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樊綱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上淡到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他強調:企業家應善用股權融資。他說,金融要回歸它的本質——服務,服務于實業、服務于居民、服務于儲蓄儲戶、服務于投資者。金融是一種中介,它是在中介的位置上為兩頭做服務,這是金融的本質。金融會產生很多衍生工具、產生很多投資和理財的工具等等。但是這個產品如果脫離了服務,脫離了它服務的對象,或者脫離的太遠,很多問題就會出現?,F在全世界都在加強監管。大家知道MFgloble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自營賭了歐債,而且動用了客戶的錢。所以如何加強監管,如何使我們的產品不是遠離交易對象、不是遠離服務對象,而是能夠真正為實業、為居民服務,這是我們發展金融的核心。
現在中小企業過于依靠銀行,所以銀行~緊縮銀根,大家就感覺資金鏈緊張,在中國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中小企業得不到比較好的金融服務。現在要發展債券市場、證券市場,但要注意債市、股市都是直接融資的最后一個環節,上市已經是相當靠后的環節,很多直接投資是發生在上市之前,有一系列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大概念,從天使融資到風險投資,到有利潤的股權投資,到IPO已經是最后的環節。企業界人士和政府需要特別重視這個問題。銀行知道發展,要發展股市,發展交易,鼓勵企業上市,那么企業如何上市7企業需要一系列的環節才能做大,才能上市,不僅僅是找銀行貸款,更重要的方式是股權融資。企業擁有技術,有人給你投資,投資者要占用股權,這個投資的好處是不用還本付息,只要分享發展的利潤。隨著產品不斷形成,市場不斷開拓,你會不斷需要資金,中小企業如果沒有信用記錄,在銀行也不容易貸款,所以就需要一系列其他的融資渠道。直接上市需要達到很多標準,中小企業如何達到標準需要一系列的發展,所謂的PE、股權融資就會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面對“如何發展”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分兩方面思考,第一,企業家自己應該思考,你是否還堅守著多數私人企業發展的方式?缺錢了跟朋友借,還本付息,但不分享股權。其實如果早一點分享股權,也許是你今后適應上市,適應資本市場的基礎。很多成熟的PE投資時會幫你帶來一系列的信息,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本身就具有企業發展顧問的職能,專業PE了解行業中各種各樣的情況。第二,我們現在確實要非常努力、健康地發展各種股權投資的機制,包括各種基金。政府對這方面需要有更多的重視,現在中國還沒有一個這方面的法律,嚴格來說,私募股權投資不需要過多的監管,因為這是大股東自己的事。如果出了詐騙犯應該走刑法來進行處理。但是從各級政府、監管部門還是應該出臺一些帶有普遍意義的規則,至少對相互合作、股權投資方式等,進行一些規范和制約,出現問題有關部門可以據此仲裁、監管,這樣發展可以更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是鼓勵私募股權基金和中小企業接觸,使項目信息可以更好地被發現。除了重視發展交易所,鼓勵企業上市之外,前期的工作也是中國政府應該做的。本來這件事應該由市場來進行,但中國市場發展迅速,很多人迄今為止還不知道有這樣的投資渠道。應該普及這方面的信息,讓企業在上市前,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從而使資本市場的發展有更好的基礎。中國發展迅速,近幾年國內PE才意識到商機,前幾年國外的PE公司把最好的“油”都挖走了。由于IT革命、美國硅谷,國人才知道風險融資,其實PE是一系列的融資,投資者可以掙錢,同時可以為企業服務,特別是可以使大家都關注的中小企業可以更好的發展。
(據新浪財經)
現代經濟,離不開專業人員
前不久,新浪財經面對面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專訪中吳敬璉談到了關于現代經濟與專業人員的關系問題。他說,不能忽視老百姓的力量,特別要注意這一條。有的人很悲觀,說這個怎么可能呢?權利都在既得利益者手中,他們不會改自己的,那么我們就等著吧。但是不要忽視老百姓的力量,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現代經濟,離開了專業人員,是根本一天都不能存在的。就是這個以專業人員為主體的,新的中等階層,我們中國叫中等收入階層。在發達國家,基本上是專業人員的白領工人的人數,超過了藍領工人。這個人才結構,已經成為社會進步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在中國的情況下,我總說,我們這個新的中產階級也就是專業人才,他們還很幼稚,所以存在比較大的缺點。我說這個缺點有兩個主要的方面,一個是對自己根本利益在哪里不清楚。以為我只要有一個幾百平米的房子,開豪華汽車,我的老婆孩子怎么怎么樣,就行了。實際上,如果這個社會不能夠比較完善的話,那么個人的前途是沒有保證的。另外一條就是,因為窮怕了,他就想自己,想自己那個小家了,公民意識不夠。公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好歹都跟你有關,都是你的責任。
(據新浪網)
中國知識精英30年流失近80萬
隨著西方國家人口老齡化、投資外移以及內需后續增長乏力,很多國家都把移民政策作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也經歷了從勞工移民、留學移民到如今以智富階層為主力的技術移民、投資移民三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
在國際移民大潮中,近幾年中國海外移民也呈擴大趨勢。據有關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中國知識精英的流失也成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來,中國有107萬海外留學生,而只有27.5萬人回國,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當前,企業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隨著生產要素價格的全面上漲,產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一些原本做實體經濟的民營資本移民意愿萌生,部分企業主甚至通過騰挪銀行貸款或海外匯款等方式轉移資產,資本外逃不但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也使得國家財富流失嚴重,防范財富大規模流出已經刻不容緩。
如何通過更好機制和政策環境把財富(物質財富和人才財富)“留住”,是中國極其重要的戰略性議題。好的制度依靠的不是政府的經濟反哺,而是打破壟斷,制度保障的經濟自由、產權自由和流動自由等,讓更多的要素流動起來,應該擴大對內開放,通過制度安排讓市場真正發揮其在配置社會資源,促進公平競爭,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降低中國整體宏觀稅負,構建有益于民間投資的經濟生態體系,創造財富并把財富留住。
(據中國經濟周刊文/張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