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個性更加鮮明。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改革工作方法,在傳統模式下進行創(chuàng)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更具人性化、行之有效的管理。本文從人性化的視角,結合學生特點對如何加強學生人性化管理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 輔導員 大學生 人性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2-00-02
在新的歷史時期,科技與文化的變化日新月異,新的觀念和行為強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人性化管理”成為管理中最重要的新理念之一,大學生人性化管理,就是學校管理過程中尊重管理對象的意愿,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新時期大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朝氣蓬勃的,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對社會環(huán)境的敏感都比以往的學生更強。現代的大學生群體出現了個性鮮明、協作減退;表現欲強、適應性差;提出問題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弱等特點。
1.1思維十分活躍,接受信息能力較強
隨著信息的飛速發(fā)展,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從網絡上獲得新信息、新知識、新文化。同時他們還喜愛追求快節(jié)奏、強刺激的文化娛樂節(jié)目,喜歡追求時尚、崇拜偶像。在他們中間,總能找到網絡技術高手,流行音樂的愛好者,新時尚的追求者。
1.2成長環(huán)境優(yōu)越,自理能力、協作意識差
目前在校生中,大部分都是90后,他們成長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缺少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除了讀書學習之外,很少參與社會實踐和勞動鍛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養(yǎng)成了很強的依賴性,導致他們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學習上吃苦精神差,在集體活動中協作意識差。
1.3心理、思想發(fā)展不平衡
具體表現在:自律與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較重;渴望理解的意識增強,但不愿主動去理解別人;追求個性化發(fā)展,但沒有真正理解“個性”的含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或沒有較強的責任和義務感,判斷事物好壞以是否對自己有利、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為標準。
2 人性化管理是輔導員工作的必然選擇
1)人性化管理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輔導員作為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線工作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面對現代大學生的這些特點,給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同時也對當前高校傳統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高校,應當主動迎接挑戰(zhàn),在深刻認識人性化管理的現實與深遠意義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努力實踐,從新的管理理念出發(fā),關心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形成高效而和諧的管理局面。
2)人性化管理是一種以圍繞人的生活、工作習性展開研究、使管理更貼近人性,從而達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潛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高校對大學生的人性化管理是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要求,是道德教育的要求與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須運用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感化學生,運用多樣、靈活的激勵手段鼓舞學生,運用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等途徑實現高校對大學生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對我們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更為適用,因為人性化管理抓住了輔導員工作中核心因素,即人的因素。在人性化管理的視野中,學生的需求、心理、情緒、信念、素質、價值等一系列與人有關的問題均成為我們悉心關注的重要問題。這正是輔導員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和個性的發(fā)展的“人性化管理”將成為輔導員工作的必然選擇。
3 輔導員實施人性化管理的途徑
3.1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牢固樹立為學生成才服務的思想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教師有可怕的力量和得天獨厚的機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他的尊重帶給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可以說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是學生不斷努力和超越自我的源動力。由此可見,輔導員與學生關系中,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讓學生和自己處于一個人格平等的位置上,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與尊重。
人的成長是在欣賞與鼓勵中進行的,一個人只有自己被別人肯定后,才會進而去肯定別人,所以作為輔導員看到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才能夠真正地尊重學生,欣賞他學生。經驗表明,一位輔導員如果能看到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師生溝通一定會很順利,他的教育效果一定會很好。
所以,作為輔導員,我們應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個性,以欣賞的眼光和親和的態(tài)度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進而去管理他們。我們時刻銘記管理工作是為學生成才服務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正確與否就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成才。
3.2關愛學生,以心交心,為學生成才營造親情環(huán)境
輔導員擔當和從事的是愛的教育。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出于內心真誠情感的平等友愛、純潔健康的關系。這種關系,首先應是源自對學生無私的愛。作為輔導員,不僅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該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家庭狀況,特別是對失去家庭溫暖、性格行為怪異的學生,對學習刻苦努力,學業(yè)成績卻不佳的學生,對學生成績較差,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輔導員更要經常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幫助他們進步,讓他們感受到親情般的溫暖。
作為輔導員想與學生真誠地溝通,就需要以心交心,用真誠換真誠,這樣才能夠建立互信關系,師生心理距離才能逐漸減小,心靈的溝通才能實現,教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作為輔導員,應該克服以領導者自居的觀念,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投入相結合,真誠地愛護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不是簡單的發(fā)號施令,而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要講究方法、策略。要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學生平等相處,為他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溫馨、平等、自由、向上的親情環(huán)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溶入其中,把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把我們的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里,進而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為他們成才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3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學生成才提供自由的發(fā)展空間
馮恩洪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諦在于促進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和諧發(fā)展。人的和諧發(fā)展,少了個性和少了社會屬性都是不可能的。尊重人的個性化發(fā)展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條件,是一切創(chuàng)新獲得的開始和前提。對學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輔導員的工作就是要把學校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對學生的標新立異,別出心裁,應加以引導和扶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個性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是充滿個性的學生。“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所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這既是輔導員教育學生的目的,同時也是輔導員教育學生的重要動力來源。
參考文獻
[1]李燦華.關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孫春雷.領導與激勵——人性化管理漫筆[M].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1999.
[3]李經山.試論人性化管理[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