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勉
中國將在與世界的重新定位和相互適應中不斷成長
楊潔勉
2010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即在決定傳統和新興大國力量對比格局關鍵時期所特有的膠著性、反復性和曲折性。中國作為當前歷史性轉折和轉型的核心變量,正處于國際關系的聚焦、盤整和反彈的調整和適應期。
當前國際局勢變化有三大趨勢,一是力量消長繼續朝著有利于新興大國的方向發展,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正在進行戰略和政策調整以維護其國際事務的主導權。二是國際體系的改革繼續朝著領域化和區域化方向發展,但由金融危機的催化期進入艱苦的談判期,各主要行為體正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三是世界和周邊對我關注度和關切度繼續提升,中國和世界進入新一輪的相互關系適應與調整期。一方面,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峰會外交和世博外交碩果累累,各種文化年和語言年等活動為世界文化外交注入強勁的非西方因素。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在驚嘆中國巨大成就的同時開始以新的眼光和要求看待中國。中國和世界都面臨如何相互適應的新挑戰。中國需要審視自我定位和適應世界對中國的重新定位,妥善應對來自西方大國和周邊鄰國的質疑。這種相互適應與調整期將是必要的、長期的、艱難的過程。
有鑒于此,中國需要加強中國特色外交理論建設,豐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內涵,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建構“協調發展理論”,為國際社會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產品。在中國特色外交理論建設上有所突破,同時還要確立“下先手棋”的戰略思路和規劃適應形勢變化的相關政策,加強全球(外交)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積極穩妥推進外交體制與機制改革,從而提升中國作為全球性大國外交的戰略高度和統籌內外兩個大局的能力。此外,還要加強前瞻性和容變性的政策規劃,抓住和利用好機遇,創造有利于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2011年將是中國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既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國在走向世界大國和強國的歷史進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中國將在將在與世界的重新定位和相互適應中不斷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