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橘子,有人幾口就囫圇吃完,結果什么滋味也沒有吃出來;而有人卻先欣賞它美麗的外表,然后再慢慢地剝開,一小瓣一小瓣地吃,在細嚼慢咽中品味著橘子的甘甜。
一杯茶水,有人一大口就把它喝下,結果嘗到的只是苦澀;而有人卻先閉目嗅它,然后再細細地揭開茶蓋,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從中品出它的清香。
一朵鮮花,有人為了急于得到而一下把它折斷,結果花兒很快便枯萎了;而有人卻把它栽在庭前,出門或回家都能欣賞到它的美麗。
幸福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橘子、一杯茶水、一朵鮮花,是用來慢慢嚼、慢慢品、慢慢賞、慢慢享用的,如果暴飲暴食,幸福就會因消化不良,而生出許多人生的“疾病”來。
二
有人把幸福比做登山,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而另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結果。
于是,幸福有兩種,一種是享受過程,一種是享受結果。
過程是一根線,結果是一個點。就拿登山來說,在登山的過程中,你可以走走停停,欣賞鮮花,游覽美景,享受清風的撫摸,靜聽小鳥的啼唱,這一路上的勝景,就好像用一根線串在一起,串成一連串的幸福,系在心間,纏綿著你的心靈。而登山的結果,就是登上山頂,也許,在山頂你能享受到一種征服山峰的幸福,但這種幸福畢竟是暫時的、瞬間的,因為山頂只是一個點,你終究要從這個點上走下來,走下山頂,隨著走下山頂,那種在山頂上的幸福感也就隨之消失。
過程是綿長的,結果是短暫的。一根線的幸福,可以擁有無數點的幸福,而一個點的幸福,只是一個點,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瞬間就會走過,瞬間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蕓蕓眾生中的你我,是想擁有線的幸福,還是點的幸福呢?
對我來說,我想擁有一種綿長的幸福。
三
我有一位朋友,年薪百萬,可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富人了,但他卻每日愁眉苦臉,煩惱不斷。
一日,我對他說,你這么富有,還有什么不開心的呢?朋友道出了自己的隱情。他說,無論他怎么努力,都趕不上鄰居家富有。說完,朋友發出如下感嘆:人生不幸的事,不是跟鄰居一起吃糠咽菜,而是自己吃飯,鄰居吃肉;自己喝水,鄰居喝酒。原來,一個人的幸福指數,不是你擁有了多少,而是你內心滿足了多少。
富有不代表幸福,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不是外在的金錢和財富,而是內心的安寧和滿足。
四
一位心理學家問5個人同一個問題:什么是幸福?他們分別是這樣回答的:有個家,有愛我的爹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聽一聽鳥兒的歌唱,能起來走一走。
有個家,有愛我的爹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聽一聽鳥兒的歌唱,能起來走一走。作為一個常人,是多么容易得到這些幸福啊。然而,就是這些平常的幸福,以上5個人卻無法得到,因為他們分別是孤兒、棄兒、盲人、聾啞人、癱瘓者。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幸福。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溫暖的家里,就在我們爹媽的愛里,就在我們明亮的眼睛里,就在我們靈敏的聽覺里,就在我們自由自在的行走里……只是這些幸福太普通、太平常、太瑣碎,所以常常被我們忽視,不被我們珍惜。
我想,一個懂得珍惜當下、珍惜平常、珍惜現在擁有的人,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五
人世間的很多幸福,一旦失去,就不再回來。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們,一再提醒人們,要懂得惜福。
但在我看來,幸福是可以珍藏的。幸福是無形的,是流動的,是易失的,我們拿什么來珍藏它呢?
幸好,上蒼給了我們回憶,我們可以用回憶來珍藏它。
當人到暮年,夕陽西下,你坐在屋檐下,把一生的幸福,用回憶細細反芻、慢慢咀嚼。那時,你那張被夕陽映照的臉,就像一朵開在秋天的菊,每一個皺褶里,盛滿的都是幸福而燦爛的笑容。
六
一個中年人向一位老者請教:“幾十年來,我一直在追求著幸福,可得到的,卻往往是痛苦,這是為什么呢?”
“你是怎樣追求幸福的呢?”老者問。
“過去,我住在一個小鎮,我追求著成為小鎮上最幸福的人;后來,我搬到了一個小城,我追求著成為小城里最幸福的人;再后來,我移居到這個都市,我又追求著成為這個都市里最幸福的人。我一直在追求著幸福,可我心中為什么一點幸福感也沒有呢?”中年人愁眉苦臉地說。
“我看,你追求的不是幸福。”老者說。
“我總是在追求著一份最好的幸福,怎么說我追求的不是幸福呢?”中年人不解地問。
“我之所以說你追求的不是‘幸福’,那是因為你追求的是一種‘比別人幸福’,但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別人比你幸福,你所追求的‘最幸福’永遠無法得到,所以你在煩惱、嫉妒、焦慮和不安的折磨中,產生了一種深深地痛苦。”老者說,“幸福不是同別人‘比’出來的,而是自己感覺出來的。”
(編輯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