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泊頭電視臺 河北泊頭 062150)
播音主持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楊 勇
(泊頭電視臺 河北泊頭 062150)
播音是通過有聲語言傳遞信息的一門藝術,播音員、主持人是媒體的代言人,他們代表著欄目、頻道,甚至代表著媒體的形象。播音員主持人是社會公眾人物,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備比較出色的綜合素質。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播音員主持人隊伍,是提高自身競爭力促使廣播電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一大任務。一名好的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基本素質。
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播音員、主持人要向受眾傳播新聞,說明事理,傳播知識。在熒屏和話筒前面,他們是新聞媒體的代表。采編、技術、組織、導播等等大量的幕后工作,要通過播音員主持人最后創造性的勞動得到體現。作為播音員、主持人自身來說,自身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夠影響廣大受眾。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有一部分播音員、主持人自我感覺良好,高人一等,對聽眾的問題不耐煩,與受眾脫節;有的格調低下,對受眾扭捏作態,親昵的逢迎,嚴重違背了職業道德。究其原因,是他們混淆了或分不清職業形象和個人形象,錯誤把政府和人民賦予的話語權、媒體的影響力集中的自己身上,或根本就是借助崗位的特殊,使用大眾傳媒這一公共資源,濫用職業形象。因此,高尚的道德修養是我們做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的基礎,這就要求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心系受眾、愛崗敬業,謙虛謹慎,代表的應始終是社會中積極的、進步的主流趨勢。
另外,要想當好節目主持人,擁有更多的觀眾,還要有扎實的播音品質了,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講好普通話,正確掌握語音的聲、韻、調,做到發音準確清楚。播音員主持人一般都有較好的聲音天賦,但要想達到一定的播音水平,做到吐字清晰、音質優美、聲音富于活力和感染力,僅靠天賦是不行的,還必須有相應的播音理論和技巧,也就是要求我們的節目主持人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論和技巧,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為播音員、主持人,要樹立正確的人身生觀、價值觀和審美理念,提高政治敏銳力和洞察力,在主持節目的時候,就要時刻想到,我是媒體的體現者,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節目的策劃、構思、編排及話筒前的一言一行都要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大局出發。另外,還必須具備人文關懷精神,要貼近生活,貼近聽眾,要有受眾意識,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標聽眾是誰,他是在什么狀態下聽你講話。以此來確定你需要對播音主持狀態做出什么樣的調整。一些播音員、主持人說話沒有明確的對象感,或者說出很多破壞收聽狀態感覺的話語來,破壞了與聽眾的關系,就是缺乏人文關懷精神的表現。
由于播音主持的節目風格多樣,資訊題材豐富多彩,因此要求主持人的知識要豐富,才能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的任務。實際工作中,往往有部分播音員認為,作播音工作不同于記者,編輯要寫稿,只要相貌端莊,聲音條件好,即使文化功底與文學修養差些,一樣可以完成播音任務。產生這種錯誤看法的原因,緣于對播音工作的實質了解不夠深入。事實上,文化功底的深淺,是決定播音員能否不斷提高自我素養的關鍵。如今,人們已不滿足于收視收聽昨日新聞,渴望在第一時間內快捷地得到信息。如此,新聞播音員向能采能寫進行現場報道的“新聞主持人”過渡已成為了一種趨勢。而要獨立完成采寫播發新聞工作,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顯然無法深入進行。從另一個方面講,播音員在播音工作中要做到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共振”,同樣需要扎實的文學功底的支持,才能在短暫的備稿時間里準確、迅速地把握文稿的精神實質,很快洞察記者編輯編發稿件的意圖,進行恰當準確地播音表述。文化功底與文學素養的提高與獲得,在于平時不斷地汲取知識與養成。
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隨機性和挑戰性,它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具備很高的應變能力。任何突發事件對一個播音員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是一次嚴格的心理側試。當遇到突發事件時,播音員不僅要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鎮靜,而且要迅速采取補救措施,獨立解決問題,還要極力保持聲音的親切感與平和感,不能慌了手腳,“亂了方寸”。因此,建議播音員主持人適當地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建立全新的理性思維模式,充滿自信地面對話筒和鏡頭,是完全有必要的。播音心理學也應具有特定的哲理性內涵,不斷強化悟性思辨和文化積淀,以構筑不同的研究層面,有效地進行剖析和訓練。
總之,播音員、主持人只有不斷強化內在和外在的各方面修養,才能適應社會對播音主持的要求。
楊勇,男,(1979——),現就職于泊頭電視臺,任《泊頭新聞》欄目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