吉妮莎·買買提//西北民族研究.-2010,(4).-206~207

對蘇聯民族政策實踐效果的反思:讀薩尼教授 (Ronald G.Sung)的《歷史的報復:民族主義、革命和蘇聯的崩潰》/馬戎//西北民族研究.-2010,(4).-5~26

俄羅斯族群復興的推動者:讀丹尼爾·特瑞斯曼的《俄羅斯的“族群復興”:后共產主義秩序中地方領導人的分離行動主義》/孟紅莉//西北民族研究.-2010,(4).-27~39

2010·中國西部民族學人類學論壇綜述/王雪梅,孫振玉//民族研究.-2010,(5).-104~105

20世紀40年代中國邊疆研究的方法與理論:以《邊政公論》為中心/段金生//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6).-5~11

關于城市民族問題的研究評述/鄭信哲,張紅//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5).-21~26

近十年我國人口較少民族研究述評 (1999年-2008年):基于CNKI期刊的統計分析/姚麗娟,郗春媛//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5).-31~36

謀殺與文明:對幾則神話的閱讀札記/楊清媚//西北民族研究.-2010,(4).-197~200

區隔化制度的失敗和民族國家的勝利:讀《民族國家的勝利:蘇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體的教訓》/盧露//西北民族研究.-2010,(4).-55~66

人類學的重建和自省:由《學科重建以來的中國人類學》說起/馬偉華,胡鴻保//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0).-297~280

首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議綜述/黃錦,劉初明//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94~97

葉長青康藏民族學研究綜述/申曉虎,陳建明//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0).-58~64

應用人類學最新發展和在中國的實踐學術研討會綜述/李文睿,陳剛//民族研究.-2010,(4).-106~107

越南瑤族研究回顧/【越】陳友山著;【越】阮小虹譯;胡美術校//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7~9

中國的“他者”觀念史:讀《西方作為他者》/李金華//西北民族研究.-2010,(4).-192~196

族群政治的制度邏輯:兼評菲利普·羅德的文章《蘇維埃聯邦政治與族群動員》/王娟//西北民族研究.-2010,(4).-40~54

〔責任編輯:劉建平〕

猜你喜歡
大學研究
“留白”是個大學問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午夜天堂视频|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性视频|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99成人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 99久久99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国产91高清视频| 狠狠v日韩v欧美v|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免费a级片| 日韩激情成人|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视频a| 亚洲成年人片|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香蕉网久久|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婷婷六月在线|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视频999|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浓毛av|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黑丝一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看片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导航|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久青草网站|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激情第一页|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