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英
力保生命之源
■王亞英
近年來,水質性缺水成為詩畫江南的致命之痛。為保障百姓飲用水安全,平湖市人大常委會打響了一場生命之源保衛戰。
金燦燦的油菜花映襯著綠油油的麥田,蜜蜂、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在這片莊稼不遠處,就是平湖市區西片百姓飲用水的唯一取水口——古橫橋取水口。
而在一年前,平湖市人大常委會進行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時,這里還是垃圾滿地堆,蚊蠅滿天飛,讓人看了都不敢再喝這里的水。
令人欣慰的是,僅時隔一年,這里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6戶人家去年10月就已經搬遷了,原來的宅基地復墾后種上了油菜和小麥,現在取水口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喝水也放心了。”平湖市當湖街道東升村的張老伯望著自家原來宅基地上的油菜、小麥長勢喜人,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2011年3月,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意見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參加投票的19名常委會組成人員,有18人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

題圖:整治后的取水口環境變得干凈、整潔。 郁中奇 攝
平湖市地處杭州灣北岸、杭嘉湖水網下游,受上游來水和自身污染影響,境內河網水質長期處于劣五類,全市范圍內竟找不到一處符合飲用水標準的地表水水源。目前,全市供水主要分為東西兩大區域,西片飲用水的水源地在鹽平塘,東片飲用水的水源地在廣陳塘,分別由古橫橋水廠、廣陳水廠負責供給深度處理水。
2010年5月,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平湖市人大常委會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檢查。其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建設情況是此次執法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月20日,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到古橫橋水廠取水口。
在距離取水口50米處,生活著6戶農家,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旁邊還有一個露天糞坑;在這6戶農家門前,開了四五家廢品收購點,除了廢水、廢紙外,大量重金屬、化學殘留物也隨著雨水被沖入河道;附近的六平申航道,來往船只高度密集,每天均有五六十艘船舶停靠,這些船上人員的生活污水也都直排入河;在取水口附近,還有兩處家禽屠宰點,四周蚊蠅叢生,污穢不堪……
“觸目驚心,實在是觸目驚心!沒想到古橫橋取水口的環境這么差……”在取水口附近走了一圈,檢查組成員個個面色凝重,憂心忡忡。
“我們這兒到處都是垃圾,夏天蚊子蒼蠅滿天飛,整天臭烘烘的,實在吃不消啊!”附近村民見有領導來視察,紛紛過來反映情況。50多歲的張老伯拉著平湖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大利的手不肯放,“我們這里的6戶人家,2009年市政府就說要拆遷,可到現在還沒有動靜。我們吃喝拉撒都直排河道,這里離取水口又這么近,我們自己吃這個水都不放心啊!”
“得請市長到現場來看看。”當天晚上,何大利便決定約請市政府領導到實地視察,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2010年5月26日,翁建榮市長應約來到古橫橋水廠取水口進行實地視察。
“翁市長,你看,這6戶人家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門前四五處廢品收購點,附近還有兩處家禽屠宰點,這些對水源污染太大了,老百姓很有意見……”一說起取水口處的環境現狀,何大利主任情緒有些激動。
“沒想到古橫橋取水口環境這么差,是要好好整治整治。”翁建榮市長當場表示,一定下大力氣對取水口附近環境進行整治。
隨后,翁建榮市長便召集分管副市長胡志梁及市環保局、規劃建設局、水務集團、經貿局、公安局、農經局、城投公司、創衛辦及當湖街道等18個相關責任部門負責人到現場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就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設中幾個突出問題作出部署,并責成相關部門限時辦理,切實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

