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其忠
高脂血癥養生談
文/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其忠
小貼士:藥膳
五味銀葉紅棗蜜:五味子250克,銀杏葉500克,紅棗250克,共入鍋中煮3次,去渣合汁,加蜂蜜1000克,冰糖50克,上火慢熬半小時,冷卻裝瓶備用。用法:每天2次,每次2匙,飯后開水沖服。
黑木耳豆腐湯:黑木耳10克,嫩豆腐250克,胡蘿卜30克,水發香菇150克。黑木耳用溫水泡發(去雜質后洗凈),豆腐切成小塊,胡蘿卜、香菇洗凈切成小丁,先在燒鍋內加入鮮湯一碗,把黑木耳、胡蘿卜、香菇倒入,加姜、蔥、鹽,燒沸后放入豆腐、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木耳山楂粥:取黑木耳10克,山楂30克,粳米100克。將木耳浸泡發透洗凈,與山楂、粳米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空腹服食。
近年來,高脂血癥的發病率急劇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若不及時治療,將成為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茲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對高脂血癥的防治作一簡介。
情志活動屬于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對外界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情感過激則會導致臟氣失調,誘發疾病。高脂血癥的發生也與情志失調密切相關,因情志刺激可導致肝郁不暢,肝脾不和,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而中醫所言“痰濁”,實際包括脂質代謝產物。故調攝精神和暢情志對預防高脂血癥至關重要。
有資料表明,長期睡眠不佳、精神緊張、憂慮及時間緊迫,均能影響血脂代謝,均可增加兒茶酚胺的分泌、非酯化脂肪酸增多,促使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態,氣血正常流注,可有效維持血脂的正常水平,不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延年益壽的法寶。
《黃帝內經》介紹“圣人”的養生之道時,曾指出三種怡情暢志之法:一是“無恚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無恚之心”,就是要消除惱怒、憤恨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喜怒哀樂,要善于排解、自釋。“無思想之患”,是指要放下思想包袱,減輕思想負擔,不為得失所累,不為名利所困。“以恬愉為務”,是指必須知道滿足,不能有太高的奢望,才能保持心境恬靜、樂觀愉快。上述調神怡情之法想必同樣適用于高脂血癥的防治。
《呂氏春秋》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明確指出了運動養生的意義,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
散步是最原始的運動方法之一,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和五臟、強壯筋骨的作用。跑步是一種長時間、慢速度、遠距離的運動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身體素質、改變虛弱的身體狀況、保持身心健康。跑步能比較安全地、最大限度地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脂肪代謝,減少體脂的儲存,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舒張冠狀動脈的口徑,可預防肺氣腫、冠心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及動脈硬化等。
八段錦把古代導引與中醫理論結合起來,把肢體運動與按摩、吐納相結合,具有我國傳統健身法的特點。它不僅能夠調心、調息、調形,改善氣血運行,調節臟腑功能,而且符合現代研究低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的特點。有氧運動已被公認為預防高脂血癥的有效手段。
此外,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也可有效提高老年機體的功能,預防高血脂的發生,從而對防治心血管疾病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年來,許多學者根據高脂血癥的特點,立足中醫理論,創立了一系列具有調整血脂水平的藥膳、茶療方劑。
茶的降脂作用,一直為古今醫家所重視。國內外研究證明,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特別是兒茶素)和維生素C,故有降脂之效。茶多酚類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對脂肪的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
選擇適宜的食物防治高脂血癥,不但為歷代醫家所肯定,而且業已為現代研究所證實。如大蒜,現代研究發現其所含蒜辣素等成分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濃度,并能減少肝臟合成膽固醇。洋蔥,不含脂肪,卻含有前列腺素A、生理活性物質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成分,是天然的血液稀釋劑。此外,香菇、黃瓜、紅薯、茄子、綠豆、花生、山楂、玉米油、枸杞子、番茄等均有一定的降脂通脈作用。
編輯:黃靈 yeshzh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