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集市上人還少,一個賣粉條的中年男人從敞篷車上拽下一張舊報紙,鋪到車下的水泥地上,拿出一盒象棋,邀請一個賣西瓜的中年男人過來,兩個人擺開了楚河漢界。路上行人匆匆,車聲呼嘯,他們卻沉浸在車馬炮卒的廝殺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的就是這種境界吧。
鄰家女從自費大學畢業后做了一個鄉村學校的英語代課教師,這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里,她有過很多機會,可以去考公務員,可以去移動公司應聘話務小姐,可以去考注冊會計師。因為學生喜歡,她就放棄了那些擦肩而過的機會。三十多歲時,她成了一個十歲孩子的母親,卻因為沒有政策支持,被學校清退。最近這三年里,我多次在路上遇見她。有時是冬天,她正趕往一所民辦英語培訓班去做臨時代課教師;有時是春天,她站在路邊賣早餐;最近一次是初夏,她在商場賣內衣。這些年,她的工作在變,年齡在變,容顏在變,唯一沒變的是她的笑臉。每一次跟她見面,未曾開口,她的臉上已經綻開了笑容,那張漸漸泛起皺紋的平凡的臉因為笑容可掬,在瞬間燦爛無比。
一對清潔工夫婦每日早起,一人推一輛手推車,一個往城東,一個往城西。掃完大街后,他們相向而行。每當他們從人群里看見對方熟悉的身影時,就會喊著彼此的小名快步走到一起,然后,肩并肩走向城郊的出租屋。他們的言行常常引得路人注意,他們卻安之若素。
…………
安之若素,是一種內心的安然平和,是一種達觀的處世態度。
莊子的妻子死了,朋友前去吊喪,他卻鼓盆而歌。朋友非常詫異,認為妻子死了,應該悲傷流淚才是,怎么能唱歌呢。莊子說,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樣,是自然現象。既然是無法避免的自然規律,為什么要哭泣呢?
安之若素,是一種智慧通達的人生態度。
安之若素,是一種處變不驚的大將風度。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一個人只要堅守內心的平和,做到安之若素,就會在順境中看淡名利,守住靈魂;在逆境中處變不驚,找到快樂。
(編輯 月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