2010年6月8日,翁建榮市長再次召開水源地集中整治工作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大整治力度。5天后,胡志梁副市長又率各有關部門和鎮(街道)負責人實地檢查了飲用水源地集中整治情況,要求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
2010年6月25日,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審議了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工作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提交常委會審議的報告內容多了一份“視頻報告”。這是執法檢查組實地拍攝的一段現場視頻,常委會組成人員看后,便可對古橫橋水廠取水口等水源地保護情況一目了然。
“視頻報告”顯示,整治前的古橫橋等水源地周邊環境不堪入目,整治后的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煥然一新。像古橫橋水廠取水口處,周邊垃圾已被全部清理,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和家禽屠宰點均已被關停,大橋港航管理站也加強了對停靠船只的管理和疏散,水源地周圍都豎起了醒目的水源地保護標志。
“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效果明顯,原來是‘觸目驚心’,現在是‘面貌一新’,說明任何事情,只要肯抓、肯管、肯下決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平湖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陳品榮看后欣慰地說。
飲用水水源地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一致肯定,但大家也發現水源地保護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比如,取水口附近的6戶農家尚未拆遷;污水收集支管網建設進程不快,距離取水口僅20米遠的南市中學、當湖中心小學生活污水還是直排河道……
針對這些問題,常委會組成人員又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何大利主任認為,“現在水污染整治形勢嚴峻,治水、引水、污水管網入網三項工作需緊密結合,加強長效管理。”
“要在認真總結上一輪水環境整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新一輪水環境整治規劃。而且,平湖市現在還沒有一個指導全市污水收集處理的專項規劃,請政府抓緊考慮。”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耀明也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
會后,針對飲用水水源結構性污染難以在短期內消除、污水收集支管網建設進程不快、外部污染形勢嚴峻、全民環保意識較薄弱等問題,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又提出了6條意見,交由市政府研究處理。這些意見包括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水環境整治成果;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推進水污染總量減排;加快太浦河引水,從根本上改善水質等。
封面人物

方錦華,金華市人大代表,金東區赤松鎮山口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這些年,在他的帶領下,山口馮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辦公樓煥然一新,村衛生服務站已投入使用,村電網已完成升級改造,村污水改造工程已啟動,獅山松海景區開發也已進入施工階段……
說起村里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村民們如數家珍。
而說起“當家人”方錦華,村民們都說他不僅是山口馮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還是山口馮村的村民矛盾的“消防員”。山口馮村是個擁有2300多人的大村,村民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可這些年來,村民們只要一發生矛盾,不論是家庭矛盾,還是鄰里糾紛,都會在第一時間找到方錦華。而且,一般情況下只要經他調解,村民們往往都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化矛盾于無形。久而久之,大家就稱方錦華為村民矛盾“消防員”。
蔡榮章 攝影 撰文
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特別耀眼,邊上綠油油的麥田在清風里恰似一幅晃動的綢緞,燕子和麻雀停在電線桿上,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
時隔半年有余,2011年3月,平湖市人大常委會城建農經工委再次來到古橫橋水廠取水口視察,眼前的場景讓視察組成員非常滿意。
“你們又來啦,我們這里6戶人家都搬遷了,原來的垃圾收購點變成麥田了,屠宰場都關了,河道垃圾、雜草也都已經清理掉了。”在麥田邊,視察組成員巧遇正在除草的張老伯,他滿臉笑容地向視察組成員連聲道謝。
告別張老伯后,視察組又來到南市中學、當湖中心小學實地察看污水入網情況。“原來學校污水直排河道,師生們回到家里都不放心用這水。現在好了,污水納管了,水也用得放心多了。”南市中學校長馬愛華欣喜地說,現在南市中學、當湖中心小學都重新鋪設了污水管網,生活污水已全部實現統一納管。
另據了解,至2010年底,平湖西片一期、二期污水收集管網和東片污水收集管網相繼建成,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各鎮、街道的污水收集體系,其中工業生產廢水入網率超過92%,市區生活污水入網率超過82%。
此外,為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平湖市政府還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比如,平湖市政府首次將“投資排污強度”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納入《2010年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獎勵辦法》,全年否決了污染項目14個,涉及投資額15920萬元;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每季度一督查、分管領導每月一督查、市減排辦每月一通報的工作制度;把污染減排工作納入各鎮、街道年度績效考核目標,并實行“一票否決”制;除了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開展建設項目環保聽證制度外,還通過“4+1”公眾參與模式,吸收環保志愿者參與水污染監督,不斷拓寬公眾參與監督的途徑……
2011年3月底,平湖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如期舉行,根據議程安排,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從投票情況看,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市政府的落實情況比較滿意,但水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道遠,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待研究解決。會上,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就提到了南市開發建設與飲用水源保護問題。
平湖市政府將南市開發建設作為城市新一輪發展重點,可古橫橋水源地保護區正處于平湖市市區南面,在南市開發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古橫橋水源地保護區塊,而該區塊又是生態環境功能規劃中確定的禁止準入區。為此,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如果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政府部門必須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水源地保護間的關系。
平湖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常委會組成人員雖然對平湖市水源地保護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表示滿意,但接下來,他們還將就當前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繼續跟蹤監督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提升平湖市的水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