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輕松“流”起來
5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5月上旬主要食品價格上漲范圍較4月下旬擴大,6成主要食品價格上漲,部分蔬菜價格重新上漲。這再次明確告訴我們:抗通脹任務依然艱巨!
最近幾天,一些媒體連續聚焦“物流頑癥”,用大量的詳實數據和鮮活案例呈現出這樣的事實:物流成本是推高物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上看,201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25萬億元和2.7萬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1%和16.7%,過高的成本已經成為制約物流行業發展壯大的最大障礙。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發達國家要高出一倍。
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推高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路橋費用;二是燃油費用。
媒體通過獨立調查發現,路橋費用占到了運輸成本的20%-30%,路橋企業暴利遠超石油、房地產等行業,是真正的暴利行業老大!
事實上,路橋暴利并非新話題。不久前,交通部宣布將提升公路的公共屬性,96%的公路將實現免費,但據推算,占公路運輸核心地位的高速公路,收費里程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繼續增加。過路過橋費畸高,不僅影響民生,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市場環境和投資環境。
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主要為企業投資行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激勵了各方投資熱情,也成為一本萬利的好買賣。早在2008年,國家審計署對18個省份收費公路進行審計時,就發現不少公路“收費”,早已完成“還貸”使命,并且成為地方財政以及公路企業盈利大戶。如陜西咸陽引進外資建設的渭城橋,總投資1.08億元,協議收費期限23年,而16年后,收費總收入已高達2.35億元,是總投資額的兩倍多。在這種投建管護機制下,如何把具有公共屬性的公路或者高速公路,從企業經營轉為社會公益,或者至少增加公益份量,降低盈利空間,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公路公路,公益的成份無,都是經營的成份,這恐怕是全世界收費公路的70%都在中國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國的公路多么讓投資人眼饞的原因之一;也是公路建設特別快速的原因之一。
物流成本的另外一個重頭,則是燃油費用。
按目前價格計算,燃油成本約占貨運企業貨運成本的30%-40%,這就意味著燃油零售價格每上升10%,貨運企業貨運事務成本就會增加約4%。在貨運型貨運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5%的情況下,對其正常經營的影響是很大的。隨著油價不斷走高,原本面臨激烈競爭的物業行業深受成本推高之苦,在部分物流企業中,油費甚至已經占到企業成本的近50%。
重壓之下,物流企業不得不通過提價來轉嫁成本,這樣層層加碼,物價不被推高是不可能的。
在我國,物流成本拉抬物價的問題早已存在。近年來,物價上漲不僅有生產領域的因素,物流領域的拉動更甚。連年不斷發生的“菜貴傷民”與“菜賤傷農”,生產、流通、零售各環節,異口同聲說“不掙錢”的怪象,說明高成本導致的流通體系落后現狀,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障礙之一。
據悉,物流業振興規劃細則或將于近期出臺。國家發改委已初步確定,將物流行業營業稅改變為以增值稅征收,同時還將大幅降低公路物流收費;此外有關物流行業的土地使用費也將大降,等等。
期待這些措施能夠真正解決物流業高成本頑癥,讓“物”真正能輕松“流”起來!
陳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