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崔銀娜
國考之戰 風云再起
□ 本刊記者 崔銀娜
國家公務員考試,早已超越“高考”,成為中國第一大考。2001年開考以來,考試人數屢創新高,突破百萬的報道早已不是新聞。
今年10月14日,國考的招考公告和招考職位表在國家公務員局網站如約而至。當日,新浪微博關于“你參加公務員考試了嗎?”的話題討論已超過30萬條,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在很多人看來,國考是邁入幸福生活的一條捷徑。有關地位、有關福利、有關收入、有關穩定。每年,投入國考的人不僅為數眾多,圍繞國考而產生的經濟鏈條也已形成。國考被稱為“戰役”,數百萬人為之“廝殺”。
“你對國考抱有多大希望?”似乎成了一道心理測試題,用來測試“考試同行”們為國考所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
據悉,2011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前十大熱門報考職位的平均競爭比例是3414.8:1,最熱門的職位報考人數達到了4961人,而該職位計劃招錄人數只有1人。“百里挑一”儼然是“小兒科”的狀態。
“把寶壓在這上面?太不現實了。”采訪當中,不止一位受訪者對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因為考者甚眾,即使通過了筆試,進入面試階段,5:1的高淘汰率仍然讓很多人認為考上的幾率比買彩票中獎的概率還低。
盡管如此,當記者問及是否還參加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盁o論如何這是一次機會,報名費才幾十塊錢,先報上再說。”已經參加了6、7次國考的李樂很是坦然,盡管只有一次“上岸”(入圍面試)的經歷。但是他還是報了名,“只要不是‘蘿卜’(報考職位遭遇人員內定),我就有希望。”
像李樂一樣“抱著希望”的考生為數眾多?!捌诖咧小钡乃麄兤谕ㄟ^其不斷累積的“實戰經驗”來獲得“戰爭的勝利”?!爱敗诨摇荚嚶鋽。┑拇螖刀嗔耍傆幸淮螘歇劙??!闭{侃的語氣讓話題變得輕松。
很多人為國考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鄭薇是北京某知名大學的文科碩士。2008年,全寢室人整體出動,買參考書,報輔導班,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參加考試。盡管名落孫山,但她一直沒有放棄,雖然鄭薇已經就業,但是她還是每年都參加考試。
如今,鄭薇的家里,公務員輔導書已有17本之多,各種復印的參考資料達20斤。每到臨近考試,鄭薇都要抽出大把的時間來看書。
2011年,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數達到140余萬,像鄭薇這樣“二進宮、三進宮”的人大有人在。國考就這樣,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數百萬計人的生活。
10月5日、10日、12日,新華社連發數條消息,對今年國考進行政策解讀,為希望通過考試改變命運的年輕人第一時間傳遞消息。今年國考招錄18000人的消息讓這些參加考試的人心里多少振奮了一下,“畢竟這比去年多招錄2000人,又是一次機會吧?!?李樂說。
競爭這么激烈,為什么一定要參加呢?鄭薇告訴記者,她的同學有好幾個已經考上了,有考入國僑辦的、有考入全國婦聯的,差一點的也考入了地方上的國稅。
對比他們豐裕輕松的生活,鄭薇覺得自己在電視臺的工作過于緊張和辛苦,收入也不高。作為女孩子,她希望自己能夠安穩下來。
除了安穩還有安逸,這也是很多人報考的理由。曾經在銀行工作的李樂,不僅收入頗豐,而且是銀行正式員工,在很多人眼里,他辭去工作,去考公務員,“簡直是瘋了”。
無論如何,國考仍然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進身之階”,是就業的一個渠道,也是寒門學子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條道路。在國家機關不斷引進新鮮血液的同時,面對著社會大潮流,在自我努力下,改變個人生活。
放棄工作,他覺得自己是虛榮心作祟?!翱赡苁浅鲇趯珓諉T的羨慕嫉妒恨吧?!崩顦诽寡?。
越過國考這個“路障”,李樂覺得他與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只有一步之遙。
在國資委某部門上班已經快兩年的小馬,很是幸運。學會計的他畢業于一所不算知名的省內大學。2008年,小馬成功考上了公務員。
成為公務員的小馬不僅把自己的戶口關系都遷到了北京,剛剛結婚的妻子也隨遷到了北京。如今,小馬的女兒已經出世,一家人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圈子改變了,接觸的人也不一樣了?!毙●R坦言,考上公務員的經歷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對于如此龐大的國考大軍,小馬認為,盲目跟風的人太多,如果不是理性報考,就是社會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
與前幾年的狂熱不同,越來越多的人對國考持理性態度。
一方面,招考單位對新錄用人員要求標準明晰化。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流程的逐漸成熟和完善,招考部門對考生的個人條件要求也越來越“細化”。面向大學生村官、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人員的政策性扶持也越來越明顯。
此外,越來越多的職位開始要求“基層工作經驗”。以中央黨群機關為例,幾乎全部要求有最低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不僅如此,更是加大了對政策性考生的照顧,部分職位明確要求考生必須具有村官、志愿者等經歷。部分職位,則根據工作特點對考生專業、工作經歷等嚴格要求。有些招考崗位備注中,還專門注明了“需常年出差”、“經常夜班”、“適合男性”、“國家級貧困縣”等要求,這就避免了大量考生在不了解情況的條件下,盲目報考,造成部分職位過熱。
另一方面,參加國考的人面對職位選擇和報考,也越來越理性。
“公務員不適合我,”曾經一度“迷戀”國考的小芬坦言,“專業性越來越強,很多職位都不太適合,就沒有必要報考了。還是要干好自己現在的本職工作?!?/p>
“在紛繁的職位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職位,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不管是應屆生還是在職人員一定要針對自身的特點去選擇適合的職位,什么是最好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币晃唤涷炟S富的考生在國考論壇“灌水”。
“參加了這么多次公務員考試,自己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不會再盲目考了,時間不等人,就沖著那個職位去了。無論成與不成,都沒有遺憾了?!痹诓稍L中,李樂對記者表示。
“公務員其實還是為他人服務的,只不過這種服務要求更高、更嚴格,絕不僅僅是一個令人艷羨的‘飯碗’而已?!蓖ㄟ^國考在國家部委機關工作的婁國鋒說,“只有在理性的思考和規劃中,才能找到真正才盡其用,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為自己的成長提供良好環境的理想職位?!?/p>
□ 編輯 張子琦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