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醫學家在實踐中發現,節氣變化,直接影響人體生命節律的調節。倘若自然變化違反常度,必將影響人體正常的氣血運轉,造成功能節律紊亂、正氣下降、陰陽失調,極易感邪致病。所以,中醫學常將節氣與人體生理、疾病的診斷和轉歸,以及養生等方面密切聯系起來。
從6月10日到7月10日,將經歷夏至和小暑兩個節氣。
夏至——養陽正當時
每年的6月22日左右為夏至。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所謂的伏天就開始了,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在中醫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一陰生”,也就是說,盡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經開始生長。在此節氣中,盛陽覆蓋于其上,陰氣始生于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則開始死去,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此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這時節,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運動不宜過激,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損陽氣。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多食以傷脾胃。此外,夏至時節又是多汗的季節,人體出汗多,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時常,故此時宜多食咸味以補心。
小暑——重在防暑熱
小暑即小熱。每年7月7日左右,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這一時節,一方面要防止暑熱傷人,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因防暑過度而出現暑天受寒的“熱傷風”。因此,小暑節氣,可以適度選擇一些清涼的食物來避暑,如西瓜、涼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綠豆湯、苦瓜等,但同時,對于冰鎮的飲料、西瓜等,又注意不要食用太多,否則極易出現泄瀉。
另外,尤其要注意,小暑階段,由于天氣炎熱,人的肌表腠理處于開泄狀態,吹空調時間不能太長,溫度不能太低,夜間不能直吹頭面。否則,輕則極易出現陰暑證,即熱傷風;重則出現肩部酸痛,關節僵硬,甚至口眼歪斜等病,女孩還可出現月經失調等。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