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飛猛進,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日益突出,為遏制城鄉發展的失衡現象,加快解決二元結構的突出矛盾,黨中央近年來提出了統籌解決五個矛盾的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陜西省發展模式創新的前沿陣地,其城鄉統籌發展經驗對省內乃至全國科技產業開發區的城鄉一體化進程均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鄉統籌 高新區 “三農”問題
【中圖分類號】F2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2-00-02
1 引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五個統籌”中,將“城鄉統籌”擺在第一位。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統籌城鄉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陜西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支持西安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支持西安高新區統籌城鄉發展,把高新區建設成為陜西省城鄉一體化改革的試驗區。
2 調查背景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是1991年3月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高新區,位于西安市西南郊,范圍包括原雁塔區、蓮湖區行政管轄的部分街道鄉鎮,面積為19.8平方公里。新建區為35平方公里。
2.1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已經具備統籌城鄉發展的現實條件
城鄉關系通常與一個國家工業化進程是密切相關的。由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即工農業協調發展階段,在此基礎上,在未來的二十年中,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將使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這一現象將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提供非常難得的機遇。相反,若將農民排斥在工業化和城鎮進程外,不僅會使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銳,也會增大“三農”問題的解決難度。
2.2“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盡管政府致力于農村改革和社會發展,但城鄉差距仍然懸殊。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戰略能有效的解決“三農”問題,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通過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帶動農業,建立城鄉互動、良性循環、共同發展的一體化機制。因此城鄉統籌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選擇,同時也是加快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重大戰略舉措。
2.3西安高新區要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城鄉一體化開發
西安高新區在現有的范圍內存在許多矛盾,其中城中村改造與社會建設、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與社會管理水平提升、提升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完成西安市城鄉發展需要承擔的任務這三項成為了主要矛盾。與此同時高新區不僅要對轄區內農村的管理職能統一進行管理,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多周邊農村和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體制,實施統一戶籍管理、統一社會保障、統一就業條件、統一公共服務,將西安高新區建成全省市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區。
3 調查內容
3.1高新區統籌城鄉規劃建設
改變西安高新區目前城鄉規劃分割、建設分治的狀況,把高新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政府宏觀規劃,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繁榮。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住宅、農業與生態用地;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3.2高新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建立高新區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機制,加快高新區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
3.3高新區統籌城鄉管理制度
突破高新區現有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糾正體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4 調查結果分析
西安市高新區的特點體現于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發展能力和帶動能力都很強大,因此高新區在實現城鄉統籌方面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有嚴峻的現實需求,但其中存在的矛盾也不可忽視。
4.1體制矛盾
高新區現有體制是已建成的城市區域,歸高新區管轄,未征地的集體土地歸行政區管轄(如雁塔區、長安區),是一種二元的管理體制。管委會只管經濟,具有效率優勢,在高新區成立之初,管轄區域與經濟實力較小時,和行政區之間涉及利益沖突較小。而當高新區成長起來之后,和行政區之間就產生了一些權利沖突和摩擦。
4.2人為因素
高新區轄區內城中村存在嚴重的違規違章建筑問題,“為拆而建”的各種“豆腐樓”比比皆是,這種做法無疑是對生產資料和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在一些高新區規劃征集的農業用地上,農民已經不種糧食作物,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樹林,這些樹林不能產生任何經濟效益,純粹屬于“為征而種”。
4.3高新區實施城鄉統籌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盡管高新區的發展存在著種種矛盾與不和諧因素,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高新區在城鄉統籌的路上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國家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強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大戰略的機遇期以及中央、陜西省政策對高新區的支持都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機遇,同時高新區也面臨著來自外省市、本市內部其他開發區的挑戰。
5 西安高新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建議
5.1統籌城鄉發展首先要轉變觀念,抓好落實
西安高新區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背景,對很多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考慮到,首先要滿足城市,然后滿足農村。只有改變這樣的觀念,真情關愛農民,真誠對待農民,真心幫助農民,建立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投入機制,才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作為城鄉統籌的主體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率先帶頭轉變觀念,樹立以民生為本的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5.2統籌城鄉發展要把統籌城鄉教育作為首要工程
城鄉差別大、農民增收難的根子,集中體現在教育、醫療、養老上。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農村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系到農村各類人才培養和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因此,抓好農村教育工作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工程和希望工程。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就必須將農村教育工作作為整個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破與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相伴隨的城鄉教育差距,優先發展農村教育。
5.3統籌城鄉發展要把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作為突破口
政府只有幫助農村地區建立起與城市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從而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把土地從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功能中解放出來,城鄉統籌發展才有基本的制度基礎。因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是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重中之重。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導向,堅持分階段、逐步完善、地區差異的原則,加大政府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優先解決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終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5.4城鄉統籌要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與就業問題
在土地問題上可以考慮將轄區內的城中村農民實行集中安置,一次性進行土地補償;將農民的集體所有土地實行流轉,控制在具有管委會背景的公司下,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關系,把農民轉變成為農業生產工人,以城市兼并農村的方式,將農民轉化為城市居民。通過給農民提供與他們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崗位,像安保、綠化和保潔等,使安置后的農民能夠與高新區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同時努力促進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其能夠適應在城市就業。
站在“十二五”計劃的起點上,西安高新區的城鄉統籌發展應把握新的形勢、借助新的機遇、創造新的突破,為陜西省乃至全國的科技產業示范區的城鄉統籌發展工作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