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公布8月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6.2%,相比7月6.5%略有回落。但我們同時看到CPI環比上升0.3%仍處高位,在以豬肉為首的食品價格回落情況下,非食品價格仍在穩步上漲。通脹高企的情勢與預期的不樂觀,更強化了居民收入增長不力的“痛感”。一方面cPI持續上漲,居民購買力漸弱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收入增長遲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國有企業的收入增幅達到24.2%,同期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更是達到31.2%。然而相比之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幅卻只有7.6%。即便如此,一方面諸如“月餅稅”、婚前“房產加名稅”等繁雜之稅,輪番登場;另一方面,確保職工工資增長的《工資條例》屢屢“難產”。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不免發出“我的幸福在哪里”的感嘆。
“去年我家每月的伙食開銷在1000元左右,現在要花1500元,漲了50%。而今年我的工資只漲了5%。”一位外企白領在談到CPI與工資增長時抱怨說。“老板借口經濟不景氣,去年承諾的加薪到現在還沒兌現。CPl月月漲,吃的用的住的都不約而同的在猛漲,唯獨不漲的就是工資。”一位新生代白領在談到CPI的話題時不無感慨地說。
據專家蘇海南介紹:從工資情況看,雖然多數城市工資總額在提升,但是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工資多數呈下降態勢。以2010年1月為基期,通過將2011年6月的數據與全部15個城市四個行業2010年1月的數據做對比發現,扣除物價因素后,普通勞動者的實際工資僅增長1%,與2010年6月比,實際工資下降了5%。這表明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增幅沒有“跑得過”物價增幅,實際收入同比在下降。普通勞動者的工資不增反降,cPI持續上漲的確是其中的“罪魁禍首”。如此一來,面對漲勢洶涌的CPI老百姓喊出“我的幸福在哪”,似乎也順理成章。通脹高企的情勢與預期的不樂觀,一方面意味著CPI或將繼續維持高“漲”態勢;另一方面企業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勢必導致企業職工薪資增長幅度放緩抑或停止,員工生活壓力增大。企業職工幸福指數下降,從另一層面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如人才獲取難等一系列的問題。
其實,企業工資增長從某種意義說難以同CPI漲幅保持一致,甚至跑贏CPI漲幅。從理論上講,沒有哪一家企業的薪酬體系會跟隨CPI的漲幅而給員工進行加薪。然而面對月月高漲的CPI,面對豬肉、雞蛋等相繼領跑CPI和非食品價格也不甘示弱持續上漲的尷尬局面,員工生活成本支出月月增加,收入卻保持不變,工薪階層喊出”CPI跑贏工資增長,我的幸福在哪里”實屬一種無奈。對于企業而言,員工的幸福感沒有了,意味著企業歸屬感匱乏;勢必導致人才流失,打破企業的和諧。如果放任企業薪資增長與CPI漲幅賽跑,甚至跑贏CPI,勢必拖跨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企業。是犧牲員工幸福感換取企業生存發展,還是犧牲企業發展換取員工幸福?這是一種兩難的選擇,需要智慧,更需要因時因企而宜,絕非簡單地加薪與否的選擇。
是否可以尋找到~種兩全齊美的方法,讓員工在CPI跑贏工資增長的前提下幸福指數不減,讓企業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小呢?筆者認為不妨借鑒一下馬云的做法。今年8月16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彭蕾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令阿里巴巴員工非常欣喜的消息:阿里巴巴公司將會推出一個30億元的“iHome“置業貸款計劃,只要在阿里巴巴工作兩年的正式員工,就有資格申請無息貸款。另外,阿里巴巴還設立了一個5億元的教育基金來幫助阿里巴巴公司的普通員工解決子女的學前和小學教育的問題。同時考慮到物價上漲的壓力,集團將給基層的員工發放個超過4千萬元的一次性物價和子女教育補貼。無獨有偶,在此之前騰訊公司也向員工推出了10億元無息住房貸款。阿里巴巴公關總監楊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過去的四五年里,不單純是互聯網,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以前,可能是靠某一個機會或者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做一個很成功的企業。但是現在,整個商業運行的環境越來越規范之后,人才對每一個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提所謂“員工幸福度”,讓他們覺得在這是幸福的,他們才會有更多的熱情去服務社會。
只有讓員工在企業里感覺到了幸福,他們才能代表企業以更多的熱情去服務客戶,抑或服務社會。否則,他們也會將自己的不幸福抑或是痛苦帶到工作中去,傳遞給客戶,傳遞給社會大眾。因此,企業打造員工在企業中的幸福感,的確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然而,當下像騰訊、阿里巴巴這樣大手筆,動轍拿出幾億或幾十億元錢來助力員工購房的企業并不多見。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境界覺悟,而是囿于自身不是”財大氣粗”罷了。如此一來,是否意味著中小企業抑或財力不及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企業,在cPl月月高漲的當下對“員工幸福度”的關注無所作為呢?筆者認為并不盡然,關鍵在于是否真正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來關注員工的幸福感。雖然不是“財大氣粗”,但是并不意味著無動于衷。比如,為員工免費提供工作餐、適當提高員工的交通補貼之類的福利提供,
方面既可以增強員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大幅度地提高企業運營成本。
企業狀況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就不一樣。無論企業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都必須把握一點,那便是要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并量財而為。尤其是能夠做到根據每個員工的個性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幫助,或許比阿里巴巴和騰訊動轍上億的無息房貸更能增強員工的幸福感。比如,對于家庭困難的員工提供每月生活必需品補貼,甚至團購一些品質可靠的豬肉、雞蛋之類必需品分發給員工,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對于有房貸壓力的員工,適當提供一些房貸利息補貼,也可以增強員工的幸福